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形势
1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我市出台的“5150”引才倍增计划,将农业农村引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纳入政策激励、资金资助之中,结合农业十大产业创新团队建设予以重点支持,《济南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2)》将以市委市政府的文件,我市农业农村人才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当前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今年,我们通过到章丘高官寨、宁家埠、平阴孝直、长清万德四个街镇进行实地调研,测算出我市农业农村人才总量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且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加之乡村工作、生活条件差,出现了“育不出、引不来、留不住”人才的尴尬局面。
2.1镇街事业人员编制少,职称评聘困难导致工资待遇低,留不住优秀人才
据调研,全市镇街农技人员不足500人,平均每镇街5~6人,混编混岗严重,他们大部分精力被事务性工作所占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时间很少,普遍存在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的问题,30岁以下不足10%,多为50岁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多为一两人,或没有。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专业技能和从业人员不足双重制约,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当前我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为中等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这些经营主体,工资不高、上班交通不便,加上农业产值低、周期长、市场影响大等客观因素,企业留不住人才尤其是年轻、高学历人才。
2.3农村“两委”急需补充新鲜力量,改善人员结构,以适应乡村振兴需要
当前村两委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大,文化低,致富带动能力弱的问题。如平阴孝直镇村两委年龄结构,30岁以下没有,30~50岁占30%,50~60岁占52%,60岁以上占18%;初中及以下占58%,高中(中专)占37%,大专以上仅为5%。受年龄、知识、视野等综合因素影响。
2.4农业农村劳动力结构问题突出,后继乏人,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凸显
我市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女性化、老龄化、低学历、技能差的现象。如长清万德镇,劳动力5万人,现从农数量仅1.5万人,其中妇女占60%、男性占40%。年龄结构:30岁以下仅占10%,30~50岁占30%,50岁以上为60%。
3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任务
3.1搭建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
1)聚焦“培养好”目标,加快提升我市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依托农业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壮大提升农业专家团队;依托补助项目,打造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依托市直自身业务,大力提升农村各类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为乡村振兴“先遣队”。2)聚焦“下得去”目标,汇聚乡村人才资源,促使各方人才各显其能。一是实施科技副职选派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携带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二是计划逐级派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3)聚焦“引得来”目标,强力推进乡村引才强智工作。引进农业科技高端人才,谋划新引进或自主培养的国内外顶尖农业农村领域人才,给予综合资助。加大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发在济南利用水平。深化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对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4)聚焦“留得住”目标,创新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一是探索人力资本开发新途径。出台各类的优惠政策,吸引济南籍高学历人才回归乡村。二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探索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三是推行基层人才评聘新标准。健全人才政策,注重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
3.2搭建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1)新型职业农民社保激励政策。以先缴后补的方式,按我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缴纳额度的60%给予补贴,连补五年。2)基层农技人员职称倾斜政策。改进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职称评审管理及岗位聘用办法,设置基层农技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唯学历、不唯论文,重点评价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等方面的业绩,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3)从农务农人员继续教育补助政策。凡是从农应届高中、中专毕业生,参加全日制农业院校继续教育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5年期以上就业协议的,最高给予2万元的学杂费补助。4)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新政。凡考入指定农业院校的本科生,毕业后需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满5年,定事业编制,且省财政每年提供1万元的培养费。今年,20名公费农科生同我市商河、章丘等五县区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3.3创建农业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实行分层级培训
1)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继续推行“一库两班”法,积极贯彻落实《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对认定的21名高级、88名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培育。2)强化农业科技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每年组织500余人到发达地区进行提升培训.3)加强乡土人才和农村带头人培训。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传承、农村电商等,培养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乡土人才,以人才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4)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针对产业聚集村镇,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直接解决群众遇到的生产难题。目前,评选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乡村之星,全市8批共计393人。
4小结
农业农村人才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我们要以“山东两个走在前列”要求为契机,抢抓机遇,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人才建设,促使人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才质量进行大的提升,人才队伍稳步增加,最终打造一支涵盖农业创新、创业、从业、推广、管理、服务等多领域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任务
作者:李将 王有波 单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济南市分校 商河县农业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