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农机增效的构思实践
摘要: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更先进、更高效的农机服务保障,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组织保障三方面入手,探讨在新型势下,农机管理部门加大农机服务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机增效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农业机械;效率;实践
引言
疫情肆虐,给经济、文化、生活带来诸多的变化。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农机行业既要根据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又要面对经济下行、各地财政困难,购机补贴等惠农资金可能出现供应偏紧甚至减缩的局面。为了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为农产品供给提供坚实物资保障,农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强基础、补短板、促发展”,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下面根据上海市松江区近年来实践,从管理方式、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农机增效。
1政策引导,促进农机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
追求生产作业的高效率就是农机化的灵魂。管理部门要善于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农机户不断提高农机化生产效率。一方面促进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确保农机户有较高收益。
1.1加大高性能农机产品的引进力度
“十三五”期间,松江区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实施地方财政购机补贴累加方式,强化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机户购买先进、优质农机,从而不断提高本地区农机生产台机作业效率。到2019年底,松江区主要农机装备以51.45kW以上拖拉机、58.8kW以上联合收割机、10行以上四轮直播机、6行以上高速插秧机等为主,初步实现了高性能、高效率作业机械全覆盖(见表1)。
1.2合理确定主要农机具的生产配置标准
对本地区主要农机作业项目进行了长期的成本调查和数据分析,明确了每种机具、每项作业的盈亏点。在这基础上,按照每个农机作业组织(单位)的实际服务面积(签约面积数量),确定其合理的农机配置数量。目前松江区主要农机配置参考标准是:拖拉机23.33hm2/台、四轮直播机53.33hm2/台、高速插秧机33.33hm2/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53.33hm2/台。一般来说,农机服务单位的台机效率高于此标准的,申请农机购置补贴具有优先权;相反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在申请购机补贴时就要受到限制,没有特殊原因难以通过审核关。
1.3研究、推广适用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一是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环节,比如近几年来持续开展了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为重点的研发、推广项目,到2019年全区水稻机械化栽种面积9346.67hm2,机种比例达到93.4%,为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奠定扎实基础;二是研究、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机作业方式,比如和华农大罗锡文院士团队合作,率先推广应用的机穴播技术开辟了水稻精量播种新途径(该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又如自主研发的“机械耕整地技术模式”作业效果好,也深受农户欢迎(被选入国家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的《长江中下游稻区单季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三是针对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加快引进、推广了新型植保、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提升松江农机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2技术支持,确保农机户生产作业无后顾之忧
农机技术服务体系是实现农机安全、优质服务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也是农机化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确保农机高效生产的关键保障。我们通过申报上海市地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等方式,落实资金完成了松江区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了规范化的农机技术服务新格局。2.1完善区农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从2005年到2014年逐步完成了维修库房等硬件设施建设,添置了媲美大型汽车4S店的全套电气化维修设备,建成了本市乃至全国一流的区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到2016年全面运营以后,每年开展的农机维修、保养、抢修等业务都在1300台次以上,做好了全区农机的后勤保障。
2.2创新开展农机延保服务,全面提升全区农机技术状态
针对农机户重维修、轻保养的陋习,松江区于2016年底提出了大型农机延保服务设想,对主要农机装备保养予以60%左右补贴,获得了农业部第二批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方案的批复。三年来,松江的农机延保服务范围已经包含拖拉机、直播机、收割机等五大类,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机具数量也逐年上升。良好的保养维护,有效地提升农机技术状态和作业效率,2017―2019年我区农忙时节抢修次数分别为391、398、415次,对比2016年的502次,呈较大幅度减少趋势(见表2)。
2.3抓好技术培训,提升农机服务、操作人员素质
一是抓维修人员提升,创造条件组织维修服务人员到生产厂家进修,学习先进专业的农机维修服务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技能水平;二是抓基层农机手普训,培训时重操作、求实用,并建立了农机手培训、复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机培训的实效,促进了基层农机手综合操作水平稳步提升。
3组织保障,构建完备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探索与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相适应的农机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努力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装备、互助化作业”为特色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1因地适宜,组建以机农互助点为主体的农机服务网络
根据松江推进机农一体家庭农场的契机,实行“大机互助化、小机家庭化”的机农互助点模式。特点在于:一是实行“以点带户、以户结点”方式,依托农机专业大户,带动周边的家庭农场主共同实现机农一体化;二是“机型互补、作业互助”,互助点内机具根据粮田面积和作业效率科学配置,机农一体户抱团发展,作业服务辐射周边区域;三是着力形成“铁打的营盘”模式,将互助点打造成为今后我区农业生产中稳定的单元,人和机可以流动,但库房和服务区域相对稳固。
3.2明确“互助点”服务体系的目标定位
一方面是坚持贯彻落实“主体明确、产权明晰、范围确定、场所固定”的建设指导思想,以自愿组合为基础,鼓励推选懂管理、善经营的“带头人”,统一签约服务、规范收费标准,把互助点建成农业生产的可靠“支点”;另一方面互助点中人、机、田三者结构稳定,服务关系紧密、作业配合默契,能充分发挥经营优势,成为全区农机服务网络的稳固“锚点”。
3.3合理规划机农互助点的规模
一方面是建设之初,把每一个机农互助点服务面积控制在100hm2左右,这样规模适中,开展服务时协调方便,互助点内部管理也简单;另一方面根据每一个互助点的经营情况,优选劣汰,把作业质量低劣、服务意识淡薄的互助点逐年裁并到经营能力强的点上,中期目标是每个互助点的服务规模达到166.67hm2(远期333.33~666.67hm2),以强化管理效能,进一步发挥农机的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国荣.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0,(9):390.
[2]刘玉贤.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8):45.
[3]孟凡华.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6.
作者:陆宏杰 单位:上海市松江区农机管理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