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循环农业论文 > 藏区农业论文:藏区循环农业探究

藏区农业论文:藏区循环农业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28 14:56:00人气:337

本文作者:陈立萌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循环农业的优势分析

(一)机遇优势

为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国家加大政策力度,推行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牧、沙化治理、水土保护等治理措施。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提出要“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区管理、协调推进,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的原则,坚持自然恢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全面推进重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力争到2030年,使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加强组织和协调配合,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保障资金投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此举为加快甘孜州传统农牧业生态转型构建了强大的机遇背景。

(二)资源优势

甘孜州属高海拔区域,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具备蓝天、绿水、净土等绿色无公害生产条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地形地貌多样,垂直的气候、丰富的土壤类型,为不同特色产品生产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是杂粮、杂豆、杂果、薯类和中藏药材等农产品优生区。甘孜州农业类型复杂,既有农业、又有半农半牧业和纯牧业。按地貌划分可分为高山峡谷高原种植区、高山原半农半牧区、丘状高原纯牧区高原。高山峡谷气候温热干燥,光热条件好,种植区的农作物和林果作物主产玉米、小麦、油菜、豆类、薯类及各类蔬菜作物和核桃、花椒、枇杷、苹果等林果作物,板栗、葡萄、樱桃、柑橘等林果的种植也较为适宜。畜牧业以家庭养殖为主。高山原半农半牧区地势高寒、干燥、光照辐射强,昼夜温差悬殊大,农作物种类相对较少,主产青稞、豆类及马铃薯、萝卜、莲白等作物及部分高原中藏药材。畜牧业比重相对较高,以放养牦牛、山羊等畜禽为主。丘状高原纯牧区气候寒冷,光照辐射强,作物适生期短,故以天然草地与牧场的纯牧业为主,放养牛羊等畜禽,几乎无种植业。总体来讲,全州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光热资源属全国高值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积累,发展循环农业优势明显。(三)市场优势中国入世后,国际市场的开放,对农产品的安全及绿色要求更高。近年来,我国很多出口农副产品都遭到了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甘孜州地理环境特殊优越,野生植物种类多,无污染生产出的绿色产品市场需求大。例如,菌类松茸常年出口欧美、日本等国。若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合理规范企业经营规模,大可增强绿色农副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

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地理位置高寒偏远,交通不便

甘孜州所处地域偏远,山多地少,不靠海,远离中心城市,属典型的经济极不发达内陆贫困山区。受高原气候因素,农业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就有雪灾、雹灾、霜冻、干旱、地震等,常有不确定的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人为因素使生态环境再遭破坏,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灾害现象加剧。当地交通单一,仅靠公路交通运输方式。公路灾害频繁、断道、堵车现象严重,多年来处于一种相对的封闭状态,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滞后,总体经济实力低。

(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支持力度严重不足

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甘孜州经济发展起点低,瓶颈制约突出。在农村,特别是在农牧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农牧民脱贫致富难度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迟缓。缺少节约型和高新自主创新型工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带动农业缺乏基本条件,力量十分薄弱。政府经济实力不强,财政自身收入困难,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严重不足。缺少可行的补贴和援助机制,无法激励和约束循环农业的发展。

(三)人才短缺,教育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甘孜州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生活条件艰苦,待遇差,引入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导致教育发展滞后。高层次专家在岗数量极少且年龄偏大,本土人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特别是农业科技研究专门性人才更缺。由于师资条件差,大多数农牧民缺乏良好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仍占较大比重,在农牧业生产中,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和生产方式经营农牧业,最明显的便是对农业资源的过度浪费,粗放经营,不讲求效益。在其落后的生存条件下,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技术能力极差,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步程度,制约了循环农业发展前进的脚步。

(四)追求短期利益,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

甘孜州地形复杂,自然类型众多,因此也形成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分布条件。地貌类型的多样和气候垂直性差异显著,使得甘孜州的生物种类资源丰富,种群数量大,经济价值高。广袤的森林资源和草地成为了长江上游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屏障。但由于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很低,发展循环农业参照模式少,不重视对周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出现了森林减少、湿地干化、冰川退化、草原沙化等重大的生态问题。可循环利用的农业资源数量大规模减少,减慢了循环农业发展进程。

