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龙虾发病原因及病害防治探析
[摘要]由于淡水小龙虾养殖行业起步时间较短,加之其粗放的养殖环境以及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小龙虾疾病呈现爆发态势。本文从淡水小龙虾的发病原因入手,以其疾病的防治措施作为主要切入点,探究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法,以此实现小龙虾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淡水养殖;小龙虾;发病原因;病害防治;防治措施
1淡水小龙虾的发病原因
1.1消毒不彻底
养殖人员在小龙虾放养环节中,由于对虾池消毒并未做得到细致、彻底,导致池水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易直接对水质造成影响,降低水体质量,从而为病原体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空间。同时,部分养殖人员在小龙虾的放养过程中,并未对小龙虾的虾体进行彻底消毒。在引种过程中忽视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也会将虾体中的病原体带入虾池内,从而引发疾病的大面积爆发。
1.2水温突变
由于水温的突然变化,会使淡水小龙虾自身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其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被病原体侵害。小龙虾由于对水温变化的不适应,极易出现感染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
1.3饲料投喂不科学
淡水小龙虾喜食较新鲜的饲料,若养殖人员投喂一些不清洁或发生变质腐烂的饲料,将会直接引发小龙虾的各种疾病。部分养殖人员由于盲目投喂,或进行过量投喂,加之其并未对虾池进行定时定期的排污处理,导致虾池内淤积了大量的残余饵料,粪便排泄物成倍增长。经过长时间的腐烂发酵,从而引发水质恶化现象,这就在无形之中为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引发大量的小龙虾疾病。
1.4虾的品种及规格
由于小龙虾的品种多种多样,其规格也不尽相同。由于虾池内本身放养密度较大,加之养殖人员饲料投喂数量不足,极易造成淡水小龙虾之间的互相残杀,争斗过程中的上口为病原体的侵入留下了可乘之机,导致小龙虾发生大面积患病的情况。
1.5养殖水的酸碱度
淡水小龙虾多在养殖池塘内进行饲养,其适宜的池水pH值应控制在7~8之间,最高不宜高于9。若池水的pH值一旦低于4或高于9.5的范围,小龙虾会发生死亡现象。若养殖池内池水pH值在5~6之间,小龙虾即使没有发生死亡现象,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生长造成影响,导致小龙虾生长缓慢。
2淡水小龙虾的疾病预防措施
2.1做好养殖池的消毒工作
对于新修建好的水泥养殖池,养殖人员务必要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将其盛满清水并连续浸泡一周以上,以此达到去碱的作用。若养殖人员选择使用长期未使用的养殖池进行小龙虾的养殖,要在正式投入使用前,使用盐水或菌毒净溶液进行清洗浸泡,保证池内没有细菌与病毒的残留,再进行小龙虾的投放。池塘的消毒可以按照每亩150kg左右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浸泡,避免潜在病毒的残留对小龙虾生长与健康造成影响。在小龙虾被投放进入养殖池内之前,养殖人员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重视虾体消毒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其携带病菌,从而造成池塘内部的感染。
2.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力度
小龙虾的生病,多是由于饲养人员养殖不当造成的。无论是饲料的科学投喂还是池内的定期清理,都务必要落实到实处,为小龙虾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环境。由此可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十分有必要。养殖人员应尽量保证水质健康清洁,将“四定”投喂贯穿养殖始终,坚持把疾病预防落实到实际养殖过程中。
2.3严格把控水体质量
