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循环农业论文 > 当代农业论文:当代循环农业建设策略思索

当代农业论文:当代循环农业建设策略思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05 05:36:00人气:409

本文作者:叶菁1 翁伯琦1 雷锦桂2 作者单位: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

循环农业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优化转型与整体提升,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但现代农业发展则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深入探讨和合理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现代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是全国农业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而从省域空间看,发展循环农业则是生态强省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循环农业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虽然国外已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但是并没有提出“循环农业”这一概念,因此,这一提法其实是国内的创造。国内“循环农业”一词首先出现在2002年陈敏德和王文献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13]中,但没有对循环农业的概念进行详细定义,高旺盛,翁伯琦,周震峰等先后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与对策[15-17],郭铁民和王永龙的《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18]中则详述了循环农业的定义与概念。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循环农业的定义可归纳为:循环农业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4R”原则(即再利用、减量化、再循环、可控化)为核心,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经验也已表明:循环农业就是着力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其主要通过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实现物质能量资源的多层次、多级化的循环利用,达到农业系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购买性资源投入最低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生物和污染物可控制化的产业目标。就其要求而言:循环农业是以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级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等诸多环节组成的“资源利用―现代农业―资源再生”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除此之外,循环农业注重遵循“整体优化,循环再生,有效链接,高效运作”的原则,在生产管理上,其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要义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是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减量化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以开发链合理延伸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高效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与优化管理为支撑的现代农业。

2循环农业的特点

循环农业建设包括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循环农业园区建设3个方面。其主要特点:(1)合理优化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的提出是全国农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延伸,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2)高效利用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与运作理念,赋予农业废弃资源以新的概念与内涵,形成了新的资源观,从循环农业的角度考察,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之所以废弃物堆积如山,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组织不合理,弃之不用即废物,合理用之即资源,农牧菌业废弃物无疑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在循环农业的运作过程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废弃物;(3)“4R”原则的实践载体。循环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策略,明确提出按照“4R”原则组织农业生产,要求物质能量资源循环利用;(4)形成闭合的运作回路。循环农业是循之有道、用之有效的合理生产模式,关键在于要通过对农业生产流程的分析,对农业生产流程重新加以组织,以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的闭环系统,在农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个耦合―――反馈的有效机制,从而使得物质和能量流的运动按照一个循环线路进行;(5)现代农业的高优成效。循环农业是涉及整个农业系统的良性生产运作农业模式,是优化集聚多元化资源为开发体的工业型农业。其不仅要有现代农业的高优性,更要有生态经济的和谐性。

3现代循环农业的定义

进入21世纪,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现代循环农业也不应拘泥于第一产业中,不仅是第一产业的循环,而应是第一与第二或第三产业融合的循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的循环;同样在农业生产范围,不仅仅是种养业的循环,而应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19]。现代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继承和发展,是生态农业的内涵拓展与深层应用。生态农业的基础与精华为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和经验借鉴,现代循环农业的要义在于其不仅具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与先进性,同时也体现生态经济的特色化与和谐性。可以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那么现代循环农业则是讲求可持续发展的高优型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提升与完善则是实现现代循环农业目标的最佳模式之一。两者之间总体目标一致,但侧重点与着力点有所不同,现代循环农业更加注重农林牧菌草业生产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即减量化、循环链、再生点与可控性的有机结合。以现代农业先进设施与精确技术来武装循环农业,使之达到产业化与标准化开发的目标,并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节能降耗,减排降污,让更多的废弃物重新进入有序的生产链中,得以高效循环与多级利用。

生态强省建设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建设生态强省离不开高效型生态农业―――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生态强省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生态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经济、生态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目的便是通过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平衡机制,来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循环农业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的最小排放和最小干扰,这不仅要求农业与工业和三产形成基于全社会的大循环,更要把农业关联产业经济活动通过要素耦合等方式组织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这表明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态强省建设中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的协助。生态强省与现代循环农业的内在联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是内涵与目标的统一性。(1)哲学思想一致。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两者都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中,事物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紧密联系的;都把人与自然环境看成不可分割、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注重人与环境的内在和谐性。(2)理论指导一致。两者都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在一种不影响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最适关系,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3)基本目标吻合。两者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了营造最适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与和谐。其次,是方式与运作的差异性。(1)侧重不同。生态强省是在省域水平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理念及其发展模式,不是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和总结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省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现代循环农业则是涉及整个农业系统的良性生产运作农业模式,从整体角度构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耦合体系,借鉴生态工业生产方式,注重建立“资源利用高效率、外部投入最低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的生产目标,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范畴不同。生态强省建设包含六大体系: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护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和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和管理决策体系,这涵盖了广义的生态农业,即体现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基本内涵;而现代循环农业则是全国农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下,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延伸,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形式,也是向新的发展阶段跨越。因而,要建设生态强省需要发展高优型的现代循环农业,以此来支撑乡村循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这无疑是新时期生态强省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及其对策

1创新技术与模式,因地制宜推广

现代循环农业既要求产业链内资源循环再利用、减排增效,又讲求产品的高产、优质,因而必须创新技术与模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源头污染,节能减排,降耗减污,提高效益。如研究开发农林牧菌草等多因素组合开发过程中有效接口技术与有序链接模式;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联合研究开发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竹材、修剪枝丫、笋壳、蔬菜叶、菜帮等种植业废弃物在饲料加工、工业原料、快速还田、燃料加工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动物屠宰废弃物、水产、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2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现有的较多循环农业模式缺乏标准化与可量化的结构比例,缺乏较为严格的技术规范,有很强的人为性、任意性和粗放性,不利于循环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不适合生产过程与生产质量的管理,也不利于循环农业的示范与推广。现代循环农业是规模生产的组合方式,使不同生产环节的废弃物优化分配与再生利用。就此必须配套相关先进机械与设施,在规模化生产中精确控制与有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标准化体系尤为重要。

3创建示范园区,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选择一批基础好且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建立综合基地或示范园区,列入地方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配套优惠政策,合理布局,链接上下游产业,优势互补,带动区域性开发,从而构建公司+农户的现代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运作新格局。这样,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获得转变,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增强,区域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得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地协调发展。

6加大资金投入,引导规模开发

现代循环农业开发是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手段,建立政府主导,科研机构助阵,大量企业和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对防控农业污染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要给予引导性的经费补助,让更多企业与农户参加到现代循环农业的行列,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保障生态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