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中循环农业运用浅析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生活和事业中去,将传统农业转换为循环农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文章通过介绍循环农业,分析循环农业对农业保护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加强农业环境中循环农业的运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环境保护;传统农业
在我国产业中,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我国农业耕种面积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印度。[1]但是我国人均可耕种面积却在世界第120名以外,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较多,其次就是我国农业的可循环度不高。可循环农业是指以农业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目的,将农业打造成高效率、低消耗、排放低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并在2014年年末中央在此提及农业要围绕生态循环、节约资源、高效产粮、产品安全等要素发展,更加明确了农业发展的道路要向着生态循环农业的方向前进。循环农业模式的提出在保护我国农业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农业环境保护中循环农业的运用进行探析,为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科学合理化发展提供有效思路。
1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农业环境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循环农业指的是在原有的农业经济领域上加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因素,让农业资源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农产品增收的目的。[2]利用农物耕种多样化和循环再生等技术原理,有效利用农业耕地资源,同时对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管理进行改革,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也是保障粮食安全质量、农业环境生态的重要手段。循环农业是一种创新型的发展模式,这种形式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循环农业可以向外界不断地传输技术,形成经济循环发展,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2循环农业对农业保护的意义
2.1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
目前全球发展中,大部分都存在着生态即将失去平衡、资源枯竭危机和粮食出现危机等问题,由此可见,循环农业已经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下文将从以下三点来分析为什么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国是目前全球缺乏水资源的国家之一。[3]我国目前水资源极度缺乏和水污染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循环农业已经成为根治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农业发展的用水量占全国的总水量将近70%,是非常庞大的比重,而对于农业发展用水量的70%中,由于大部分的农业产业都需要很多的灌溉水资源,所以农业灌溉用水就占了90%,出现地区性土地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等问题。比如2019年安徽省特大干旱灾害,相关气象数据表明,安徽省当年的平均年降水量只有83.9mm,常年处于干旱状态。[4]主要的农业灌溉水资源是人工降雨,可人工降雨也是治标不治本。而和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江南、华南地区的洪涝灾害,从6月6日至13日16时,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广东等多个地区出现强降雨现象,造成了不少人员的伤亡和房屋的损坏,导致国家经济和人民财产、精神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灌溉缺水的问题导致农业产量损失达700亿千克左右。在我国缺水严重的部分地区,地方农业用水利用率却一点也不高,甚至出现了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部分地区的农业用水浪费量高达80%左右。并且我国各地的农业水资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根据专业水资源资料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十分普遍,有50%左右的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水污染,[5]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同时大量的耕地也被污染,导致农业经济的损失十分惨重,农业的生产要素对于农业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农业中滥用多种消灭病虫的有害药物,在这些药物中高毒性化学成分占据70%左右,[6]使得农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农作物化肥的使用不合理,让农产品的营养流失或者过剩,使得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再加上人工操作的不合理,就导致了农业环境被破坏,所以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将循环农业作为必经途径。由此可见循环农业的有效实施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2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循环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农业资源再利用,用其技术将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垃圾、污水、畜禽粪便和秸秆等进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农业发展成本。[7]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有促进作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将循环农业充分运用到农业产业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在我国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中最核心的重点就是农业产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农药、水、化肥等都要节约使用,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施肥技术的宣传,传播农药安全的使用方法。农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是不可分离的,但是我国由于国土辽阔,导致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差异都十分明显,所以在实施循环农业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来优化循环农业。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对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善,避免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影响;根据当地的土地条件来种植合适的农作物;充分地利用耕地资源,确认农作物的种植原理,使得土地和农作物共同生存;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设立一站式服务的农业生产模式,让农业发展道路更加平稳;充分顾及当地产业特点和定位,进行多角度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3农业环境保护中循环农业的运用
3.1提高宣传力度
在循环农业发展中,应该先在当地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通过优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对耕种技术进行有效指导,向人们宣传循环农业的再利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让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农民群众心中。以后再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鼓励制度,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改革发展,也鼓励基层农业生产者使用循环农业技术,让农业生产者的种植更加科学化。针对宣传方面,对废弃农作物再利用、清洁生产产业、消除污染物等内容进行着重宣传,以此为亮点可以和农业产业互相合作,开展对循环农业的大力宣传和测试,扩大循环农业的宣传效应。
3.2建立完善全面的技术体系
在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专业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比如保护耕地土壤的保护性耕耘技术;通过可控制管道进行供水的滴灌技术等。[8]为了确保农作物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水分需求,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研发和创新,并将研发成功的技术大范围地运用到循环农业中去,将技术指导作为循环农业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农作物的质量。
3.3加强绿色生产的建设
绿色生产是循环农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环节,农业产业科研部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农业绿色生产研究基地、建设农业清理能源的生产、废弃农作物循环利用、加大循环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为目的,重点探究节能减排、节水减污、能源消耗等绿色循环生产的问题,让循环农业绿色生产更加科学有效。
3.4创新发展模式
有很多部分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在实施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创新和重置。例如立体种植和兼做套种技术的研发和实施就是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探究研发过程中,不断改进并最终得到成功的技能产品,这两种产品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能提高生产的产出效率。所以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农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问题研究,在农业产业运营过程中,由于相应的市场和政策方面的信息不断变化,使得生产也在日常农业产品运营中去收集、整理、归纳、汇总、分析、保存这些相关信息,让农业产业运营过程对后期的变化能有所准备,这样能有效强化农业产业运营的预测性,避免因为盲目操作而导致的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4结论
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相对缺乏等各种方面都不是很乐观的条件下,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改善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所以,政府部门与当地农业产业部门和企业都要充分认识到循环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必然性,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只要做好循环农业的宣传推广工作,扩大循环农业的使用范围,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全面实现全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道路。
左润平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老洲镇政府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