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
摘要:本文以农业种植技术和机械化生产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对二者进行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便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包括制定农业扶持政策、落实区域差异生产等,以期能够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启发。
关键词: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问题及措施
引言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还是在机械化生产的推广方面,都由于起步时间较晚而存在着诸多不足,在将机械化理论向实际应用进行转化时,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基于此,保证农业种植技术得到推广的关键,是对农业机械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换言之,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是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农业种植技术的选用工作,二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1农业种植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1.1小农种植局限性明显
众所周知,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大农场或种植园模式对农业进行发展不同的是,在我国,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存在的模式为小农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如下: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机械设备成本过高,导致“大材小用”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受自身能力及水平制约,农民对农业机械知识往往知之甚少,由此而引发的问题即为养护不到位,人为因素极易给设备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这对于机械化生产的落实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1.2区域差别较大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往往十分明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存在差别,适用的农业种植技术自然有所不同,在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的地区开展机械化操作,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给环境带来不必要的污染[1]。例如,南方和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的时节不同,南方多为三季稻,北方则以一季稻为主。
1.3人才储备稍显不足
作为文明古国,观念保守的情况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较为常见,保守的农业观念,不仅会影响农民对新知识的接收,还会给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的完善与发展带来制约。除此之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政府将目光过多的放在经济总量的方面,教育的重心集中在工科领域,种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当代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农业教育的兴趣,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自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农业种植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有关研究
2.1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扶持政策
政府应当以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完成农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工作,在保证所制定政策科学性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当然,作为肩负着统筹规划任务的政府部门,农业管理部门不仅需要保证所制定资源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还应当具备合理应用促农扶持资金的能力,无论是对农业种植技术还是对机械化生产而言,上文所提及的内容都具有推动发展的作用。除此之外,定期组织科研人员前往农村地区,开展以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为农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样很有必要,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做能够帮助农民实现“农业致富”的目标;还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使其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相关技术所具有优势的目标,自然也就成为现实。
2.2逐步落实区域差异生产
将农业种植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相结合的前提是区别对待不同地区,根据地区间的差异,确定需要应用的农业种植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一概而论”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实践结果表明,应用农业种植技术时不考虑地区差异,不仅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还会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是农民收入受到不利影响,其次是基于农业经济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2]。基于此,“因地制宜”自然应当成为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以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气候为依据,完成对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选择与应用的工作。例如,在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平坦、肥沃的平原十分常见,集中存在的耕地对经济、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具有决定性作用,适合大型机械设备运行的地形,为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便利。与之相对应的即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南方地区,无论是山地还是丘陵,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地形不平坦,地势起伏大。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集中耕作的目标始终难以实现,农民应当根据这一情况,选择中小型机械设备作为农业种植所依托的主要力量。
2.3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加大扶持力度方面
政府应当以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农业形态为依据,调整惠农政策,通过重点扶持农业机械设备的方式,为相关机械设备所涉及应用范围的增加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需要政府完成的工作还包括增加农民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机会,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选派技术人员前往各个地区,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维修方案以及保养措施向农民进行传授,并通过大力宣传对机械设备加以应用所具有积极作用的方式,转变农民的农业种植理念,使农民能够明确的认识到对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而言,机械设备具有的重要意义。另外,对小型机械设备来说,加大补助力度同样很有必要,因为只有补助力度得到提升,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才能随之提升,为“机械化生产”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2.4完善以市场监测网络为代表的保障措施
随着政府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到对当季农产品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就是市场状况难以达到预期,不仅政府公信力受到了损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难以弥补的。解决上文所提及问题的关键,是完善包括市场监测网络在内的保障措施,通过对市场信息进行实时的方式,杜绝“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能够与市场时刻相连的农产品,自然不会出现缺少市场的情况[3]。除此之外,资源整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该项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帮助农民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等方面获取更加可观的利益,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落实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2.5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着重面向各大高校就读相关专业的人才开展教育和培养工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对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所具有积极作用加以了解的渠道,引导并鼓励学生开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实践活动,在系统认知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深化掌握程度。当然,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国内外现有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研成果为依据,以我国经济状况、实际条件为参考,对个人的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提升,对推动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而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结论
可能给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带来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具体包括土地气候、经济状况等,因此,在对种植方案和机械化生产所适用的推广方案进行制定时,相关人员应对上述因素加以考虑,保证农业生产链对应的经济产业链不存在任何缺口。除此之外,需要做到的还包括站在农民的角度出发,以提升农民利益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丽华,此里央宗.刍议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J].农业与技术,2018,38(10):60.
[2]李彩英,谭红亮.制约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165.
[3]李莉萍,上官子昌.试论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建议[J].种子科技,2017,35(03):36-37.
作者:王景波 谢海涛 赵小红 徐福良 李一波 单位:湖南省临湘市农业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