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优势和发展建议
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要求把发展循环农业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台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实验区的意见》,决定规划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为平顶山市的循环农业发展绘制了蓝图。由于各地的环境状况、生产水平、资源布局及发展思路的不同,衍生了许多不同的循环模式和发展重点,本文就林业在平顶山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作用、优势和发展思路做些探讨。
一、林业在平顶山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发展优势
(一)大量的林业资源可用于浅山丘陵区循环农业的发展。
平顶山市有林地面积31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近1/3。现有林业资源分为三大块。一是西部、南部深山区森林生态区,在为平顶山市提供生态保障的同时,有少部分区域进行了循环林业的探索。二是中部浅山丘陵区商品林产业区,该区种植了大量的核桃、板栗、柿子、枣等木本粮油,还有大量各种小杂果及速生丰产林。三是平原农林业生态区。平原粮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在沿河区域建设经济林小杂果基地和少量的花卉苗木产业集聚区。
(二)积累的经验做法。
目前,全市经营千亩以上规模的造林主体发展到240多家。初具雏形的林牧循环实验园区有十几家。比如,鲁山县马楼乡碾盘庄村、丁庄村发展的核桃基地,种植200hO优质薄皮核桃,饲养小尾寒羊3000只,肉牛1000头,基地内牛羊吃草,牛羊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供应给果木,基本实现生态循环的良性发展;宝丰县九子山核桃基地、康龙公司核桃基地都配套建设有养猪场,同样利用粪便作为肥料来供应果木,实现了林畜循环发展。
(三)畜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林业提供环境保障。
畜牧业的高强度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疫病防治等等。畜林循环为畜牧业的粪便等排泄物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分解、利用空间,减少了污染给下游群众带来的困扰,降低了处理成本;林果业还为牲畜提供健康的食物来源,有很多树种的枝叶、残次果是很好的饲料;林下种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优质牧草。
二、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造林都在浅山丘陵区或半山区,立地条件差,交通设施不健全,导致林业投资成本增加,配套设施很难到位,影响了投资林业的积极性。部门之间结合不紧密,循环成本太高。比如大型养殖场有的建在平原区,附近没有大片果林来消减它们的排泄物,而且污染大、气味难闻。而我们种植的几十万亩经济林多在岗丘地,需要大量动物粪便做有机肥,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现有的农林牧循环体规模小,效益差,管理不规范,形式也较单一,大规模示范效应较小。
三、发展建议
(一)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为林牧循环提供保障。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要求,制定全市统一的“十三五”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各涉循单位发展规划都要与其衔接,并按规划稳步推进。可以拿出一些浅山丘陵区薄地搞林牧循环农业,种植木本粮油配套建设畜牧场。抓好循环林业龙头企业组织的扶持、培育与管理。引进到示范区内的林业“精品工程”及林业产业集聚区除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之外,同样享受市、县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有关奖励、补贴政策。
(二)在浅山丘陵区建设林畜循环产业基地。
在浅山丘陵区和南水北调沿线建设以大型畜牧养殖企业与林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按照“建一个大型养殖厂,配套一个林果基地”和“建一个林果基地配套一个养殖厂”的模式,大力发展以核桃、油用牡丹、板栗等木本粮油及以楸树、黑核桃等为主的珍贵用材林,大力发展以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业和以观赏植物为主的森林旅游业。同时,考虑建设畜牧业加工基地和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拉长产业链条,把该区域打造成“林-牧-加”生态循环精品产业圈。
(三)在城市近郊和县城周边建设城郊生态循环庄园。
即在城市近郊和县城周边,建设以林-禽、林-渔、林-菌、林-菜、林-草、林-草-花、林-饮等为主要循环模式的中小型生态循环庄园,定位在休闲、观光、饮食、采摘等方面,庄园提供的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绿色、环保的需求。比如,利用平顶山北部山区的现有森林资源和尚未开发的1.2万亩山坡地基本农田进行生态循环庄园建设,坡地建景观生态林和小杂果采摘园,供市民节假日休闲、体验农事。
(四)设立市级循环农业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
从2015年至2020年,整合使用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市、县两级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体打造”以及“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及环保治理工程建设等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整合、统筹使用,设立循环农业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培育龙头企业,采取政策鼓励,营造林业招商软硬件环境,积极争取国家贷款和贴息,支持实验区内项目规划、招商引资、科技推广、项目建设。
(五)强化科技创新。
林业、畜牧、农业、环保、水利、科技等部门要加强技术合作,组织开展循环农业生产技术、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高效农业配套种植技术和林木优良品种引种、推广等相关研究与创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林业和畜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加强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对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补助专项科技经费。对在科技推广和培训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奖励表彰。
作者:温拥军 魏艳霞 丁永祯 单位:平顶山市林学会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