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思考分析
关键词: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对策建议
江苏是农机装备制造大省,也是全国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江苏农机装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取得积极成效,对外交流合作步伐进一步加快。江苏已成为我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性能插秧机、秸秆还田机、饲料加工机械、农用内燃机、农用轮胎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1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江苏省农机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在全国领先,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得到应用和探索,大田精准作业、畜禽水产智能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农机产品逐步向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已初步形成收获机械、粮食种植机械、农用柴油机制造、中小拖拉机、旋耕机和饲料机械等产业区域集群,培育了常发集团、常柴集团、沃得集团和东风农机集团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农机产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如沃得农机的水稻收割机、拖拉机,东风农机的轮式拖拉机、收割机、采棉机,常发农装的插秧机,悦达农机的烘干机、植保机,牧羊集团的饲料加工设备,亚美柯机械的水稻钵苗种植机械、全自动蔬菜移栽设备,富来威的插秧机、作物移栽机等,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都拥有较好口碑。据统计,2019年江苏省农机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达521.49亿元(各类农机装备销售收入情况见表1),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数量达到307家。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9.1%。新建高标准农田23.33万hm2。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5万hm2,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20.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419.7万hm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114万kW,比2018年增长1.4%[1]。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低端装备挤占市场
2020年,江苏省农机装备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超过60家,总数居全国第二。但是低端农机挤占市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水平重复制造现象依然比较突出。部分企业单体规模较小,为了生存,生产材料、零部件以次充好,采取恶性低价竞争方式,导致产品故障率高、作业效果不佳、安全环保性能差。
2.2精深加工设备短缺
农机装备生产涉及到机械加工、热处理、喷涂等多个生产环节,就生产设备而言,多数骨干企业特别是加工中心的生产设备基本是国产、进口各占一半,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复杂系数大的产品大都采用进口设备生产,国内同类装备加工精度和可靠性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加工设备依赖进口现象比较严重。
2.3智能化水平不高
由于农机制造是微利行业,科技创新投入普遍较少,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人工智能技术及农业机器人在农业生产特别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等方面应用不够[2]。虽然近年来也有一部分科技类企业涉足农机行业,但是总体来说,信息化技术和装备的深度融合还有一定差距。
2.4农机农艺融合不够
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区域特色明显,设施模式不同,建设标准不一,影响了机械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涉及设施工程、机械、农艺等内容,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有关学科相互集成不够,农机和农艺时有脱节,影响了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如蔬菜的钵苗移栽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农艺要求,致使推广缓慢。
3产业发展建议
3.1农业动力装备方面
我国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进口依存度在90%以上,且智慧农机、无人驾驶拖拉机都要求拖拉机必须具有动力换挡或无极变速的传动系,因此要加大动力换挡以及无级变速大马力拖拉机的研发力度,填补我国高端大马力拖拉机产品空白,推动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3]。同时,需开发基于CAN总线的拖拉机智能仪表系统,研究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拖拉机机组动力及作业参数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进一步提高拖拉机的智能化程度及可靠性。
3.2大田粮食作物生产装备方面
应加大大型复合耕整机械的研发力度,提高复合农机具的可靠性与适应性。要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播种技术研发。加强施药机械发动机轻量化研究。提升收获机械的智能化、可靠性水平和驾驶舒适度,提高脱粒与清选质量。要进一步推动除草机械的产业化发展。
3.3经济作物生产装备方面
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和试验鉴定单位、生产厂家开展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主攻薄弱环节,突破技术难点,研发适用机具。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现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技术水平,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重点研制智能化复合作业机具、高效联合收获机械,突破关键零部件电控技术难题,提高液压驱动的可靠性,实现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系统自动化。
3.4农机农艺融合方面
应充分发挥农机、农艺部门技术专家作用,结合各地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制定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作业标准和机具配备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装备体系,不断总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典型经验,形成和推广一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制定一批农机“两大工程”技术标准,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沈国舫,汪懋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03-213.
[2]刘成良,林洪振,李彦明,等.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1-18.
[3]赵闰,石研研,金雪婷,等.江苏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8):217-222.
作者:魏国俊 王智 单位: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