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实践途径
【摘要】绿色循环农业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中国品质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促进和推广绿色循环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而探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途径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关键词】品质城市;生态循环农业;实践途径
1建设品质城市
一个城市的“质量”要有实质性、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四个特点,“诚实”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安全”是实现安全生产和生命安全的“便民”,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活得舒适舒适”的幸福。城市建设越好,公共设施越好,市民的生活质量就越高,城市的品位也就越高,城市的吸引力也就越强。坚持以质量为本的城市战略,推进城市内涵发展,改善民生,实施民心工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坚持立法的质量,是建立卓越,追求品质的发展理念,利用规模优势、质量优势进入环境,对发展速度的重点变化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国际化程度的城市功能,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提高了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打造一个优质的城市,我们必须以“生态、健康、智慧、宜居、宜业的目标,和合适的旅行”。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在第一个地方的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平衡利益;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人类健康中心的所有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方面的公共卫生工作和生活保障;“智慧的城市”,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集成和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为了使城市民生,智能响应环保,公安,工业和商业活动,服务的需要。有智慧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智能基础设施,新兴智慧产业选择与培育,传统产业的改造,智慧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是指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高效清洁生产。在更高的层面上,应该有好的社会保障,不仅能够安全地生活,更多的是一种舒适和追求生命的尊严;宜业城市在一定水平的就业,创业是非常适合城市的人,在同一时间,让人觉得在城市就业和创业的压力太大了。不仅要提供合适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重要的是建设创新创业的重要位置,文化,培育创新文化,努力营造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和创业,提供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为创业者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业创新城市意识。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建设一个适宜的城市[1]。适合旅游的城市,是指具有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城市。从城市发展的规模看,宜居是一个初级层次。对存活率的基础上适当的行业中等水平,和适当的旅游是先进水平对宜居和适宜的产业基础。
2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1)农业生产复合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中国的农业已经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非点源污染行业。环境污染已经广泛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大面积农田板结,土壤肥力、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快速下降的环境下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也增加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农业生产污染越来越难以控制,有些地区已经达到了几代人,很难控制程度。2)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目前,人们使用的食品中有80%以上是直接从食品中生产或转化的。成品油和成品油不合格进入市场,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粮食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3)国民饮食的健康没有保障。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各种农业生产污染造成农作物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此外,转基因技术和食品从世界开始就备受争议。自2004大规模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倾销以来,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2]。
3循环农业实践途径
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全面治理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农业的转变和发展势在必行。1)实施土地保护工程,加强流域管理。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资源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促进自然恢复;综合监管体系和完善土地保护;加强对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监测法的研究;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土地生态保护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坡改梯,返回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轮作、间作、休闲和减少耕作,耕作措施,全面推进土地保护工作,彻底解决土地治理问题而损失。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水土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积极推进示范农业环境综合管理建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利用定量示范区建设;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示范农场;坚决杜绝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和外部污染对农业和农村的扩散。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完善控制技术,严格执法,从源头上减少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3]。2)倡导绿色种植和绿色生态养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深入开展“三减排”行动计划,倡导绿色种植。在使用化学肥料,是依靠科技进步,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依靠新的商业实体和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加速肥料的转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对抗生素和禁用化合物的监管,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加强教育引导,规范水产品生产经营,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监督和联合执法,提高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整体监管能力和水平,科学培育和现代化畜牧业[4]。3)慎重对待转基因作物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推广。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种子没有非法进入市场的批准;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非法转基因处罚;确保公众有知情权,选择转基因食品的权利;建立非转基因种植保护区,增加了保护当地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和支持;对人类未来的损害的不确定性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有必要通过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转基因产品全面禁止地方立法。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全面提高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为了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与现代种业体系的基础上,依靠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一体化养殖;加强自主创新产业的支持,加强种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一批育种的强大能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现代种业技术服务;四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和假冒等违法行为,实施种子企业委托管理制度,加强种子追溯管理。4)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生态循环农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农业、生态和互联网的知识是关键。目前许多大学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复合型人才很少。因此,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需要重点培育生态循环型农业人才。
4结语
循环农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废物利用的零排放和资源,减少农药、兽药使用量、化肥、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这样的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地引进技术、信息和资金,使之成为一项强有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对于建设我国品质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光磊,王智红.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3,(1):214-217.
[2]郝修贵.生态农业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J].理论探讨,2017,(6):89-92.
[3]肖华茂.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趋势和启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9-80
作者:李蒙 张丹 单位: 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