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小麦病害防治技术解析
摘要:在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的变化,并针对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小麦;黄淮麦区;病害;防治技术
1前言
小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黄淮麦区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对我国粮食生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小麦病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小麦的生产,致使小麦严重减产。笔者通过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2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白粉病
发病规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用20%粉锈宁乳油20~30ml/667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如克,兑水50~60kg喷雾,或兑水10~15kg低容量喷雾。也可用25%病虫灵乳油50ml/667m2,加水50kg,均匀喷雾。
2.2赤霉病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稻茬或玉米及杂草残体上越冬,以稻茬、玉米秆为最多,种子也可带菌。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通连阴雨天气,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此外,地势低洼、士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种;深耕灭茬,清洁田园,消灭菌源;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小麦抽穗至盛花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l00g/667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75~100g/667m2,分别兑水60kg喷雾,或加水10~15kg进行低容量喷雾。如扬花期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7天后趁下雨间断时再用药1次。
2.3叶锈病
发病规律:小麦叶锈病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2)药剂防治: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g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kg种子用要60g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667m2或20%粉锈宁乳油40ml/667m2,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g/667m2,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药15~30g/667m2,兑水50~70kg喷雾,或兑水10~15kg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3小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农药市场较为混乱
随着农药销售的放开,形成农技、农资、个体户等多渠道经营局面,无证照、证照不全、挂靠经营的也很多;部分商户经营假冒伪劣农药产品,坑农害农虚假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农民难辨真伪。
3.2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不够强
农民在配制、喷施农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农户将废弃药瓶、药包随处丢弃,剩余药液随处乱倒,严重污染环境;农民不考虑安全间隔期,在粮食产品喷施过甲胺磷、对硫磷等高毒农药后,仍存在今天打药,明天上市现象。
3.3土壤农药残留严重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特别是除草剂连年使用,使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严重超标,致使后茬小麦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苗、绝收的现象。
4结语
小麦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资源,因此对小麦的种植技术研究和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在众多农药中,首要选择药物持续时间长、对麦种伤害最小和抗病害能力突出的药剂[1]。在选择小麦种子的时候,尽量选择纯度较高的种子,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2]。另外,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把握好小麦种植的时间,可尽量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时期[3]。同时在技术方面保障小麦作物的产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根本上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叶华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6):9.
[2]王孝飞.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民营科技,2009,(5):56-57.
[3]曹济红,郭小云.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1):140.
陈凤 樊继伟 郭明明 赵雪君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张广旭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灌云县植物保护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