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经济稳步快速增长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但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帮助。因此要想让我国农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1农业信息化的概述
农业信息化将新农村的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农业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个过程当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信息化可以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在农村地区进行传递,并进行充分的利用与相互补充,使我国农业经济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1]。
2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2.1信息内容繁杂
农业信息所包含的内容繁杂,包括自然环境信息、植物生长规律信息、各地区气候信息、农作物物价信息等。这充分说明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农业发展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联系。就农作物的生长而言,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每种农作物所需的土壤养分、水分也各不相同。其中一项因素没有管控好,就会降低农作物产量,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2.2发展漫长
农村信息化发展与城镇信息化发展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助力信息化的推广。而反观农村地区,农村居民本身的文化程度就不高,再加上思想过于保守,素质低,阻碍了农业信息化推广,从而导致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速度缓慢。
2.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可以给我国农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持我国的生态环境平衡。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农业信息在农村地区快速传播,加快了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农业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我国农业创建了新的生产模式,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3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强化基层农民的信息化意识
农民是进行农村信息化推广的主体和关键,因此加强基层群众的信息化意识十分必要。首先,要重视对基层农民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益处进行宣传,让农民真正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其次,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构建完整的网络资源库,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
3.2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建立内部机制的基础之上,扩大农村网络的覆盖面,促进农业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
3.3促进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协调发展
信息化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不仅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同时能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农业信息化的出现,使农业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计算机普及率低的情况,一些农民获取农业发展信息的渠道比较少,只有电视和广播等。因此,在进行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将传统媒介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为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3.4规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传统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信息传递滞后,直接影响农民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将农业信息传递给农户。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促进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4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4.1提升农业生产速度和质量水平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农业发展史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采集和游牧,简单的农业活动是利用石器进行的。与原始阶段相比,传统农业阶段已经积累了一些农耕经验,农民开始利用畜力和手工铁制工具进行生产。虽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但是普遍都达到了自给自足的程度。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现代农业致力于农业信息的使用,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各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对生态环境进行精心的保护和治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使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在农业发展方面,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实施。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收集必要的信息,可以根据土地和气候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2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产业更加科学化
农业信息化优化了资源配置。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多个生产环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传统的方式虽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投入高、产出低,与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另外,信息化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既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又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平台不同的市场信息,还可以科学监测其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为农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科学的保障。
4.3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化的发展,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真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农业信息化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产活动主要是根据农民以往的生活经验决定的,有的决策不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各个农村社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农民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安排。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信息化已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地理环境因素和农村居民文化素质限制了农村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因此要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合理利用政府政策扶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崔凯,冯献.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研判[J/OL].
作者:赵瑞女 单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