对于淡水小龙虾的养殖而言,其养殖用水一定要避免工业废水的掺入,养殖人员只有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出健康、肥硕的小龙虾。养殖人员应对池水进行定时定期更换,及时处理池内残余饲料及粪便,避免其长期堆积对池水造成的污染。养殖过程中,应力争调节水质,保持养殖用水的清洁。养殖人员应定期使用水质改良王、排毒养水宝等各种方式在养殖池内进行全池泼洒,或选用水博士等生物制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
3淡水小龙虾常见病害及治疗
3.1黑鳃病
由于黑鳃病的病原体隶属于半知菌类范畴,该病的出现多是由于水体质量恶化引发的。镰刀菌在小龙虾的虾腮部位大量繁殖,并附着于其体壁、肢基以及眼球等部位,造成黑鳃病的出现。患病小龙虾表现为腮部的明显变化,腮部由原始的微红色逐渐转变为褐色或淡褐色,最后逐渐变为黑色,直至造成小龙虾的腮部发生萎缩,使其腮部功能逐渐退化丧失。患病小龙虾经常浮出水面,行动呈现迟缓呆滞状态,最终会死于呼吸困难或衰竭。对于黑鳃病的防治,养殖人员可以在小龙虾放苗环节之间,利用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清洁。同时保证池内溶氧充足,使养殖水质处于健康状态中,及时处理池中的残饵和杂物。在小龙虾发病期间,养殖人员可以使用溴氯海因粉按照每亩100g进行全池泼洒,次日使用黑底速或速效底在养殖池内进行均匀泼洒,以此做到疾病的预防,维持小龙虾的健康生长状态。
3.2出血病
淡水小龙虾的出血病多是由于产气单胞菌引起。患有出血病的病虾其表面布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尤其在病虾的肢体以及腹部位置。同时,病虾伴有肛门红肿的现象,一旦发生出血病的感染,病虾将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对于出血病的防治工作而言,养殖人员要将病虾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隔离,并对虾池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每亩虾池使用250ml的菌毒净,或以每亩为单位使用50ml的特效出血止进行全池泼洒,保证药物泼洒频率为每月一次。同时,养殖人员可将菌克掺在小龙虾的饲料中进行投喂,连续喂养5天,即可缓解出血病的蔓延。
3.3纤毛虫病
淡水小龙虾患有纤毛虫病多由钟形虫、累枝虫以及斜管虫引起,由于其在虾体进行寄生,对小龙虾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患有纤毛虫病的病虾体表出现棕色或换绿色的绒毛,病虾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全身活动呈现无力状态,虾体整体消瘦。纤毛虫病的出现会使病虾的头部、胸部以及甲部呈现黑化状态,虾体表伴有粘液出现,全身粘满污物的同时,携带条状物,这也就是小龙虾养殖行业中俗称的“拖泥病”。对纤毛虫病的防治,养殖人员可以选择药物对池内进行彻底清洁,保持池内水质清洁。在每个小龙虾的生产季节,保证换水频率为每周一次。在养殖期间内,每月定期使用一次纤虫净,每周使用一次水质改良王等水质净化药物,积极预防纤毛虫病的发生。
3.4白斑综合征
白斑综合征的爆发多由白斑综合征病毒所引起。患有白斑综合征的病虾多喜欢离开群体,且喜欢空肠胃状态,食量发生骤减。病虾行动多无力,且行动呆滞缓慢,经常潜伏于水池底部不动,头胸甲与腹部甲极易剥开,内可见大量白色斑点。白斑偶显现为淡黄色,显微镜下呈现花朵状态,且淋巴肿大浑浊。对白斑综合征的治疗,养殖人员可以定期用调水方法进行解毒,按照每亩300g左右的绿水安,或使用700g左右的解毒降氨灵可以有效防止白斑综合征的发生。在病虾的发病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尽量减少投喂量,避免病症的进一步加重与扩散。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小龙虾的喜好带动了淡水小龙虾养殖行业的发展。小龙虾的健康直接关系着人们的食品卫生安全,因此,养殖人员应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保证小龙虾的健康,对各项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进行全面了解,保证小龙虾健康生长的同时,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婷.淡水小龙虾高效养殖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08).
[2]王松刚,周日东.淡水小龙虾发病原因及病害防治[J].科学养鱼,2016(08).
作者:顾后祥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千垛镇农业农村工作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