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学好农机械化可以更好的为农业现代化服务,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教学质量是学好农业机械化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对农业机械化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教学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有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减轻农业劳动负担,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劳动时间,解放劳动力。机械化操作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简单规范,推动了农业生产从散户耕作到大规模统一生产的转变。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能够在农忙时节快速收割以及播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1当前农业机械化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将农业机械化教学深入到农村基层中去,将基层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有效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时候要将教学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而农业机械化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其目标的实现。目前,农业机械化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不够全面,农业机械化教学设施实验器材的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以及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的学生基础不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1]。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教学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2对于农业机械化教学发展的建议
2.1加大基础实验设施投入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一定发展,实验教学是在当今社会技术飞速发展过程形成的最为直观、具体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专业是一个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所以实验教学极为重要。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教学实际中,存在实验器材不足、破损的现象,陈旧的设备跟不上机械的更新换代速度,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出现新的配套仪器设备没有补充的现状,对农业机械化教学的开展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大基础实验设施的投入,统一规范实验器材,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切实改善实验器材、设备老旧更换不及时的问题,加大对实验设施的资金投入,在日常也要注意保养机械设备,规范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2]。
2.2注重实践教学
农业机械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农业机械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能力,注重将各种知识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去。原有的传统教学缺乏创造性,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是农业机械化教学中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要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3]。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实践的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参与到实践课程中来,训练思维能力。
2.3教学内容结合实际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高校输送人才,更是为了广大农村地区输送专业的农业机械化人才,所以在制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注重实际。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种植分布地区广泛、地理条件和环境气候差别大的特点,所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有不同,农业机械种类和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平原地区比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可以在平原使用的机械,在山区根本无法使用,而南北方的机械类型也是不同的,在北方的人们使用小麦和水稻收割机,南方的人们较多的使用甘蔗收割机。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产环境对于机械的使用都是不同的,在教学时应该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选择性的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对于实际生产中落后淘汰的内容也应该作内容上的调整。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重点知识,对于当地较多使用的机械可以仔细了解,对于较少使用的机械可以简单介绍,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在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和实施者。学校的管理建设当中不仅是以学生为主,还要以教师为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起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日常教学的基础,对于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培养,以创新为核心开展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师当中形成良好风气和模范,从而提升整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师素质水平。作为教师更是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通过交流学习前沿知识,让教师不断丰富新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才能教给学生新的,有用的知识[4]。
2.5优化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机械设备中对于不同机械有着不同内部结构和原理,所以教学方法应采用适合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对于课堂中的机械构造,枯燥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所以应该借助多媒体等方式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有条件还可开展现场实地教学,对照实物讲解,学生可以进行安装拆卸等操作,现场提问解答,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收割机时,如果只是单调的在教室里坐着,从书本中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等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并且对相关知识没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而将学生带到收割机旁讲解,就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操作驾驶,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迅速掌握驾驶技术和操作要领,达到教学目标。
2.6创新教育机制
学校在优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更要创新教育机制,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创新教育机制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以往思想,创新人才理念,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学校应加强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实践教学等环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在教材基础上不断的补充,对于教材内容中的落后的知识也要及时修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锻炼;在教学考核时,应当尽量避免单一试卷的形式,避免只用分数考核学生,应该用多元化的方式考核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锻炼[5];在教学实验环节,应当增强实验课程的设计性和合理性,并且建立教学实验基地,利用社会各领域资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互惠互利的模式,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教学应该立足农村、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验实践水平和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便为农业生产输送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对农业机械化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2):150-151.
[2]王贞肖.提高农业机械化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5(3):52.
[3]栾贵平.探究基层农业机械化培训的创新机制及模式[J].南方农机,2017,48(19):22+24.
[4]尹正萍.提高农业机械化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5):91+99.
[5]袁军茹.农业机械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3):54.
邓春晓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