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病害防治论文 > 小麦病害防治方法探析

小麦病害防治方法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17 15:09:00人气:365

摘要: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病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主要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病害;防治技术;“一喷三防”

1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

小麦幼苗和成熟植株均可侵染,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病株矮小,下部叶黄、根和茎变成灰黑,严重时可导致麦苗连片死亡。拔节后茎1~2节的叶鞘和茎,在潮湿的条件下,内侧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防治方法:一是发病田单收,严禁留种,麦秆麦糠不能直接还田,高茬收割,把病茬连根拔掉焚烧,尽量减少病源。作物轮作疫区可以控制所有疾病的危害,在旋转的散发性疾病传播延迟。旋转应坚持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年1次,主要有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铵态氮肥,合理灌溉,及时清除雨后的水分。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的使用应每亩6000公斤,施肥时应重视氮磷钾配比。据统计,当速效磷含量达到0.06%时,总氮含量为0.07%,有机质含量大于1%,疾病发展缓慢。三是深耕,精细整地。在返青期中耕,促进根系发展,加强水和肥料管理,灌浆阶段,及时灌溉冷却,减少干热风害。四是药剂拌种。12%三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2%~0.03%拌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2.5%适乐时种子包衣处理的1∶1000涂层,对小麦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小麦白粉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小麦全生育期可侵染白粉病。小麦受害后,呼吸强度增加,植物水分蒸发强度增加,光合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呈现早枯现象,分化率和穗粒形成率降低,干粒重下降,造成减产。该病的发生最佳温度为15℃~20℃,低于10℃,起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可引起病害流行。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茎、穗部的颖壳及芒。疾病附着于粉层表面,首先出现白色丝状霉菌,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大霉,严重时可覆盖大叶子,甚至所有的模具层厚度达2毫米,并逐渐呈粉状。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高产品种,能有效抑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春季浇水,避免大水灌溉,降低田间湿度。在大的田块,控制氮肥用量。合理密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二是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结合喷药喷施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液,可起到防病害和增产的作用。在更多的发病区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减少越冬菌量的发生率,并能兼治黑穗病。此外,新型杀菌剂醚菌酯、腈菌唑、粉唑醇、烯肟菌胺等对小麦白粉病的防预效果较好。

3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苗期至抽穗期都可发生。苗木在地下部分的主要症状是对小麦幼苗造成伤害后,有褐色的斑点,或椭圆形病斑,形成小麦地下茎小。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广泛,除侵染小麦,还可侵染玉米、水稻、小米、高粱和其他的庄稼及草,例如狗尾草、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耐病品种。二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免晚熟小麦引起的疾病,增加风险。三是发病早、发病重的麦田用粉锈宁拌种,用量为干重的0.1%~0.15%,因拌种会影响发芽率,每50公斤种子加进75毫升赤霉素,也可以加进增产菌10克混合拌种,可有效控制病情,可用于治疗其他土传病害和苗期锈粉发霉。孕穗期每亩用粉锈宁10~15克对水120公斤喷雾。

4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由病菌、小麦幼苗,破坏植物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叶片褐色或有黑色的斑点,可造成死苗。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黑褐色菱形病,后来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中央呈灰白色或淡褐色,边缘不明显。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种,种植不带黑胚的种子。堆肥、腐肥、施用有机肥,小麦收获后留茬耕作。播种前用万家宝加水拌种子,也可用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卫福合剂、倍得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喷克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5小麦穗期“一喷三防”防控技术

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是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穗蚜、吸浆虫、麦蜘蛛、条沙叶蝉、地下害虫等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盛期,也是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用药掌握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通过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合理混用,达到一次施药,既防病、防虫,又防早衰。根据各地小麦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轻重程度,对症下药,合理选用搭配杀虫、杀菌药剂,并提倡与磷酸二氢钾200倍、尿素100倍液等叶面肥混合喷雾,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作用。亩喷施药液量30~45公斤,并要喷洒均匀细致周到。复查补治时,可亩用15%三唑酮WP60~80克防治白粉病;亩用25%吡虫啉WP15~20克防治蚜虫与黑尾叶蝉;亩用25%吡蚜酮WP20~25克防治灰飞虱与蚜虫。

苏艳萍 商河县张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