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
1发展农业机械化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现代农艺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1.2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农机化促进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向保护性耕作等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推动了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促进了农作物秸秆、农用地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农机化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大户成为新型农民的代表,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1.3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抢收抢种、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果业生产、规模养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1.4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农机作业、销售、维修等农机服务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同时,也解决了外出打工人员增多而出现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矛盾,解决了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1.5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既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扩大了广大农民科技知识范围,共享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农机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机械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潼关县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也证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2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
2.1推进农机装备的市场化,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在充分发挥县域农机装备的基础上,利用周边地域农机作业的时间差,合理利用县外农机资源,组织调度适宜本县的各类农机装备,投入到“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我县农机化作业水平。2.2创新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产业化水平。巩固农机目前发展的成果,创新农民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服务机制和分配机制。大力培育农机作业、运输、经销、维修等各类农机大户,带动多元性农机市场的发展。培育农机协会、农机信息服务等中介组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组织能力、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和质量信息制度。适时开展对农机流通领域的打假活动。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服务力度,保护农业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生产经营者、维修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3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新机具,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农民用机的需求,大力推广各类适用、多功能的新机具、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如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备,秸秆饲草揉丝机、打捆机,果园、大棚作业的微耕机,玉米、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机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开展好农民工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使受培训农民工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自我创业和保护意识有所加强,就业、择业和创收能力有所增强。2.4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提高农机安全水平。以“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机违法专项整治活动,杜绝群死群伤性事故发生。深入乡村,工作重心下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示范村活动。全面落实农机绿色通道规定,保障跨区作业机具合理流动,平安作业。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做好登记、挂牌、考证、检审验等项工作,确保全县无重特大农机责任事故发生。
3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用科学发展来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走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发展特色产业机械化并重的道路,用工业化、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理念来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用市场配置的方式来组织农业机械运作,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农机化的发展环境,增加农机化投入,创新农机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3.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体系。政府要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农机监理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所需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争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调动农民积极投资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3.2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组织保障体系。农机部门职能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换,大力支持和培育农机大户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农机产业化服务新模式。要遵循“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专业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作用,增强农机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增加农机服务的效益。3.3建立以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科技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好科技术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达到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整合农机教育资源,开展“阳光培训”,普及农机操作、使用、维修知识与技能。贯彻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注重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组织特色农机具、关键技术研发和农机综合性示范基地建设与推广,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特色产业所需技术的突破提供科技支撑。3.4建立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法制保障体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重视、支持农机化发展,制定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加大以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为主的支持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逐步建立健全农机化法规政策体系,使农业机械化步入法律保护、政策扶持、部门服务、农民自主经营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王卓栋 单位:陕西省潼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