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摘要]泥鳅养殖固然能够带来理想的经济收益,但是,如果不能做好常见病害防治的话,不仅仅会影响到泥鳅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实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泥鳅一旦发病,很难治疗,因此做好日常的综合预防尤为关键。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的防治”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日常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前言
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和操作的不当,而且一旦发病,很难真正治愈。因此,如何立足当地泥鳅养殖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泥鳅病害的综合防治尤为关键,这不仅仅是为了泥鳅的生长,同时也是为了预期良好经济收益的实现。由此可见,关于“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台湾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的疾病、细菌性的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等。
2.1关于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是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在体表长满了水霉,呈白色絮状,通过肉眼就能够识别出来,在水体较瘦的条件下,繁殖迅速。一旦泥鳅感染这种疾病,泥鳅的活动就会非常迟缓,食欲下降,甚至是废绝。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首先在进行拉网或者转运等相关操作的时候,尽量避免鱼体受到伤害。另外,采用浓度为0.04%的食盐和浓度为0.02%的小苏打混合后,对养殖池子进行全面的泼洒,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2.2关于细菌性疾病
烂鳃病、赤皮病以及赤鳍病、肠炎病等都是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首先,关于烂鳃病烂鳃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病泥鳅体色发黑,鳃丝出现腐烂发白的现象,而且患病泥鳅的鳃上有淤泥和黏液,如果水温超过了15℃的话,在病泥鳅的表面由于柱状屈挠杆菌的感染,鳃组织出现腐烂。一旦感染此病,患病泥鳅喜欢独游,游泳的时候缓慢,由于摄食量的减少而迅速消瘦,最终导致死亡。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建议首先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理,然后使用生物底改良底质,采用浓度为0.2~0.3mg/L的二氧化氯或者是浓度为0.2~0.4mg/L的百毒杀星进行泼洒,再用光合细菌对水质进行改良。如果是给患病泥鳅内服的话,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大蒜素进行拌服,连续使用3~6d效果理想。其次,关于赤皮病赤皮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在体外的局部有出血的现象,有炎症,尤其是在腹部和两侧的部位最为明显,有红斑出现,呈块状,同时在鳍条的尾部有腐烂的现象。患病的泥鳅往往体瘦,喜单游,行动缓慢。这种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就是在运输的时候受伤的,细菌也就因此侵入泥鳅体内。对于这种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就是首先对水环境进行改良,最好是通过光合细菌。一般来说,可以选用六亚甲基四胺,连续服用2~3d,效果理想。另外,先可以首先用光合细菌将水质改良好以后,按照2mg/L的剂量泼洒聚维酮碘,待上述治疗效果平稳之后,使用EM原露对全池进行喷洒,保证水质的稳定。第三,关于赤鳍病赤鳍病的主要症状就是鳍部发红,表皮剥落,肛门出现红肿,肠管伴有糜烂现象,患病的泥鳅通常会在池塘边的水面悬重,不喜欢进食。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建议首先使用生物净水剂对水质进行改良,然后按照2~5mg/L的剂量使用六亚甲基四胺附加粒粒氧,连续使用2~3d效果较为理想。
2.3关于寄生虫病
首先,关于车轮虫病车轮虫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病泥鳅瘦弱,喜欢独游,行动迟缓,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快就会死亡,致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大量的车轮虫寄生在皮肤或者是鳃部,通常是在每年的5~8月份最为流行,这种疾病很容易反复发病。对于车轮虫病,常见的防治措施就是先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再选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对池塘进行泼洒,效果理想。其次,关于指环虫病指环虫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就是由于指环虫的侵入所造成的,患病泥鳅的鳃部黏液增多,在鳃丝处有暗灰色或者是苍白色出现,呼吸困难,如果严重的话,在鳃部还有出现浮肿,鳃盖也会张开,游动也受到影响。关于指环虫病的防治,建议首先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另外按照20g/m3水的剂量,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泥鳅种进行浸洗,一般以15~30min左右为最佳。
3结论
要想真正做好台湾泥鳅的养殖,就一定要做好日常病害的防治。虽然台湾泥鳅本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是由于身体表面本身并没有鳞,因此很容易受到病虫病的感染,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另外,在人工捕捞和运输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对鱼体造成损伤,进而导致患病。提及台湾泥鳅的致病原因,往往是在环境因素、病原菌以及台湾泥鳅自身体质的综合影响下所引起的,养殖台湾泥鳅的池水比较浅,尤其是在盛夏的高温时节,像蓝藻这样的有害藻类繁殖迅速,导致水中的氧气大量消耗,进而造成台湾泥鳅的死亡。因此,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要定期使用生物改良剂,对底质和水质进行改善;同时,选用合适种类的、合适剂量的药物进行拌料,合理投饲,能够有效减少台湾泥鳅病害的发生概率。总而言之,病虫害对于泥鳅的日常生长发育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相对于治疗而言,做好日常的预防更加重要。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重视对水质的改善,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台湾泥鳅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全面实现台湾泥鳅养殖的良好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晏有水,曹烈,叶本祥,等.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16,(20):31-32.
[2]赖强.台湾泥鳅养殖探讨[J].广西水产科技,2014,(Z1):35-40.
[3]罗艳萍,张家国.泥鳅的养殖技术、配合饲料及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齐鲁渔业,2014,(1):55-56.
[4]陈贤龙,戎华南,章吉萍.台湾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16,(3):41-42.
[5]林森津,张甬波.台湾泥鳅养殖技术―大规模养殖泥鳅成功的五大因素[J].水利渔业,2015,(12):19-21.
[6]李明锋.泥鳅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成技术[J].北京水产,2016,(2):61.
李国红 陈久艮 四川省珙县畜牧水产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