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中可行性循环农业模式探索
【摘要】生态循环农业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以农业为主、山区面积占98%的临沧市,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肥力下降,降低农业竞争力,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循环农业,保护土壤肥力,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针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结合种植、养殖实践教学,依学校条件以蚯蚓养殖实训为纽带探索适合山区农村生态循环农业的可行性模式,以期激发学生将来回乡创业的创新思维,立足当地实际发挥优势,举一反三探索更多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实践教学;资源化利用;改善环境;乡村振兴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生产人类食物来源的两大支柱产业,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农村家畜粪便和有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生态循环农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循环农业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家居环境美化,为无公害粮食果蔬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不仅能够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同提高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临沧农校涉农专业的学生,结合教学实训课,通过分析临沧山区农村特点,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及资源,带领学生以蚯蚓养殖为纽带探索适合临沧山区农村生产的可行性的循环农业模式。
1养殖蚯蚓的生态意义及经济意义
1.1生态意义
蚯蚓是以有机质废物为食的腐生性软体动物,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造纸和木材等加工有机废料、朽木、落叶腐根、果皮及昆虫尸体等均可作为蚯蚓的食料。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蔬菜弃叶等资源养殖蚯蚓,减少了垃圾的排放量和苍蝇、蚊子等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有效解决畜禽粪便、蔬菜废叶、瓜果皮、作物秸秆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为乡村环境整治减轻了负担;蚯蚓粪还是无公害、高效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腐殖质等有机质及多种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通过蚯蚓的采食分解作用,将废物资源化利用,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同时蚯蚓粪的团粒结构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蓄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和肥水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2经济意义
蚯蚓身体蛋白质含量高,可以直接用于饲喂鸡、鸭、鹅(注意定期驱虫),也可制成蚯蚓粉代替鱼粉为家畜家禽鱼类等提供优质动物蛋白质饲料,降低蛋白质饲料成本;蚯蚓粉可作为畜禽养殖业的饲料添加剂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增加经济收益。养殖蚯蚓基料来源广,成本低,易于获取;利用农户养殖畜禽的粪便在堆制过程中添加、混合作物秸秆、土壤等顺便养殖蚯蚓,除了可以用作畜禽饲料以外,还可以出售给钓鱼爱好者作为饵料,延伸产业链;蚯蚓粪是种植花卉、果蔬的上等肥料,也可以通过出售蚯蚓粪,增加经济收入。
1.3社会效益
利用蚯蚓采食分解有机物垃圾,减少了畜禽粪便和果皮、厨余有机垃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空气的污染,也避免了畜禽粪便堆放中苍蝇蚊子等寄生虫的滋生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畜禽粪污、作物秸秆、厨余垃圾等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养殖过程的经历推动农民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卫生厕所建设等政策的实施,化废为宝,有利于环境卫生的清洁,对生态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村观光旅游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人生活于其中心情舒畅,抵抗力增强而身体健康,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利用学校资源养殖蚯蚓,开展循环农业实训
养殖蚯蚓是一项使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农业经济活动,符合农业循环经济。分析临沧山区农村特点,利用教学实训课带领学生以蚯蚓养殖为纽带,构建一个农业循环生态链,探索学校种植、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以期为学生回乡创业激发其创新思维。
2.1学校食堂瓜果皮蔬菜老叶的利用
临沧农校注册学籍的全日制学生三千多名,除去三年级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的近千人外,每年在校学习生活的全日制学生有两千多人,教职工一百多人,每天都要产生很多生活有机垃圾,仅两个学生食堂每天出售水果而产生的西瓜皮和摘弃的蔬菜叶子茎杆等就有100公斤左右,以往都是集中投放到垃圾箱由环卫工人定时拉走集中处理,由于果蔬含水量、含糖量高,吸引苍蝇、果蝇大量聚集、产卵、繁殖,到处飞舞传播疾病,果蔬废弃物汁液渗漏到地面,不利于环境卫生的清洁,既增加垃圾排放量又污染环境,给学生打扫卫生增加麻烦。结合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本学期开始集中收集厨余有机垃圾与秸秆、猪粪、土壤混合做基料,通过网上购买、同学回家抓捕蚯蚓投放到基料中饲养,利用蚯蚓喜食甜、食量大、分解有机垃圾速度快、消除异味的特点处理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秸秆等,繁殖蚯蚓、生产蚓粪,蚯蚓用于养鸡减少饲料成本促进鸡的生长,蚓粪可用于种花种菜或者施用到田间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既减少了垃圾排放量,又变废为宝,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2.2实验地作物秸秆、绿化带杂草的利用