(五)科技含量少,缺乏系统创新机制,污染严重

甘孜州经济基础薄弱,对农业发展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少。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系统的发展规划,现代科技农业发展含量过低,农业的发展完全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单线条线性增长经济体系。发展模式单一,农业的模式处在初级生态农业循环阶段,单纯利用土地的资源,产生很少废弃物或将部分废弃物掩埋或焚烧,可供再利用的资源很少或没有。并且,农业生产要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农药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污染了环境,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了水质的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有毒成分使用超标,地膜过量使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部分生态循环链条甚至被中断。

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设计

选择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的原则,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原则,加强农户内部能量物质循环基础,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着眼长远利益,不忘眼前实情,努力追求生态平衡,可行性技术的投入分析与经济可行性结合。延长产业链形成一个封闭系统。注重农业生产的外部投入的控制、运转过程中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再利用、输出时做到无害化处理。形成产量高、质量高、效率高的循环农业模式[3]。

(一)建立减量化模式

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科学技术为导向,在可以增产增收的前提下,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积极推广立体种植模式,通过与养殖业的结合,大力发展食用菌培植。利用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2)畜牧业。以甘孜州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循环经济发展原则为指导,在农牧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下,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单位面积养殖规模,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场,从源头减少土地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物的排泄。

(二)无害化处理,体系内循环模式

尽量要求肥料来自农场内部,通过自己的堆肥系统,消化自身产生的垃圾,将其转化成肥料,再次应用到农业生产系统中。农业生产中,应当在生产全过程控制资源浪费、减少化肥使用量,大力发展各种节水的清洁生产模式,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应用生物型、植物型农药,全面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现代化的生产科学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转播。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农业产品输出时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了有效的循环使用,尽可能地构建了一个物质能量闭合循环系统,达到了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

(三)产业间重组化链接模式

农业循环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实现自身内部循环的同时,也在接受产业外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及向产业外输出物质和能量。不同的生物群落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配置生产结构,将达到共同增长的目的,例如以农业资源为依托,进行农业经营的休闲观光农业就是一种结合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对龙头企业的改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纽带更加密切,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完善的社会化循环服务体系[4]。

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

(一)完善政府的扶持性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现有法律体制过多关注点在资源保护方面,而使资源循环利用从根源上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的产生却没有一个实施的制度。循环农业作为一个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它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只有实现法律化和制度化,循环农业的发展才能步上正常轨道,并且稳步推向前进[5]。首先要从政府入手,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大力实施奖励性的财税政策。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补助,规定单位面积的农业生产要素使用量,没有超过的现金补贴等奖励方式,对土地休耕、免耕,正确处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也进行补贴奖励。采取能让农民自身得到利益的同时,意识到进行循环农业耕作的信心,避免农牧民的消极退出。其次要建立专门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动,逐步建立起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政策法规来使城市居民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为完善,在农牧民心中建立自然资源不是免费的原则,从思想上杜绝资源浪费。最后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经营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发展循环农业持续推动力。

(二)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普及初等教育,改变单一教育结构和办学模式,专门面向农村,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改革教学内容,农牧民通过业余学习,把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生产―致富”一体化。充分利用藏区“9+3”职业教育机会,选派一定数量真正愿意学习农业技术的学生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按批次定期邀请其回乡交流技术经验,落实对农民的普遍培训,把循环农业的知识技术送到各家。甘孜州要发展循环农业,只有让广大农民明白其科学道理和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变为主动自觉的行动。因此,要加强进行循环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技术的普及,提高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

(三)重视科技投入,开发和引进循环农业技术

技术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农民只有采用科学的栽培模式、先进的养殖方法,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农技人员更是应该转变思想,由“增产”技术研究转向“增效”技术研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从市场需求入手,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益的途径。鼓励与专业院校建立合作管理,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加强专门针对民族地区的先进技术研究,形成自主创新,开发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长期良好技术支持,维持甘孜州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调整农业结构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对应好,产品才能顺利让渡,取得经济效益。围绕市场需求,突出民族地区特色,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名、优、新、特的果蔬作物,以及能够直接供给龙头企业的专用品种,大力发展畜牧业,培育、引进、改良畜禽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科学化养殖,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有特色的循环农业[6]。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