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改变靠天吃饭、靠人力资源吃饭的落后思想,把发展农业的思路转变到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轨道上来。在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化最主要的体现在劳动力的科技化上,要求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的科技化水平,以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资源,解放农村劳动力,降低发展农业生产的人力投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广大农民不再以务农为苦,在农业生产中看到希望,从根本上扭转广大农民轻农、贱农的思想,从而一心一意地抓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1农机化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1.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机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劳动工具的改进,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这是不言而喻的。
1.2开发了农业生产领域
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开拓新环境的能力。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够大规模改变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或者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
1.3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农业机械使用后能够实现农机与农艺的密切配合,形成新的技术。由于有配套的农业机械,新的科技成果能够很快被农民接受并使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农业机械的精密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能够使很多在试验条件下才能采取的复杂或者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在生产中被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或者专利的阶段。因此,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重要内容[1]。
1.4促进了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农业机械化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过去依赖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条件下,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劳动力消耗大,而劳动收入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在农村不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外地打工等,农田荒芜现象渐渐扩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后,人力、畜力的投入减少,精耕细作程度提高,劳动收益大大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有精力和资金实现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副、渔多方面发展[2]。
2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老化速度较快,维护保养费用偏高
由于农业机械在使用时间上相对集中,使用频率过高,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比较严重。同时,由于机械零部件价格相对较高,维护成本也高,再由于使用者在维护和保养知识欠缺,使农业机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机械老化较快、使用寿命不长,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普及的进程。如何提高劳动者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知识、加强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使用效率,这也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2.2农业结构单一,设备闲置时间较长
目前,农业机械的功能比较单一,限制了机械的使用范围。今后的发展中,农业机械的使用时间和范围有待拓展。比如收割机只在收割季节能配上用场,其他时节闲置,犁地机只在春耕和秋收后使用,之后也无用武之地,闲置时间越长,农机保养费用越高,成本加大。这种情况限制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普及,因此要加大农机化水平,还要加大研究,提高农机功能。
2.3管理手段欠缺,农机作用发挥不够
农业机械存在保养费用高、成本大、闲置时间长、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机管理手段欠缺,使农机作用发挥不够。要充分发挥农机效率,提高农机的使用率还需要农村党支部发挥集体协调统筹作用,加强农业机械在使用上的协调统筹及监管,不必家家户户将各样农机设备都齐全购置,应划分小组,相互协作,每户只购置一种农机设备,小组协作使用,这样可降低成本,提高农机的使用时间和利用效率。
3实现农机高效使用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农机疲劳使用
由于农业行业的特点,农业机械的使用时间集中,使用强度较大,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缩短农机寿命,增加维修次数和花费。因此,为了缓解这种状况,要在农忙季节采取间歇作业和轮值作业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使用计划,科学安排使用时间[4]。
3.2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合理配置农机设备
为了减少农机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农机科技部门应根据农村生产的实际,创新研究,增加农机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开发多功能的农机设备既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又减少了机械的存放空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3.3创新农机管理手段,加强农机综合利用
加强对农机的管理,是保证农机设备和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农机设备管理制度。从农业机械的特点出发,合理制定农机的使用和维修计划。严格管理,按章办事,才能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高效使用。
3.4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建立农机保障机制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科技投入还有很大的空白。要提高农业机械化,还需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如有的农村条件艰苦,无法进行农机作业,没有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和现代化就成为一句空话。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要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进村入户,进行科技宣传,面对面指导。
3.5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人的素质。要提高农业生产中的农机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科技素质。目前,在广大农村靠天吃饭的思想依然存在,对农业科技的怀疑与排斥,对农业机械的漠视普遍存在,科学意识还被传统思想拒之门外。因此,要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党支部和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4结语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刻不容缓,当地政府只有从发展贫困地区宏观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农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乃至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农村生活小康化的愿景。
作者:景鹏春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什川乡政府农机管理服务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