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循环农业论文 > 农业与生态论文:循环农业生态区之耦合

农业与生态论文:循环农业生态区之耦合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10 00:15:00人气:419

本文作者:赵良庆 程克群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循环模式与生态功能区耦合依据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注重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积极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手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我省各地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别,决定了循环农业模式本身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循环农业的普及、推广和发展并非模式的复制,更不应该是技术的复古,即便是已经被证明成功了的循环农业模式也要因地制宜,盲目模仿可能因为地域特征和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失败[3]。那么,如何能够寻找到本区域最适宜的循环农业模式呢?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不仅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因盲目的资源开发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还可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生态功能区是指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受胁迫的过程和效应、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安徽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处东经114°53′―119°38′和北纬29°22′―34°40′之间。长江、淮河横贯境内,将全省分为皖北、江淮和江南三个区域,地形由平原、山区、丘陵相间排列,生态环境总体上较好,但由于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分异明显,气候条件不稳。按照地貌和水热等自然条件将安徽省划分为五大生态功能区,即沿淮淮北平原生态区、江淮丘陵岗地生态区、皖西大别山生态区、沿长江平原生态区和皖南山地丘陵生态区[4]12。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生态建设,促进循环农业更好地向低碳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循环农业模式选择

1.沿淮淮北平原生态区。该区包括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行政上分区包括亳州、阜阳、淮北、宿州、蚌埠、淮南等六市全部及六安市霍邱县、寿县、合肥市长丰县、滁州市凤阳县、定远县和明光市的部分地区。总面积4.36×104km2,占全省面积的31.1%;土壤类型以砂姜黑土、潮土为主;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00―2 400小时,年均气温14℃―15.3℃,年降水量约750mm―900mm之间,年蒸发量1 600―1 900mm。该区是我国古老的农业耕作区之一,农垦历史悠久,自然植被绝大部分已不存在,人为开垦种植程度高,农业耕作制度一般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制,北部萧砀一带有成片果树分布,是我省重要的粮、油、棉和水果产区之一。该区适宜的模式有立体型农业模式、两淮煤矿塌陷区生态复垦与利用模式、沿淮行洪区适应性循环农业模式、城郊生态循环模式、“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供产销”一条龙循环农业模式、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模式。2.江淮丘陵岗地生态区。该区位于安徽省中部,行政分区上包括合肥市辖区、长丰县中南部、肥东县、肥西县,滁州市市辖区、凤阳县和明光市的南部、定远县大部、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的全部,六安市的霍邱与寿县南部、舒城县北部,原巢湖市居巢区、庐江、无为、含山及和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3.18×104km2,占全省面积的22.7%;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00―2 200小时,年均气温14.7℃―16.0℃,年降水量约900mm―1 100mm之间,年蒸发量1 400mm―1 700mm。该区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工业与城镇集中,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严重。农业耕作制度一般为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之一。该区适宜的模式有:立体型农业、区域循环、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水源节约型循环模式,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循环模式,“十节二减”循环农业模式,城郊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资源再利用循环农业模式,休闲观光型和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等。3.皖西大别山生态区。该区位于安徽省西部。行政分区上包括六安市的金寨和霍山县的全部、舒城县的部分地区,安庆市的岳西县的全部,潜山、太湖县的大部分以及宿松的部分地区。总面积1.39×104km2,占全省面积的9.9%;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属亚热带湿润区与暖温带半湿润区过渡地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00―2 100小时,年均气温14.0℃―15.0℃,年降水量约1 250mm―1 400mm之间,年蒸发量1 400mm以下。该区人口密度较小,但由于多数地区为山地,人口主要集中于山间盆地及沟谷平坦地带,是我省重要的林果生产区之一。农业耕作制度一般为一年二熟或三熟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区之一。该区适宜的模式有:立体型农业模式,区域循环模式,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休闲观光型模式,绿色、有机(菜、果、蔬、茶)循环农业模式,农资减量化模式,“供产销”一条龙循环农业模式,“十节二减”循环农业模式,区域大循环农业模式等。4.沿长江平原生态区。该区位于安徽中南部,沿长江两岸呈南西―北东走向。行政分区上包括合肥市庐江县的南部,铜陵县南部,马鞍山市区,宣城市宣城区和郎溪县大部,芜湖市辖区、芜湖县、无为县,南陵与繁昌县北部,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和东至县北部地区,安庆市辖区、枞阳、怀宁、望江县全部、宿松县大部,桐城、潜山、太湖县南部地区。地貌以湖积平原为主,水网、圩区、岗地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沙洲也较为普遍。总面积为2.32×104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6.6%;属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水热丰沛,年均日照为2 000―2 100小时,年均气温15.7℃―16.6℃,年均相对湿度75%,无霜期230―250天,年均降水1 050mm―1 400mm之间,年蒸发1 500mm―1 800mm;土壤类型有粘盘黄棕壤、红泥土、黄红壤等,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在广大湖沼水域中,水生、湿生植被如芦苇、菱笋、莲等群落分布较多。本区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人为活动频繁,土地利用率高,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安徽省沿江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区域。农耕制度为一年两熟和三熟制,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棉花产区之一[4]40。该区适宜的模式有:农牧、农水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秸秆直接还田循环模式,矿区废弃土地生态复垦与利用模式,区域循环模式,绿色、有机(果、蔬、茶、菜)循环农业模式,农村庭院型循环农业模式,“供产销”一条龙循环农业模式,立体种养模式,区域循环农业模式等。5.皖南山地丘陵生态区该区位于安徽南部,行政分区上包括黄山市全部,宣城市广德县、宁国市、旌德县、泾县、绩溪县的全部以及宣州区的南部,芜湖市南陵县南部,铜陵县南部,池州市青阳县、贵池区和东至县中南部和石台县全部。总面积2.76×104km2,占全省面积的19.7%。该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一般年平均气温为15.4℃―16.3℃,年平均降水量1 200mm―1700mm之间,蒸发量1 200mm―1 400mm,年平均无霜期230天左右,日照时数1 800―2 100小时[4]48;土壤为红壤、潴育水稻土和石质土、黄壤、暗黄棕壤等。本区自然植被保存较好,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山间盆谷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制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玉米大豆、山芋、苎麻等,也是安徽乃至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还有香菇、石耳、笋衣、蕨菜等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该区适宜的模式有:循环性生态观光模式,休闲观光型发展模式,特色古民居村落模式,绿色、有机(果、蔬、茶)循环农业模式,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模式,村庄中循环经济模式,“十节二减”循环农业模式,区域循环农业模式和农村庭院型发展模式等。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