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要:现代农业发展态势日趋上升,各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在山东地区农业种植中小麦占耕地面积较大,是山东农业发展的重要经济产业。山东地区针对小麦种植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深化,促进小麦在栽培技术与防治措施应用有效性得以强化,使小麦种植的利润大幅度增加。基于此,本文对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1小麦播种前期栽培技术应用
1.1小麦种植品种的优选
小麦种植品种的优选,需要从2方面入手。要根据小麦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种植环境、气候特征来对应选择能够适应种植环境条件的小麦品种。当种植环境条件当中有一些特殊因素,如气候较为干旱或寒冷、水利条件不充足等,这时就需要选择具备抗寒抗旱的小麦品种,这样小麦种植生长期间若气温较低或缺水的情况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要根据小麦品种品质进行选择,小麦种植的品质一定要优质,种子形态光泽、生命活力等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只有选择品质优良、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才能保证小麦种植成活率,促使其在种植环境中健康发育生长。
1.2小麦种子处理技术
小麦种植在播种之前要进行相应处理,将病菌清除,促进种子性能优化提升,进而实现提高发芽率的目的。晒种处理技术,将种子平铺在太阳光下,进行晾晒,晾晒时间在2d左右,通过晾晒种子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能够达到抑制病菌滋生的效果;种子包衣处理技术,利用专用的小麦种衣剂在种子表面涂抹形成药膜,起到杀菌增肥促生长的效果;利用药剂拌种处理技术,将拌种药剂合理配比与水混合,然后拌种,覆盖上塑料膜12h后将种子取出晒干。
1.3种植土壤的优选
种植土壤条件也是小麦生长质量与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小麦种植土壤条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营养环境条件优良,有机营养成分要充足;土壤保温、保湿能力要强;种植土壤水利条件要便利。小麦种植对水分的需求是比较高的,优质高产麦田播种前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要灌匀、灌透底墒水,保证足墒下种,灌水量要根据土壤墒情情况确定,不冲不漏,保证灌水质量。
1.4整地及基肥处理
在种子、土壤方面准备妥当后,要进行播种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整地及基肥处理。整地技术主要是进行深耕、翻地,优化土壤条件,在整地的过程中将基肥施用到土壤当中,并搅拌均匀,不要使肥料聚集。基肥施用的种类主要以有机肥料为主,然后在施加适量的化肥。根据土壤本身的营养情况以及种植土壤面积来合理的控制基肥肥料施用量。
2小麦播种技术应用
小麦播种的时间点控制是关键,小麦播种后的发芽、生长都有固定的时期,要保证小麦生长至各个不同阶段时期时,能够对应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播种的时间过早会导致苗种发育过旺,营养吸收过多,易使病虫害多发;播种时间偏晚,则会导致幼苗生长的速率降低。小麦种植的时间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季节特点来确定,在山东地区一般小麦种植都是在10月份进行。小麦播种技术还包括播种方式的掌控,如今山东地区小麦种植已经进入机械化模式,种植期间对行距、深度、密度都能进行合理调控。
3小麦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应用
小麦栽培期间,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核心环节。小麦出苗之后,要对出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若是有没有出苗的情况要及时的补苗,保证出苗整齐性;在幼苗生长期间需要对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适时锄地,避免土壤出现板结情况。幼苗生长期间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肥处理;在小麦生长至返青阶段,要补充土壤水分并施加适量尿素促进幼苗更快更好的发育。肥水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小麦健康茁长生长的重要环节。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根据生长时期对营养需求的变化进行适时追肥处理,尿素和有机肥料是常用的追肥肥料,要合理控制肥料施用量。在小麦生长期间要随时了解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及时的补水和排水处理,小麦生长对水分需求量较高,土壤水分含量至少要在65%以上,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在气温较高、雨水较少的时节要增加灌溉量和次数,在降雨量多时需根据情况进行排水,若是遇到强降雨要做好防护和排水处理。
4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应用
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为了保证小麦健康、安全生长,避免病虫害在小麦种植期间发生和蔓延,使小麦种植经济效益受到损害。对于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应用,需要“对症下药”,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种类进行明确,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
4.1种植栽培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对于小麦种植要在栽培期间就为病虫害防治技术奠定基础。在种子处理期间,要利用药剂拌种对种子内的病菌进行灭杀,提高小麦种子的抗病性。在药剂选择方面要选用药效好的,并且要选用绿色药物,避免化学药剂带来不良影响,药剂拌种时间要充足,拌种结束后要尽快的进行播种;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小麦生长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小麦生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优化处理,避免引发病虫害,为小麦生长发育创设健康、良好的环境;小麦种植期间要对常见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这样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对病虫害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4.2农业防治措施应用
农业防治措施的应用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病虫害、作物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管理和栽培技术,促进小麦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即科学播种,减少小麦纹枯病和锈病等的出现;适时除草,避免杂草汲取小麦生长所需水分和养料;减少菌源,降低秋播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等出现的概率。农业防治措施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较好,可以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当中长期应用,因而农业防治在小麦种植期间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4.3物理防治措施应用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就是利用病虫生理物理特征,采用技术手法将病虫聚集然后进行集中灭杀。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先将病虫诱惑到指定的位置,然后进行灭杀,这种防治措施较为依赖人工。具体来说,在小麦种植期间可以利用害虫趋光性,用杀虫灯诱杀害虫;一些害虫喜欢飞落到黄色物品上,可在田间搁置黄色纸板或者种植黄色花朵,吸引小麦蚜虫。诸如此类,需要病虫害防治人员先了解小麦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及病虫的物理特征,对应采取有效的诱虫方式进行防治处理。
4.4化学防治措施应用
化学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化学农药喷洒在小麦叶片或土壤当中,对病菌与病虫进行防控,但是化学防治措施在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将农药成分遗留在土壤当中,会产生破坏土壤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因而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期尽可能减少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但化学防治技术应用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例如,利用辛硫磷乳油拌种,可防治蛴螬、金针虫;抽穗前,是小麦锈病发病高峰期,稀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麦苗进行喷洒,小麦蚜虫发生时,用水稀释40%乐果乳油,喷洒在麦苗上。
4.5生物防治措施应用
生物防治措施与物理、农业防治技术同样具有无污染的特征,主要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来抑制害虫的生长与繁衍,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在小麦种植期间可以为害虫的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增加有益昆虫的繁衍量,避免害虫大量繁殖和生长,对小麦生长造成破坏。例如,蚜虫是小麦种植期间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以蚜虫为食,在小麦种植期间就可以引进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有效的防控。
5结语
在小麦种植期间,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科学应用,对小麦健康生长与产量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这对地区小麦农业经济发展也有较强的助益。因而地区政府部门要注重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安排专业的农技人员对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进行指导和规范,促进小麦种植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旭晓.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2):127.
[2]张玉.浅析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及有效途径[J].种子科技,2018,36(05):25.
宋来梅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商老庄乡人民政府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