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及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需要将农业机械作为基础。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的发展、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关系。农业机械化为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主要载体,不仅能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还能维护粮食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劳动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农业机械为生产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下,最为主要的为关键技术,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一些要素的影响,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所以说,实现机械化发展,不仅能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优化性,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还能扩展农场发展规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实现的良性循环,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现代化农业是农村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无论在哪种方式下看,使用不同发展模式,不仅能对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还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趋势,根据现代化发展理论,农业机械化是各个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技术化发展趋势,不仅使农业获得更高效益,也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1]。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尤其在农业进程中。将农业机械化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整体趋势上看,我国在解放前期,农业机械化基本没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机械化得以进步和改进,不仅增加了农机设备,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如:小麦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机械;水稻生产的全过程发展也在进步。同时,农业机械的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服务趋势也在提升,农业机械的发展领域从粮食作物开始转变为经济作物,在种植行业、畜牧业等会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其农产品的全面加工。所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减少农业灾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他领域的进步,实现一体化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的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机械结构与供需需求不够平衡,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比如:在耕种环节,实现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在对其收获期间,使用的农业机械化较低,同时,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实现的农业机械化也较低,所以,需要加强其推广[2]。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
(一)加强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
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标准,加强配套设施与手段的使用,需要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供政策与法律法规。基于该政策与法律法规,不仅能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能增加农业机械的购买和补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带动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为了加快发展脚步,可以加大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度,保证农业机械都能有效应用到农业中去,保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政府补贴,为其建立基金以及优惠贷款等方式,吸引农民与农业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利用国家调控,对我国的机械设备结构进行调整,保证在逐渐发展与建设中,都能符合当前的战略性需求。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实现免税政策,促进补贴政策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在该趋势下,不仅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还能减少成本,促进农机竞争实力得以提高[3]。
(二)增加财政科技投入
加大财政的支持,促进科技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供较大保障。在该理念下,国家需要依据相关标准的,对科研机构以及相关院校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研究,还可以为其建立合适的科技开发基金,组织一些大型的农业产品得以使用和开发。还需要对一些技术落后现象进行解决,尤其是农业机械新技术、开发规划中产生的问题。对于市场上的短缺产品,要对其重点开发,期间,可以利用政策、科研开发等工作积极推广,还需要将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保证期间的各个部门都能有效参与到农业机械化研究工作中[54]。
(三)加强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加强农业机械化试验基地与示范基地的构建,根据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使用和有效推广,需要为其选择一定基础。工作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其开展重点示范与扶持工作,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得以提升。还可以为其设立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机构,将其作为示范区域,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提供机械化技术,促进推广工作、培训工作以及服务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发展。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项目作用充分发挥。在工作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按照相关规定有效实施,并向农业、农民以及相关组织进行先进农业产品的积极推广[5]。
(四)扩大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外界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保证在相互合作下能够相互交流。期间,要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与质量监督等领域进行交流,基于国外的相互交流和分析,保证农业机械化标准与质量体系得以完善。还需要扩大竞争发展优势,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得以有效利用。还需要扩大发展规模,鼓励一些先进农业企业与厂家先进交流,这样不仅能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还能促进我国的农业进步和发展,促进农业竞争实力得以提升。
四、总结
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发展,推进了国家进程的发展速度。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和发展,农业设备以及科技含量得以增强,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积极发展,还维护了我国农机的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白人朴.关于“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1-5.
[2]张玉平,涂婷,潘婕,等.中部农村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以宜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40-41,27.
[3]邢明.“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75-7677.
[4]卢秉福,韩卫平,朱明,等.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5(16):46-49.
[5]陆贵清,冯伟丹,郎水龙,等.湖州市“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26-27.
洪冬花 南安市农业机械管理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