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政执法课程教学翻转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应用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林业行政执法》课程从2014~2018年,通过对林业技术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2个专业,14级、15级、16级、17级、18级5届学生,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材使用、教学内容、课堂效率、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翻转课堂在高职《林业行政执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林业行政执法》课程是林业技术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该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林业生产实践的相关性,让学生明确在林业生产中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人才情况,重点对该课程标准加以了解,理解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林业生产一线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对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习,真正了解掌握课程内容。在学习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之后,紧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后将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思维导图自主总结,为学习后续课程、补充知识及继续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2教材使用
目前,林业行政执法课程使用的是石荣胜老师主编的《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教材。该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林业行政许可基本知识、林业法律制度、林业行政处罚、林业行政复议、林业行政诉讼,以林业法律、林业行政法规为主,辅以少部分林业技术和森林保护专业知识,通过典型案例引导,课后练习加强知识点衔接,适合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随着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教师和学生及时关注林业法制建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教师点评,更好地吸收与课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新知识、新内容,更替《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教材内容,如林木种苗管理法律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法律制度、全民义务植树、森林采伐利用法律制度等。该课程特点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知识,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能够明确今后如何继续学习该课程内容,及时补充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涉及的新知识,正确运用林业法律法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参考资料,注重吸收新知识,从教学设计、教学具体内容、教学PPT、课后PPT、典型案例资料及视频、课后复习等方面分别设计,课前将课内学习的具体内容以word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课内采用教学PPT,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具体内容,典型案例资料及视频引深学习和强化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课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PPT和课内自身掌握情况,自主制定复习计划,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课程内容组织结构是学好该课程的重点,教师重点讲授。对于林业技术专业,该课程以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为导向;对于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该课程以不同时期森林保护的重点对象为导向,2个专业都要紧密结合季节性林业生产需求,兼顾林业政策和林业法规的新知识,构建课程内容,为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该课程奠定基础。如全民义务植树,学生都知道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林业技术专业该内容安排在节日之前学习,保证学生掌握全民义务植树内容,森林资源保护专业该内容安排在节日之后学习,让学生懂得全民义务植树后林木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这一新知识及时学习,便于全民义务植树完成情况统计学习。再比如森林防火,可设计于当地森林防火期,并与森林防火技术课程紧密衔接,专业技术、法律法规和防火实践有机结合,合理设计森林防火法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具体内容结构是学好该课程的难点,因学生基础差、参差不齐、专业不同、班级差异等,构建具体内容要分2步:第一步是根据前二届学生的情况,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构建具体内容;第二步是在充分掌握现有学生学习前续课程的情况,在该课程教学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从实践出发,重新构建具体内容。在课程内容学习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重新自主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熟悉前续课程为该课程做了那些基础性学习,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那些铺垫。做到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学好该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4课堂效率
该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林业政策与法规》课程、中国林业网、地方林业网、微信、QQ、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学生在课堂前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任务、每一个知识点涉及相关林业法律法规,通过面对面、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小组之间讨论解决,带着发现的相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走进课堂;课堂内,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未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牢记相关林业法律法规,完善整理课程内容,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翻转课堂能促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5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确定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等教学过程密不可分,教学设计是否适宜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是否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是否达到教学效果,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符合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制定该课程考核方案,在课程主要内容学习之前,让学生懂得学习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考核方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本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2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考核占70%。平时考核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部分形成,出勤占5%,课堂表现主要是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回答问题积极性、依法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合法性,占15%,课后作业占10%。期末考核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考核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不同,需要掌握的重点不同,突破的难点不同,考核的知识点不同,考核内容、题型、题量、分值分配、难易程度等均不同。林业技术专业,重点考核林业生产实践知识点方面的法律法规;森林资源保护专业,重点考核森林资源保护知识点方面的法律法规,二者都侧重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考核,注重林业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应用能力考核。该课程在题型上,设计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判断改错题、问答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根据学生特点决定题型,一般可选择4~6个题型。课程考核时间为90min,题量适中,考核结果能反映不同专业的教学情况。难易程度上设计为简单易答题、较难题、有一定难度题,难易适度。分值分配上,根据涉及要点和考核时间设计分值,每个名词解释不超过4分、填空题每空不超过1分、单项选择题每题不超过1分、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每题不超过2分、判断改错题每题不超过3分、每个问答题不超过8分、每个简答题不超过5分、论述题不超过10分、案例分析题不超过15分等。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可将项目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零散知识点、与专业相关内容等,按考核方案要求整理,便于课程结束后整体学习。课程考核打破传统考核模式,采用调查研究和现场测试相结合方式,对当地最熟悉的某一案例从法律角度阐述,学生点评提出问题,根据回答问题合法数量、分析问题正确情况,给出考核成绩。整个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应用能力考核,真正考核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是否可以独立完成任务、是否可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也是检测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同时,对教师今后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考核方式,能达到较好地反馈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总之,翻转课堂应用在林业行政执法课程中,从课堂前、课堂内、课堂后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与实践,注重学生学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该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性,能将该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该课程培养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综合教学目的,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均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石荣胜.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2]朱文a,张恩,范海博,等.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
[3]王蕾.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11).
[4]刘莹.高职“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5).
[5]陈丽文,王艳平.游戏教学法在《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4).
[6]王万军等.基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作者:程伟 赵密蓉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