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生理性病害防治技术探析
摘要在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多种真菌性病害及细菌性病害的侵袭,常常还会由于设施内环境不适宜、栽培管理不当等导致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基于此,本文就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常见的脐腐病、空洞果、裂果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生理性病害;脐腐病;空洞果;裂果
1脐腐病
1.1发病症状
脐腐病是设施番茄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幼果上。发病初期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表皮不破裂,向内凹陷,渐变成黑褐色,呈现出干腐状,后期被霉菌寄生会出现腐烂。病果往往长不大就提早变红脱落。
1.2发病原因
导致番茄发生脐腐病的原因主要是缺水、缺钙。在番茄结果期水分供应不足或者水分供应不稳定,忽干忽湿的时候易发生脐腐病。另外,土壤缺钙或者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元素,都会导致幼果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发生脐腐病。
1.3防治方法
1.3.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适时浇水,在幼果坐果后30d内,要保证水分的正常供应,做到见湿不见干。另外,如果植株长势过于繁茂,要适当进行整枝和疏叶,避免因蒸腾过旺而导致植株失水萎蔫。1.3.2根外追肥番茄坐果后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此时可根外追施钙肥,避免缺钙引起脐腐病。可选用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溶液,每隔10~15d喷一次,连喷两三次。1.3.3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番茄,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提高吸水吸肥的能力,同时能减少钙元素的淋溶损失。
2空洞果
2.1表现症状
空洞果是设施番茄冬季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空洞果从外表上看带有棱角,不圆润,切开果实,可以看到果肉与胎座之间缺少充足的胶状物和种子,而存在明显的空腔。
2.2发生原因
一是花粉形成期光照不足,导致授粉不良,容易产生空洞果。二是果实膨大期温度过低,光照不足,由于光合产物减少,向果实内运送的养分不足,造成果实生长不协调形成空洞果。三是肥水供应不足导致空洞果的产生。
2.3防治方法
2.3.1合理调控设施内光照和温度在冬春季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外界温度较低、光照不充足而导致空洞果的发生,因此要采取包括增设反光幕、人工补光、加盖保温被、晚上火炉加温等一系列增光、升温措施,使设施内温度维持在昼温20~27℃、夜温12~15℃,此温度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在果实中的积累,避免空洞果的产生。2.3.2控制栽植密度在设施内栽植番茄时,一定要控制好光照与种植密度,不能种植过密。否则植株之间相互遮阴,容易因为光照不足导致花粉形成不良而出现空洞果。2.3.3加强肥水管理在番茄栽培过程中要施足基肥,氮、磷、钾肥要合理配施。结果盛期,及时追肥、浇水,满足番茄生长的营养需要。2.3.4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番茄每个花序有2/3花朵开放时喷施激素,用果腐宁(保果宁2号)或丰产剂2号蘸花。
3裂果
3.1表现症状
裂果是一种常见的为害番茄果实的生理性病害,在番茄果实着色期发病最重。通常有2种裂果方式,一种是横裂,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另一种是纵裂,是以果蒂为中心呈放射状裂口。发生裂果之后,严重影响果实质量,在裂果部位常会发生病菌侵染,而造成果实局部变质和腐烂。
3.2发生原因
番茄裂果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没有调控好,在果实膨大期水分供应过大或者土壤忽干忽湿都易导致裂果情况的产生。另外,品种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果皮特别薄的品种容易发生裂果,粉果比红果普遍容易裂果。
3.3防治方法
3.3.1选择抗裂品种在生产上尽量选择一些抗果肉厚、抗裂、耐热、抗病性强的优良番茄品种。3.3.2加强水肥管理在果实膨大期,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浇水,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可有效避免裂果的发生。另外,在果实生长期间,可以定期喷施一些钙、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增加果皮的韧性,减少裂果的出现。3.3.3调控好设施内的温度在初夏时节,设施温度往往较高,日照也特别强烈,此时进行修剪时应保留一些果实上部的部分叶片,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到番茄果实表面而导致果皮韧性降低,从而减少裂果的发生。
作者:齐莹莹 单位: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