学生实训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收获后丢弃的秸秆堆放在田边地头,由于冬季雨水少天气干燥,秸秆不易腐烂,通过焚烧又造成污染;校园绿化带拔除的杂草、修剪草坪产生的草渣都丢弃到垃圾箱;前几年利用实训课进行堆肥发酵,腐殖化程度不够彻底且时间较长,但最终也回归土壤。秸秆、杂草是蚯蚓最好的食料,与猪粪混合制成养殖蚯蚓的基料,既生产了蚯蚓又快速分解了秸秆,还校园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2.3养猪场猪粪利用
畜牧兽医专业的班级养殖的猪,每天都会产生猪粪,利用厨余有机垃圾、秸秆切碎与猪粪、土壤混合用做基料养殖蚯蚓。通过蚯蚓养殖实践,发现蚯蚓分解有机垃圾,比用填埋堆肥分解有机垃圾速度更快,并且没有异味,使土壤疏松,而填埋堆肥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臭味污染空气,并且垃圾腐烂速度慢。蚯蚓分解处理果皮菜叶等有机生活垃圾效果最好。临沧农校的实训基地类似于山区农村农户的庭院经济,指导学生养殖蚯蚓过程中探索适合山区农村可行性循环农业的模式:猪―蚯蚓―鸡(鸭)―菜模式;秸秆―蚯蚓―猪―菜模式,食堂厨余垃圾―蚯蚓―加模式;实训中探索出来的生态养殖的模式也适合山区小农户经济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3临沧山区农村养殖业及粪污处理现状
作为山区面积占98%;少数民族人口占41.69%[1]的典型的“边疆、多民族、欠发达”的临沧,少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做到了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建沼气池、生产有机肥;但是大多山区农村的小农户经济还是以家庭为主的庭院经济,为了生活生产方便,人畜禽共居一院,虽然周围树木葱茏,难掩粪污臭气弥漫,夏天苍蝇、蚊子滋生,环境卫生堪忧;在国家大力整治乡村环境卫生的形势下,有的村子为了保证村容村貌的环境卫生达标,由于交通运力不足畜禽粪便来不及运送到田间就将粪污直接排放到河沟里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肥力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4山区农村养殖蚯蚓的优势和可行性
4.1养殖业提供充足的粪便作基料
临沧市2019年牛出栏163576头,羊出栏448826只,猪出栏2795682头,分别比2018年提高7.8%、2.5%和3.3%;2019年牛存栏549868头,羊年末存栏688873只,猪年末存栏2310649头,分别比2018年提高2.1%、4.2%和1.3%[1]。由于猪价居高不下,激发更多的农户养猪积极性,猪的存栏数还在提高,牛羊猪将产生数量可观的的粪便;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农村,虽然种植粮食需要培肥地力,但是山地路远,有些农户为了省事直接施用化肥,畜禽肥料就近施用一部分,其余用水冲圈直接排放到河沟里,既浪费资源又污染水体,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自家果园林下空地堆肥的时间段顺带养殖蚯蚓,既减少污染又化废为宝资源化利用。
4.2山区农户房前屋后果树林木多,可为养殖蚯蚓提供适宜的场所
山区农户家家有林地,户户有果园,房前屋后树木环绕;利用林下空地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经济收入也是农村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果园林下空地集中堆积肥料的时间段养殖蚯蚓不失为一个省力增效的产业。蚯蚓最适宜生活在20℃~27℃左右,繁殖最适宜温度22℃~26℃之间,最适宜湿度60%~70%,基料厚度15~20cm,通风透气。怕光喜暗的习性最适宜在林下生活,林下堆肥(厚度15~20cm)养殖蚯蚓,可加速猪牛粪的腐殖化、形成团粒结构,用于种植果蔬、粮食,既肥田又提升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用量;繁殖长大的的蚯蚓可以饲喂鸭、鹅、鸡(注意定期驱虫),减少饲料用量降低成本,高蛋白质蚯蚓作为饲料可提高肉制品质。饲养蚯蚓成本主要在购买种蚓,种蚓可从网上购买,畜禽粪便、农业及生活有机废弃物都可作为蚯蚓的食料,只需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就可养殖,成本低。
5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延长产业链
有机废弃物―蚯蚓―加模式。可以借助于休闲农业活动的钓鱼娱乐,利用网络宣传出售蚯蚓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优质鱼饵增加收入;向城市家庭种花爱好者出售优质有机肥―蚓粪;道路交通方便的地方,结合乡村旅游,利用学校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创建蚯蚓养殖科普小课堂,为小学生提供养殖蚯蚓的环境及模式等等,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通过蚯蚓养殖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循环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对学生传递一种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理念;培养一种习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习惯;学习一项技能――举一反三的从事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技能。引导学生立足家乡当地实际,发挥当地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更多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临沧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临沧调查队.临沧领导干部手册[R].2020:48+52.
韦珍长 徐丽芬 施仁东 临沧市农业学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