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鱼病害防治论文
1预防措施
1.1清塘消毒
在冬季或早春时节排干池水,先将淤泥清除,再将池底整平,让池底冰冻或曝晒上7~10d,然后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清塘消毒,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病菌以及野杂鱼类。可每公顷水面用2250kg生石灰加水化浆后进行全池泼洒。
1.2搞好鱼体消毒
鱼体消毒常采用药浴法,一般是在鱼种、鱼苗往鱼塘投放之前进行:3%~5%的盐水浸洗鱼体10~15min,能杀灭体表及鳃上的一些细菌及寄生原生动物(形成胞囊的及孢子虫除外);10~2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min,可杀灭鱼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寄生原生动物(形成胞囊的及孢子虫除外)及单殖吸虫;10~20mg/L漂白粉(含有效氯30%)水溶液药浴10~30min,可杀灭鱼体表及鳃上的细菌;8mg/L硫酸铜或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水溶液药浴10~30min,可杀灭寄生在鱼体表及鳃上的寄生原生动物。
1.3加强养殖管理
1.3.1坚持巡塘在四大家鱼养殖过程中,应当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池塘的水色、水位变化以及鱼群的摄食与活动情况。平常注意及时捞除池塘中的杂草、污物、死鱼,保持池塘清洁卫生。
1.3.2合理投喂合理投喂,就是要求投喂饲料要做到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就是所投喂的饲料要营养全面,且新鲜、不霉变;定量,就是要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水温,按照鱼体的重量科学掌握适宜的投喂量;定时,就是要求每天的投喂时间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定位就是投喂的地点应当尽量固定在同一地点。
1.3.3保持水质清新
(1)定期往池塘中注入新水。一般春秋季节可以每半个月左右注1次新水,每次的注水量大约为池塘水体总量的1/3;高温季节每5~7d就应当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度25~30cm。
(2)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一般在每天的清晨和午后各开机1次,每次开2~3h,在闷热或阴雨天气,应当提早开机,并且适当延长开机时间。
(3)及时监测、调节水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体透明度应当保持在35~40cm,水色以茶褐色为好,氨氮含量一般不超过0.4mg/L。水体pH应当调控在6.5~7.5之间,如果pH低于6.5,应当用生石灰进行调节,一般每公顷水面用150~225kg生石灰浆进行全塘泼洒。
2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2.1病毒性性病害―――传染性
出血病传染性出血病由草鱼出血病毒引起,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大的病毒性鱼病。该病通常在6月下旬至9月底,水温在25~30℃时发病,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往往造成大批鱼种死亡。该病流行范围广,草鱼、青鱼、鲫鱼都可发病,主要危害全长2.5~15cm的草鱼、青鱼等,以全身各部位器官呈不同程度的出血为特征。该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还可采用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注射或浸浴鱼体,可使鱼获得免疫力;鱼卵用伏碘,配成含有效碘50mg/L(如水的pH高,则须用60~100mg/L)的水溶液药浴15~20min,夏花药浴25min或每2周喂1次伏碘,每尾喂0.01g;每天用0.5k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及0.5kg食盐拌饲投喂,可供100kg鱼食用,连喂7d。
2.2细菌性病害
2.2.1赤皮病防治赤皮病,每千克鱼种放养前可用2~5mg呋喃唑酮水溶液浸洗1~2h,或用5~8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20~30min。发病鱼的治疗应当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结合法进行:外用药主要用含氯消毒剂,如强氯精、优氯净、漂白粉等全池遍洒;内服药可用呋喃唑酮每千克鱼体重10~20mg,投饵投喂,连喂3~6d,或用磺胺噻唑每千克鱼体重50~100mg拌饵投喂,连喂6d。3.2.2打印病打印病也称腐皮病。防治打印病需要注意保持水质优良,防止池水污染,水质较差的鱼池,可根据情况,用生石灰20g/m3水体全池遍洒改良水质。发病池可用漂白粉1g/m3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0.4g/m3水体,呋喃唑酮0.3g/m3水体全池遍洒。亲鱼患病时可用四环素软膏涂抹病灶部位,病情严重时则需肌肉或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用量为20mg/kg鱼。
2.2.3烂腮病对烂腮病的预防包括用已发酵的粪肥对鱼池施肥。在鱼种进塘时,用2.0%~2.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0~20min,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菌,发病季节每半月遍洒1次生石灰水,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5~20g/m3。而治疗烂腮病需外用与内服相结合;外用药可选用强氯精、优氯净、漂白粉、大黄与硫酸铜合剂等泼洒、挂袋;内服药可选用呋喃唑酮、氟哌酸(20~50mg/kg鱼)等抗菌药物。
2.2.4细菌性肠炎对鱼池经常加注清水,定期施放石灰水,发病季节遍洒含氯消毒剂,食场挂篓消毒,不投喂变质饵料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细菌性肠炎。内服药可选择氟哌酸、呋喃唑酮、磺胺胍(50~100mg/kg鱼)、磺胺嘧啶(80~200mg/kg鱼)、大蒜(10~30g/kg鱼),均为1次/d,4~6d为1个疗程。
2.3真菌性鱼病―――水霉病
在捞捕、运输后,用2%~5%的食盐西西部明显增强,陕西南部的强云团TBB<-45℃,长治在分布不均的对流云团影响下开始产生降水。随着西风槽的东移,整体云系向东发展,4月1日20:00,云系覆盖山西,强度增强,影响长治主要对流云团的TBB<-50℃,产生连续性强降水,并伴有雷暴的出现。4月2日03:00强对流云系移出长治,降水逐渐减弱结束。该次春播透雨是在强对流云团自西向东缓慢东移的过程中形成的。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15年4月1―2日长治春播首场透雨天气过程形成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地面气压场特征以及FY-2E卫星红外云图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500hPa西风槽缓慢东移是此次首场春播透雨的主要形势。700hPa切变是造成此次透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气压场一直呈现为回流型持续的偏东东南气流是长治春季产生连续强降水的典型特征。
(2)500hPa西风槽与700hPa切变激发出大片的强对流云团,影响长治的强降水对流云团的云顶亮温TBB<-45℃,云系的移动与发展与西风槽、切变息息相关,该次降水系典型的强对流云团东移导致的春播透雨天气过程。
作者:罗进 单位: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农业综合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