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路面中农村油路病害防治的作用
摘要:从农村公路的使用现状、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及病害的具体表现几方面,对当前在农村道路维修中使用较多的单层结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单层沥青路面;油路病害防治;分析
1农村油路病害介绍
1.1病害定义
农村公路作为国家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农村公路链接着周边的乡镇和旅游景点,直接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是提高农村人民出行以及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农村一旦地理条件较为偏僻,乡村公路作为直接裸露的设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且公路的结构设计情况以及交通情况会影响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导致路面出现多种病害,极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当前在道路使用中存在的病害主要包括:坑槽、搓板、网裂、龟裂、松散等多种病害的形式。网裂是指在路面上存在不小于1mm的裂缝,其面积不小于1m2。龟裂是指路面上出现多条不小于3mm的块状不规则裂缝。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和集料等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使用中失去黏结力进而造成路面的结构松散。坑槽是指在路面使用的出现坑洼破坏。翻浆指路面的硬度不足,在湿软之后出现泥浆冒出的现象。
1.2病害的形成原因
在农村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资金限制和施工环境的影响导致道路施工的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标准较低以及施工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导致最终的路面建设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在工程完工之后由于气候环境等的影响使得后续的养护工作进行质量不佳,导致在路面的使用中出现多种病害。在农村公路的使用中,产生路面病害的原因各有不同。首先,路面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道路的的路基和基层结构在气温较低时会发生冻胀,使得路面出现裂缝和网裂病害,随着气温的下降,裂缝范围会逐渐扩大,逐渐影响路面的使用。其次,坑槽病害出现的原因包括三点:第一,施工中路基的处理质量不佳,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质量不高,使得在降雨天气路面积水严重,引起路面开裂。第二,在施工中路面层的厚度不足,导致使用中负载对于路基有较大的压力,造成路面开裂。第三,在道路使用出现病害时未进行及时的养护,导致病害逐渐扩大,影响路面的使用。
2单层结构沥青砼路面施工在道路病害控制中的作用
2.1旧水泥砼路面的处理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加铺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是对原先旧路面的处理。在旧路面的修复中,施工人员先要对原有路面进行损坏情况的评估,以确定修复工程技术和材料使用量。在路面损毁情况的评估中,评估人员主要是针对路面的混凝土板的断板率和平均错台两个指标,将路面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道路等级的评定来确定施工加铺中沥青层的施工工艺和加铺层的厚度。由于路面病害的存在,农村水泥路面的平整度等性质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旧的水泥砼路面作为加铺单层沥青砼的基础,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加强,保障加铺层具有稳定的基层结构,提升稳定性。一般施工过程中常通过如下的技术来对旧有路面进行处理:第一,更换出现病害的路面水泥砼板,保证路面平整性。第二,对于路面上错位的水泥板块和唧泥,技术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压浆处理,保证其稳定性,并对错位的板块进行磨平处理,提升平整度。第三,在多唧泥路段增设多孔砼盲沟,保证加铺施工可以正常进行。
2.2处理路面裂缝
裂缝的预防和修补中,施工人员要保证原料的质量。原料在施工准备阶段,如搅拌不均匀或是水泥的搅拌过程中未按顺序进行均匀的搅拌,就会引起路面在硬化阶段的收缩不均匀,内外应力的作用之下,极易造成路面产生断裂,影响水泥砼路面的强度和质量。除此之外,水泥的配比中水分的含量太大,也会影响水泥砼配比的准确性,影响路面的硬化过程。同时,在设计策划阶段,建设部门就应当考虑多方面影响路面断裂的因素,尽量完善设计内容,减少策划上的遗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兼顾路面质量。过多的大吨位车辆就要求路面设计的工程师注意公路的最大负载,并在满足最大负载的前提之下,保证路面的质量。
2.3路面接缝处理
接缝包括旧板的纵横结构缝都是水泥砼路面的薄弱环节,也是加铺后易产生反射裂缝的位置,因此必须做好接缝的处治工作。部分路面可以采用玻纤格栅作为预防反射裂缝的处治措施。具体工艺为对水泥板接缝清缝后进行热改性沥青灌缝后,跨缝设置1m宽玻纤格栅。
2.4层间粘结和表面处理
罩面层与原水泥砼板的层间处理是影响罩面层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常规层间处治采用热改性沥青碎石粘结层,病害路段白加黑罩面层间粘结采用高粘度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进行处治,施工时使用全自动高智能沥青洒布车施工,洒布量按1.8kg/m2控制,再撒S12(筛除4.75mm以下部分)的预拌沥青碎石,约为3.5kg/m2,覆盖率占60%,以施工不粘轮为宜,局部撒布过多的石料人工清除。
2.5质量控制
PG82-10改性沥青是单层罩面所使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罩面质量,是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关键材料。因此必须对沥青的出厂与封罐做好跟踪工作,使用前按进场批次及数量进行检测,并适当提高检验频率,以确保其品质符合沥青PG分级的质量要求。通过测试沥青粘温曲线及试验路的检验总结,确定了PG82-10沥青的施工温度及摊铺碾压工艺如下:矿料的加热温度为190~210℃,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为165~170℃,成品料的生产温度为175~185℃,摊铺采用2台ABG8620摊铺机按4.75m+6.5m摊铺宽度组合成梯队同步摊铺;混合料到场温度175~185℃,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楼的产量控制在3m/min。摊铺过程中保持匀速、不间断,混合料无离析现象,摊铺系数为1.28,随时检查混合料松铺厚度,摊铺后采用钢轮初压1遍,复压用钢轮振动碾压3遍,再用胶轮碾压3遍,最后用钢轮终压1遍收面。
2.6检测
施工完成后,对路面进行了压实度、平整度、渗水及抗滑等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压实度。共取芯38个,路面压实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平均值为94.8%,合格率为100%。平整度。对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道的平整度检测采用多功能数据采集车所配备的激光平整度仪进行检测,连续平整度检测统计计算区间按照每100m为一个计算长度,计为一个实测点,共检测495个测点,检测IRI平均值为1.58,满足小于2的规范要求渗水系数采用路面渗水仪进行检测,在检测路段行车道沥青路面上进行,共检测348处,渗水系数平均值为31.8ml/min,满足小于80ml/min的设计要求。分析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有交通量大、设计不足、地质环境等,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征主要为:坑槽、搓板、壅包、网裂、龟裂、松散等。基层公路养护管理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认真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情况的养护病害问题,采取高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2]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JTJ073.1-200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崔会林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