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使用状况及策略研究
1安全使用农药现状
1.1农药用量大,病虫害发生频繁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调,经济作物面积逐年上升,特别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较大,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致使控制病虫草鼠等灾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1.2低效、复配农药比重较大
目前,杀虫双、草甘膦以及多种复配制剂等在罗定农药市场成为主导产品。近年来,各种复配药剂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充斥市场,这些产品防病效果极差,收效甚微。
1.3环境污染严重
农民过量的使用农药,造成严重的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多余的农药还会通过地表水一同流入江河,严重污染水质资源。
1.4农药使用效率低
目前,我市农药使用器械比较落后,除部分种植大户有少量机动喷雾器外,绝大部分农民使用的都是手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农药粘附少,滴粗,农药使用效率低。
1.5抗药性增大
过去,防治二化螟用18%杀虫双水剂,每667平方米只用200克,防效能达到85%以上,现在667平方米用400克,防效只有65%;10%草甘膦在1990年代防治一年生杂草仅用150~200克,防治效果能达90%以上,现在用30%的草甘膦150~200克,防治效果只有85%。
2安全使用农药存在的问题
2.1农药市场比较混
近年来,由于个体经营者逐年增多,经营分散,竞争无序,利润空间小,高效低毒农药比重小;同时由于分散经营,进货多是无正规手续,导致执法部门发现难、查处难,有问题的农药还会流入千家万户。农药名称是识别农药产品的第一手资料,有的企业为了商业目的,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的商品名,同一种农药有效成分,农药产品名称多达数十种。农药标签是农药产品的身份证,是指导农民用药的依据。目前,农药标签问题主要有:农药商品名称不规范,未标明农药通用名称,擅自扩大或修改农药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更改毒性标志及降低毒性等级,突出商或经销商名称而削弱生产企业标识等。
2.2农民乱用、错用、滥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市农民大多是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或年龄偏大的人,他们由于缺乏植保知识,在药剂选择上多数靠经销商推荐和广告的宣传,只有极少数农民请教农技人员,病虫的识别能力较差,很难做到对症下药,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在药液配制时,药剂不使用量器准确量取,而用瓶盖随意量取或直接估计,农药使用剂量普遍偏高。
2.3安全用药意识差,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在配兑农药时没有戴手套、口罩的习惯,不注意个人保护,施药时不穿长衣长裤;有的农民还一边施药,一边抽烟,喷药后没有彻底清洗就开始饮食。环保意识较差,常常将废弃的农药药瓶、药袋等包装物,随手丢弃在沟边地头,剩余药液随处乱倒现象普遍存在。
3安全使用农药对策
3.1加强农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为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应进一步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收获,减少农药残留,全面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加大农药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加强对农药标签的查处和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过期失效或标签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净化和规范农药市场。
3.2加强培训,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电视广播、报纸、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病虫发生防治新技术、新药械,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改变不良的用药习惯,学习和掌握农药的安全用药知识与技能,从而把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落到实处。
3.3大力推广物理、生物防治技术
在水稻上推广使用杀虫灯、放赤眼蜂等以及在蔬菜上推广使用粘虫板、生物农药等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4推广先进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试验和推广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施药器械,能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产品农药污染。大力推广新型手动喷雾器和先进的机动喷雾器,提高农药利用率。
3.5建立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区
积极开展新农药、新植保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改进施药技术和施药方法,建立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区。示范园区内实行统一标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立农户田间档案、统一进行产品监控,严格控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终端检测,有效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文作者:陈绮冰 工作单位:广东省罗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