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农业机械标识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设计不单单是满足产品功能需求,更要从人机、外观、交互等多方面考量农业机械的安全性、适用性和易用性,而农机标识作为农业机械的一部分,其设计往往不被重视。对分析农业机械标识设计,从工业设计角度进一步完善机具设计。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人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交互设计理论对农机标识进行研究的方法,就农机标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元素、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调研分析了目前农机标识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标识;认知过程;设计元素;设计流程
1农业机械标识的概念
1.1农业机械标识的定义
农业机械标识指农机产品表面上除装饰性图案之外的,起到警示、引导等作用的一些图案,包括图形、文字、符号及数字等[1]。纯粹的装饰性图案,如农业机械车身的装饰面等,只是从视觉角度提高农机的外观,没有功能性,而农机标识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功能性显著强于装饰性。
1.2农业机械标识的分类
农业机械标识按照标识的作用可以分为警示类标识和引导类标识。目前,在标识应用上,以警示类的标识应用为主,引导类的标识为辅。警示类标识具有提醒和警示作用,提醒用户存在危险或潜在危险,并描述危险的程度,引导合理规避危险。引导类标识具有辅助使用的效果,对于一些关键、复杂的操作环节,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是对产品设计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措施。按照危险的严重程度,警示类标识可以分为危险类、警告类和注意类三类[2]。按照紧迫性、危险性的等级,危险大于警告,警告大于注意。这三类标识的使用都较为频繁,在警示类标识设计之初,首先要清晰界定它应属于危险、警告、注意中的哪一类,对于危险类的警示标识,使用更加严格,不能滥用,当潜在风险造成严重伤害时才可使用。
1.3农业机械标识的识别过程
农业机械标识的识别过程是一个大脑认知的过程,包括阅读、理解、记忆三个步骤。1)阅读是感知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信息输入的过程,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农业机械标识的图形、符号、文字等元素的刺激,产生信息流,信息流传入大脑,形成对这些元素的感觉和印象,这些感觉和印象就构成了人对农机标识的初步感性认识。2)理解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人的学习、记忆相关[3]。通过理解,将农业机械标识中的感性信息转换为理性的认识,把感官器官获得的图像、文字等转换成大脑可以编辑理解的有用信息,如将眼睛看到警示图像转化为表示危险警告的信息,并传递给大脑。然而,仅仅有理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理性层面的知识通过重复性的练习内化为主观的快速思考,即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认知过程,农业机械标识设计需要确定好目标群体,并对目标群体有准确的了解和分析。不同的群体对信息的理解、加工、处理能力不同。因此,设计需要确定目标群体理解特定标识所传递安全信息的技巧和能力,迎合目标群体的认知需求,有效的考虑人在使用中的交互性,与农机使用者的理解力相匹配,使标识更符合农机手的认知水平。3)记忆是认知中信息在大脑中存储的阶段,就是人们对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识记、保持和应用的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4]。农业机械标识设计的目标就是提高标识的记忆,使刺激能长期保留,通过记忆,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易用性。
2农业机械标识的视觉设计元素
有效的警示标识,首先要求能够获得注意,提高警示标识的显著性,在标识设计中十分重要。符号学家Wogalter发现警示标识越是显著,越有利于信息的回忆和编码[5]。影响标识显著性的主要有文字、配色、图形符号。
2.1文字
文字是农机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标识设计阶段,适当的添加辅助性的文字可以起到增强理解性的作用。由于使用者国际、性别、年龄、文化等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图形、颜色的理解不尽相同,而文字起到了辅助引导的作用,有效解决理解上的歧义。农业机械标识上的文字要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突出重点,避免信息过多或语义歧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使用“危险”“注意”“小心”等警示性短语;2)简明扼要的表明本质,如“内有高速旋转脱粒滚筒,严禁手伸入”;3)表明不服从危险提醒的后果,如“排气管表明高温,触及会造成烫伤”;4)表明怎样避免危险,如“机器工作时,请与机器保持安全距离”。
2.2色彩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就是色彩。在视觉传达过程中,由于人体视神经的生理特性,鲜艳、明丽的颜色更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彩色的标识更容易增加被注意的可能性[6]。农业机械本身的颜色较为鲜艳和饱和,要求标识的色彩不能和农机的涂装色彩混淆,尽量是对比色、互补色,标识显得醒目、鲜明。如机具整体为红色,标识的底色就不宜是红色、橙色等容易混淆的颜色。色彩,在标识设计中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被赋予了不同的语义。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语义,在GB10396-2006第9章中列出了安全标识的颜色使用原则,不同的危险程度对应不同的视觉刺激程度,也就对应不同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语义区分不同的危险程度,如危险标识主色调为红色、警告标识主色调为橙色的、注意标识主色调为黄色。标识的背景色宜为纯色,不要有花纹,以有效突出信息。
2.3图形
