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病害防治论文 > 马铃薯病害及防治措施探析

马铃薯病害及防治措施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26 01:53:00人气:374

马铃薯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府谷县马铃薯分布在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和黄河沿岸黄土峡谷丘陵区,地质结构较为稳定,土壤大多为黄绵土,适宜马铃薯生长。马铃薯常见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等,这些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针对府谷县马铃薯的常见病害的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1.1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最适宜的发病条件是10~25℃,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蔓延。首先在叶尖和叶缘上出现水浸状绿褐色斑点,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潮湿时呈褐色,并产生白色霉层。若茎部感病,则出现黑褐色条状长斑。若地下块茎发病,则出现褐色大块病斑,凹陷形,薯肉褐色腐烂,并长出白色霉层。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下垂、卷曲,全株黑腐,全田焦枯,并散发出恶臭气味。防控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适宜府谷县种植的马铃薯抗病品种有紫花白、冀张薯8号等。(2)选用脱毒种薯。(3)建立无病留种田。(4)实时早播。(5)化学防治:播种前使用68%甲霜锰锌拌种;在马铃薯幼苗期和地下块茎膨大期,必须每10~15d向叶面喷洒1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预防,连续喷洒2~3次;发病后及时拔除病害植株并喷药,每7~10d向叶面喷洒1次69%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叶片。

1.2早疫病

土壤或病薯带菌。干燥高温易发病。块茎发病后薯皮上产生暗褐色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初叶上现褐黑色的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多为卵圆形或多角形;块茎很少发病,受侵薯皮略下凹,边缘清楚的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下的薯肉呈现褐色、干腐;黄色至浅褐色圆形病斑,扩展后为黄褐色不规则斑,有的叶斑不太明显。潮湿条件下,叶背现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防控措施:(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抗病力。(3)加强肥水管理和栽培管理,注意田间卫生。(4)化学防控: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5)适当提早收获。(6)合理储运: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温度以4℃为宜,及时清除病烂薯块。

1.3黑痣病(茎基溃疡病)

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时,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mm)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小菌核;以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带病种薯是翌年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防控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3)在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4)化学防控:播种前种薯处理;发病初期喷施3.2%恶甲水剂(克枯星)3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使用30%倍生乳油200~375mg/kg灌根。

2细菌性病害

2.1青枯病

病株稍矮缩,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d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杆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高温高湿对青枯病发展有利。防控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利用无病种薯,建立种薯基地。(3)用具消毒,采取整薯播种。(4)轮作:不可与茄科蔬菜或花生、大豆等作物连作或邻作。(5)化学防控:播种前每公顷使用加瑞农4500~7500g兑水900kg垄面喷雾,出苗后,结合预防黑胫病和疮痂病,每公顷使用加瑞农/颖顺4500~7500g滴灌防治。

2.2黑胫病

主要侵染茎和薯块,幼苗染病时在株高15~18cm处出现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萎蔫而死。喜潮湿土壤和冷凉的温度。防控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芽栽或整薯播种。(3)催芽晒种,淘汰病薯。(4)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5)适时早播,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6)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换茬,避免连作。(7)化学防治:颖顺15~25g/100kg种子拌种。在苗生长旺盛期,使用加瑞农500倍茎部喷雾;封行后,每公顷使用加瑞农/颖顺4500~7500g滴灌。滴灌时,同时防治青枯病。大风雨过后为发生严重期,要及时防治。

2.3疮痂病

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佳,品质下降,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重,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在pH5.2以下的土壤中很少发病。防控措施:(1)严格挑选种薯,选用无病种薯,选用抗病品种。(2)适当施用酸性有机肥和绿肥,可抑制发病。(3)化学防治:每200kg种子用颖顺30~50g+甲托100g拌种装袋后放置阴凉通风处备播。发病初期用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2.4环腐病

感染环腐病后,病薯薯皮稍暗色,切开后可以看到环状的维管束部分变为有光亮的乳黄色腐烂,用手挤压后可以从腐烂环里挤出粘稠的乳黄色菌液。田间重病株出苗稍晚,有的早期枯死,有的植株瘦弱,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叶片脱水失色,叶缘卷曲,并有褐色斑驳,呈现早期矮缩病苗。适合此菌生长温度20~23℃。防控措施:(1)建立种薯田,种薯消毒。利用脱毒苗生产无病种薯和小型种薯。实行整薯播种,无需切块播种。(2)播种前淘汰病薯,对刀具、土壤消毒。出窖、催芽、切块过程中发现病薯及时清除。切刀使用酒精或火焰消毒,杜绝种薯带病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3)药剂防治方法与疮痂病相同。

张晶晶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