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机械化论文 >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解决路径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解决路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7-26 05:05:00人气:366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齐备,不同的地形需要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如东北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需要水稻机插、玉米机收及深松整地的大功率、高性能农业机械;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需要实现小麦、玉米、花生生产全面机械化的设备;西南及南方丘陵地区需要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机械;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棉花、小麦等作物,需要一些高性能、抗旱节水的农业机械设备等[3]。在农业机械研发过程中,缺乏农业工艺方面的支持,农业机械与农艺科研单位协作不紧密,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规范与农艺标准,致使农业机械与农艺脱节。此外,农业生产本身的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种类多、农艺要求复杂,使得机械与农艺完全结合的难度大,也成为农业实现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一些农业机械装置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作业性能,改进了部分结构或增加了装置,使得机械的构造更加复杂化,操作、修理变得更为困难。对于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来说,不能科学合理的对农业机械进行使用、保养和维修,进而造成机械故障多,效率大大降低[4]。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在于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农民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机械设备故障多,再花时间和资金去修理农机,势必影响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5]。

农业机械服务机制不健全。一是指导培训机构不完善,农民在购买农机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维修环节也缺乏专门机构进行集中有效的培训,对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来说,农机的购买、操作、保养、维修都存在困难。二是市场服务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农业机械设备作业、维修、中介、租赁市场,为农户提供方便的服务。三是农业机械市场混乱,农机企业为了竞争封锁技术,从配件到整机都自成一家,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程度低,零部件的互换性差。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和有关部门尚未制定出对农业机械性能评价和检测方法具有约束力的统一标准,缺少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造成机器的性能较差,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故障率高,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我国实行家庭土地承包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目前田块为小户经营,土地分配过于零碎,处于崎零狭小的状态。耕地的细碎化、使用权分散、承包权插花导致田块灌溉排水不良,通行性、进入性差,机械无法下地。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我国田坎面积达0.128亿hm2、沟渠0.049亿hm2、田间道路约0.067亿hm2,分别超过集约化中等水平国家的1.0、1.5、2.0倍以上[6]。因此,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难以形成大型机械的集中使用。

1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

首先要解决农民购买力问题。我国农民收入较低,很难购买起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财政、金融和保险政策配套,逐步完善购机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并将国家的各项财政补贴落到实处,保障财政补贴的长期性和延续性[7]。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

2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当前实行的家庭土地承包制虽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弱小分散的农民不能应对强大的市场经济的各种外在风险。因此,要在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从而推动农业实现机械化。

3推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标准,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为了确立机械化新的作业体系,应积极推行农业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比如栽培方式的统一化和生育状态的同样化等。推进农机与农艺一体化,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开发。建立农机和农业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设计出符合农艺要求的机械设备,使农业机械与农艺相结合。

4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机制造水平

在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体系的基础上,科研机构与农业机械部门应加强合作交流,研制切实适合我国国情、节能环保的农用机械[8]。一是设计人性化。即在农业机械的设计研发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优化整体结构,进行二次开发,增加安全防护装置,提高操作的舒适性[6]。二是质量可靠化。农业机械的工作条件大都在田间地头,环境十分恶劣,后期的保养、维修也较困难,应经过严格检验、调试,确保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三是制造标准化。农业机械只有做到标准化,才有可能在农民中大量推广,因此要深入研究农业机械原理、优化内部机构,提高通用互换性、区域适用性,研制出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程度的机具。四是功能多样化。应研制多功能农业机械,以拓展应用范围。例如多个农用机械设备可采用同1个发动机,同1台农机通过附件的装换可实现耕种、收割、覆膜等工序,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将向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发展。五是因地制宜化。如我国东北地区应着力提高水稻机插、玉米机收及深松整地机械化水平,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农业机械;华北平原地区应重点发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应用小麦抗旱节水机械设备和技术;西南丘陵山区应重点推广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机械和植保机械;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应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农业机械,加大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3]。

5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完善农机服务机制

一是政府应引导培育农业机械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方便农民购买使用。二是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三是尽快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性能评价和检测方法具有约束力的统一标准,在结构零件标准化上进一步统一,提高通用互换性,确保研制出的机型性能好、故障率低,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四是农机制造企业应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大好时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生产零件标准化、通用化、互换性好的农业机械,更要完善农机售后的服务机制,切实做好农机跟踪保养、定期检查和维修工作。(本文作者:李建鹏 单位: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