美国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为标识符号作了这样的定义:一个符号就是对某人或企业来讲在某方面具备某种资格,能够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7]。因此,说明标识在设计中具备一定的视觉识别特性,既然能够代表某一事物,就必然要在事物之间有所区分,而图形语言是这种区分的关键。农业机械标识中的图形语言,是指用抽象或具象的形态,来表现内容含义的图案。它具有言,是指用抽象或具象的形态,来表现内容含义的图案。它具有直观性、审美性的特征。一方面,图形语言以其简洁、易懂的特征来传达信息,最终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便于记忆,产生良好的行为效应和有利于用户的心理接受,更进一步帮助其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农业机械标识的图形设计,其装饰性低,功能性、指向性强,这就要求图形线条简练、标准,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表达信息,而非绘画等掺杂设计者艺术思维的形态。其中,描述危险图形是对危险进行形象化地说明,通常说明不避免危险会造成的后果;避免危险图形是对如何避免危险进行形象化地说明;引导性图形是对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形象化说明。图形符号要尽可能的居中,充分利用标识上的空间。生动的图形语言可以有效提高标识的显著性。生动形象的绘画可以增强对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增强对信息的记忆效果。为了提高标识的生动性,在图案设计上,需要更加贴合实际生活。如果发现一个适合做图示信息的题材,需要先对此题材进行抽象化处理,删去细节部分,以理性规划的几何图形或符号为表现形式,使图案更简洁、清晰、醒目。如对于一些警示类标识,通过生动的图案,给用户心理不适感,进而加强危险提醒。
3农业机械标识的设计环节
农业机械标识设计中,设计环节包含引导需求分析、安全需求分析、标识设计、标识实施、再设计五个环节,在每一个设计环节,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设计评估,通过评估结果不断修正,提高设计的实用性。1)引导需求分析是结合用户和产品使用中一些关键操作或较难的操作,进行收集、汇总,确定哪些目标部件的操作是可以通过标识提醒完成的。2)安全需求分析是结合用户和产品相关标准,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有风险的部位,并对风险的危险程度做出判断。3)标识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做出相应的设计,充分考虑标识的文字、配色、图形、符号、版式等元素。4)标识实施是结合确定的目标部件,确定标识粘贴的位置,使各个标识能在最佳位置,互不重叠,清晰明显。考虑在产品的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多方面体现标识的信息。5)再设计是在日后的测试使用中,通过收集农机手等使用的感受,修改相关细节,进一步提高标识的适用性。
4农业机械标识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制定GB10396-200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识和危险图形总则》等标准[8],规范农业机械标识的设计和使用。但目前在农业机械标识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1)标识使用不规范。相当一部分农机标识没有按GB10396-2006标准要求设计,如标识的大小、版式、颜色等使用不规范,信息传达不精确,或一个标识传递两种信息。2)标识位置不够显眼。农机标识的位置设计很重要,而一些标识位置距离所提醒的操作区域太远,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无法看到,起不到应有的提示作用。例如一些标识被设计在两层相对的机罩中间,只能看到部分信息。同时对于一些超宽农机,需要贴反光标志,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而国内很多农机都没有进行反光标志的粘贴。3)缺乏对应文字信息。一部分农机标识,只是单纯的图示标识,没有辅助相应文字,使新用户难以理解。如果没有下部分的文字说明,对于初次使用者,不能明确的看懂标识的信息,而笔者在调研时发现,诸如此类不加文字说明的标识非常普遍。4)没有进行中文翻译。一部分进口的农机,标识都是外文,没有进行中文翻译,而大部分的农机使用者都缺乏相关的外文知识,即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5理解与建议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安全生产问题,在不断完善机械设计的同时,农业机械标识信息传递有效性和人的行为安全性也成为影响农机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农业机械标识像是农业机械使用说明书的延申和扩展,是对产品的进一步补充说明,有助于更合理、规范的操作和使用农业机械;另一方面,农业机械作为机械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有诸多潜在的危险,农业机械标识可以有效地提醒使用者,躲避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农业机械标识在国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而在国内对这方面缺少有效的重视,所以农业机械标识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国家在农业机械标识顶层设计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标准,并做好相关标准的推广工作,给予农机标识工作更多的关注与研究,逐步规范安全警示标识的型式、数量和粘贴位置,以达到切实增强农机产品安全质量的目的[9]。同时,积极组织农机手加强对农业机械标识的学习与理解,加强对安全标识和防护装置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农业机械标识的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张云文.农机标识及其整体设计[J].农业机械,2008(16):39-41.
[2]王君赫.视觉设计在农业机械安全标志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2012(8):65-67.
[3]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张淑梅.基于认知心理的平面设计语言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2.
[5]王,李晶.儿童警示标志设计的有效性: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探讨[J].人类工效学,2018,24(1):52-56.
[6]王雪.情绪和颜色对记忆的影响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
[7]郝晓琼.浅谈符号学对标志设计的影响[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8(2):86-88.
[8]林木.我国将实施农机安全新标准[J].广东农机,2000(1):9.
[9]杜亚尊.农业机械安全警示标识刍议[J].河北农机,2015(4):39.
作者:邵蓉蓉 曹龙龙 李明军 刘凯凯 单位: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