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考
一、甘州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1.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9.57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8846台,配套机具48679台,全区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52%,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4.59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达到1.94亿元。2.农业机械化支撑现代农业的作用更加凸现。农机具数量的增加和优化使用,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播、中耕、收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增强了农业抢种抢收的能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3.新型的农机专业服务织已经兴起。至2017年底,全区纳入备案管理的农机合作社达到80个,创建区级示范社14个,市级示范社17个,省级示范社7个,国家级示范社2个。全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提质增效速度不断加快,经营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2017年农机合作社全年累计完成作业面积171.83万亩,占全区农机作业面积的60.5%,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全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主力军。4.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政府对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逐年增加,带动了农户投资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一个以政府投资作导向、受益者投资为主体、社会各种力量投资为补充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5.农业机械化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颁布的《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甘肃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及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了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区农机总量虽然持续增长,但装备结构不合理、机具配套比低且过时老化的机械占有一定份额,节能环保、复式作业功能齐全、先进适用的大型农业机械还比较少。2.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模式导致“小而全”“三多三少”(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低性能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的现状一时很难改变。3.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但部分产业(如制种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而且继续提高难度加大。4.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较快,但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领域不宽,服务功能不强。5.农艺和农机的结合不紧密,特别是由于地域间的种植模式不同,导致农机产品的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比例较低,制约了农机科技创新步伐。6.国家对购置机具补贴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高,但仍存在盲目购买现象,造成农机资源和资金的浪费。7.政府对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目前甘州区仍处于吃饭财政,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导向资金严重不足,新机具、新技术的x发和推广还跟不上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虽然近年投入有所改善,但与农业生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8.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机构不稳定。多年来,基层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变动过于频繁,使原有的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农业机械化基础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巩固,农业机械化管理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到甘州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农机站兼职农机干部较多,没有发挥好农机管理职能作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增强促进甘州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科学发展。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到政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一个“政府挂帅,农机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将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要深入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农机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要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充分发挥购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其它机械的比例,以农机增量调整带动农机存量优化,以农机存量优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走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协调发展的路子。2.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要将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相对稳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渠道,以解决其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尽快建立起以国家补贴资金作导向,以受益者为主,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调动农民购机和装备农业的积极性。3.把乡村机耕道建设纳入涉农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统筹规划,严格技术标准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严格资金管理,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甘州区乡村机耕道路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条件。4.不断推动农机合作社提质增效。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对农村“三变”改革的研究,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探索“机农合一”“机牧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新业态,鼓励支持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订单、托管、流转、承包、代耕代种、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做大做强做亮农机合作社,引导合作社主动融入农村“三变”改革,不断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和经营效益。5.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设立攻克机械化生产难关的专项科研推广经费,支持研发引进具有市场需要的农业机械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作者:葛荣生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机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