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桥梁病害防治论文
1.沿海地区桥梁主要的病害
1.1基础底部被冲空
(1)洪水直接冲刷
海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特点,不但降雨量多,而且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台风及热带风暴造成的洪水灾害。在20世纪50~80年代修建的桥梁中,由于当时设计荷载较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也低,一些桥梁基础直接落在土基上,年久后这些桥梁基础极易形成底部被冲空的现象。
(2)河床变迁导致基础底部被洪水冲空
沿海地区由于海拔低,河流落差小,因而河床冲积层相对较厚。一些河床受洪水影响位置变迁较快;而一些河床却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位置变迁或河床降低,给桥梁基础造成直接的危害。在沿海地区,由于人民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河床采砂石的情况到处可见,造成了人为变迁河床的环境问题。
1.2钢筋锈蚀使混凝土剥落
钢筋锈蚀使混凝土剥落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病害。大多数的混凝土剥落与钢筋锈蚀密切相关,部分混凝土剥落是因混凝土耐久性能降低后导致。在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洋环境的影响,这类病害十分常见。早期修建桥梁过程中,因没有考虑沿海地区海洋环境的影响因素,致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钢筋锈蚀严重的现象普遍,若任其发展,最终就会导致结构破坏。
1.3梁、板与拱肋等主要结构裂缝
桥梁主梁(板)和拱肋钢筋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很多,常见有:受力裂缝、钢筋锈蚀膨胀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其中受力裂缝和钢筋锈蚀膨胀裂缝是沿海地区桥梁最为常见的裂缝。产生裂缝。
2.沿海地区桥梁主要的病害的应对措施
2.1基础底部被冲空的应对措施
(1)对基础底部被冲空的处理
应遵循“分析原因、准确计算、注意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沿海地区的桥梁基础底部被冲空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桥位地形、地质、洪水位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基础底部被冲空问题的关键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还应准确计算基础加固后的壅水和跌水对桥梁的影响,考虑加固方法的经济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2)对一般性基础底部被冲刷
可将冲刷部位松散残余物清除干净,根据冲刷部位特点采用混凝土、砌石或石笼等进行填充。
(3)对河床下降造成的基础外露或底部被冲空
可视具体情况在桥位下游冲积层相对较薄处或50m以上处设置拦水坝,拦水坝应保持与河床面标高一致,也可根据资金情况多道设置。如果必须对桥位河床进行铺砌防护的,要在铺砌体两侧挡墙外设置石笼保护。
2.2钢筋锈蚀使混凝土剥落的应对措施
(1)处于恶劣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水下结构、海边桥梁等,应提倡对混凝土进行抗侵蚀处理。对施工中的桥梁、钢筋进行防锈处理,混凝土则应适当渗入亚硝酸钙或亚硝酸纳,又或其他优质阻锈剂,以提高混凝土抗侵蚀能力;而对于已有桥梁的抗侵蚀处理,则可采用无机渗透性防护材料涂刷于混凝土表层,使其形成一定厚度的致密防护层,防止水分和有害物质向混凝土内部渗透。
(2)对于因钢筋锈蚀使混凝土剥落的病害
应先凿除松脱、剥离等已经损坏部分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然后对钢筋进行除锈及防锈处理,再在钢筋表面涂环氧树脂或其他粘结剂,之后用环氧砂浆、环氧混凝土或其他防腐材料修复,最后再作抗侵蚀处理。
(3)对因钢筋锈蚀严重
致使结构负载能力明显降低的情况下,要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可根据结构情况采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碳纤维布等对结构进行补强加固,使之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
2.3主结构裂缝的处理措施
裂缝处理的方法较多,针对沿海地区桥梁裂缝的主要特点,可采用表面处理法、内部处理法和结构加固法等。
(1)表面处理法
适合处理缝宽较小,且对结构承载力未造成影响的裂缝。表面处理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涂抹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环氧胶泥等防护材料。其中涂抹水泥砂浆效果相对较差,较适合于临时处理使用。环氧树脂或环氧胶泥修补时,应先将修补范围内的表面清理干净,涂抹时应保持表面干澡。
(2)内部处理法
适合处理缝宽相对较大甚至对混凝土已造成破损的裂缝。方法主要是灌注法,灌注材料可以采用水泥浆、环氧浆液等,采用什么材料应根据结构情况选择。水泥浆较适合于较大体积的结构,在灌浆前要将裂缝全面冲洗干净;环氧浆液则因粘结性强,更能恢复结构整体性,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裂缝修补。当裂缝对结构的承载力未有较大影响时,可仅采用内部修补法进行修补;而当裂缝对结构的承载力已经造成较大影响时,应先用此方法进行修补处理后,再用结构加固法对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3)结构加固法
适合于对结构承载力有较大影响的深入或贯穿性的裂缝。方法有加钢套箍、加设强钢筋混凝土、设置拉杆、碳纤维布补强等加固方法。采用什么方法应因结构形状及受力方式而异。加钢套箍法是在结构四周加钢筋或用型钢套箍,将构件箍紧;加设钢筋混凝土围套是在结构外部包钢筋混凝土围套。以上2种方法均是以增加钢筋或混凝土受力截面,以达到防止裂缝扩大和提高结构承载力的目的,较适合于对柱式受压型结构的加固。设置拉杆是在梁、桁架、拱肋下部增设钢筋拉杆,以提高结构承载力。钢筋拉杆有预应力拉杆和一般钢筋拉杆2种,预应力拉杆常设于受拉结构下部;而一般钢筋拉杆可设于受压型结构或小跨径拱肋下面。碳纤维布补强是在梁板等受拉结构下部粘贴碳纤维布,其效果相当于增设抗拉钢筋,通过碳纤维与原在结构紧密结合,共同受力,提高梁板结构的承载力。
3.预防性养护措施
(1)加大桥梁检查的频率
由于沿海地区地质情况复杂,海洋环境对河床、钢筋混凝土影响极大,致使桥梁病害的发展情况难以预计。因此,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应重视对桥梁的日常检查,并且应加大桥梁检查的频率,使桥梁病害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理。
(2)加强河流观测及治理
日常养护工作中,除对桥梁本身进行检查外,也应加强对桥位上下游河床的调查,分析水流状态及河水流向的改变对桥梁造成的影响,早期作出处理措施。同时,也应加强对桥位河流的治理力度,依法处理在河床内采砂采石行为,最大限度减轻人为因素对河床的破坏。
(3)涂抹经济型抗侵蚀材料
对海洋气候造成的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和结构裂缝等问题,在日常养护工作中,不管是否已经出现病害,均可定期地在梁板、拱肋等受力结构表面采用经济型有机化学物质涂抹(如黄油,石蜡等),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沿海地区修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逐渐增多,其海洋环境不但在桥梁建成后对混凝土桥梁造成危害,而且在桥梁兴建过程中,也能发生危害。分析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桥梁腐蚀的原因,对于兴建前的预防和兴建后的防护意义重大。
作者:羊华杰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