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保护论文 > 农业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浅议

农业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浅议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18 11:33:00人气:442

摘要: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农业文化的保护,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保护与发展农业,全方位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使农业文化发挥最大价值。虽然社会各界对农业的关注逐渐提升,但保护与发展农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国家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切实保护农业发展,促进生态平衡。文章首先讲述农业文化传承特征,其次探讨农业文化传承价值,最后从文化传承视角提出农业保护和发展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人类想要生存,必须重视和发展农业。我国农业文化传承经历了几千年,拥有大量宝贵经验,但技术发展使传统农业逐渐被取代,虽然短时间内实现农业利益最大化,但过度依赖先进技术,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人们开始重视研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我国传统农业历经几千年发展,对促进生态平衡,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独特经验。农业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相关农业专家也在不断进行农业文化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水蓝天。由于我国关注农业文化时间较短,这一领域仍有诸多不足,需要各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讨[1]。

1农业文化传承现状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发源地,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我国历史悠久,有大量农业文化资料需要整理,涉及农业发展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我国从2005年开始重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注重开发与农业文化相关的产业,通过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业文化内涵,促进农业文化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部也在积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发展,通过发展农业文化保护农业生态平衡,在保留农业文化特色时发展经济,通过现代先进技术研究及一系列评估工作,为农业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我国重视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相关国际组织的认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值得相关农业专家重视并深入研究。

2农业文化传承特征

农业文化属于特殊的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有所区别。农业文化遗产一般存在人口密集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十分宝贵,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农业文化遗产不但关乎民生,还关乎未来发展,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生产方式。提升传承农业文化的意识,认识农业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农业文化不仅包括农业技术知识,还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文化综合性强,需要加深对农业文化的了解,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构建农业生态平衡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2]。

3农业文化传承价值

只有认识农业文化的价值,才能提升对农业文化的认识,加强对农业文化的保护。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已有千年,其中衍生了大量农业文化,这些传统农业文化值得传承和发扬,虽然很多传统农业工具已被淘汰,但先进技术需要与传统农业工具融合,才能保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倡农业文化传承,目的是发展农业文化时不破坏传统农业文化,农业文化具有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等,所以传承农业文化至关重要。重视农业文化发展,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使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文化传承视角下农业保护与发展策略

4.1文化传承视角下农业保护与发展的现状

国内外在研究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经验尚浅,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研究体系,但国内外各界专家和政府对农业的关注始终不变,为研究农业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不断地对农业文化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大多是将农业文化当作一种资源,例如孙业红副教授,专注研究农业文化、修复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曾主持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委托项目多个,发表了40多篇与农业文化课题相关的国内外论文,是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方面资深专家。农业文化遗产复合性非常强,同时也比较脆弱,文章从各方面阐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是希望深入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了解农业保护和发展现状。这样才能根据农业文化需要提出一系列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建议。经过各界专家分析,发现了旅游业与农业文化遗产间的联系,希望可以将农业文化遗产拓展为旅游资源,从而发挥农业资源最大价值,促进农业文化可持续发展[3]。

4.2通过农业文化开展旅游开发

通过对农业文化展开不同角度的调研,国内外专家学者发现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农业文化,还能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模式一经提出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对文化传承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实践证明,文化传承视角下开展农业旅游开发,能够提升农业文化价值,增加地方旅游特点。农业文化旅游不同于目前的农家乐旅游,属于重视精神文化的全新旅游模式,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享受和安宁。我国刚开始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时,由于缺少可借鉴经验过度开发,生态平衡被破坏,传统农业文化受到冲击,如今逐渐调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限度,在农业文化旅游时植入积极价值观,削减农业文化旅游的负面影响。政府一定要重视管理开发机构和农业生产者,促进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我国特有梯田农业在开发农业旅游时,深入分析梯田特点,在保护梯田的基础上开发特色旅游,发展定位明确[4]。

4.3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和发展农业文化。马存利曾指出生态博物馆即活体博物馆,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服务政府和人民才能发挥农业文化遗产最大价值,因此,一定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证生态博物馆的真实有效和完整。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汇集当地资源,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众多,将民族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文化博物馆,在原有农业基础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4培养发展农业文化人才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相关农业专业人才较少,发展农业和农业文化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国可以建立农业相关的高校或者开设农业和农业文化相关科系,培养大批人才,为发展农业和传承农业文化奠定基础。政府还可以鼓励资深农业专家传承农业文化理念,为相关科研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文化事业传承中。传承农业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不断重视农业文化,提升各个阶层的认识,共同促进农业发展[5]。

5小结

虽然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方面研究成果不多,理论也不够成熟,但农业文化发展已初见雏形,相信通过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业保护和发展会越来越好。基于文化传承视角,农业发展和农业保护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冲突,只要不断深入研究农业方面相关知识,就一定可以找到二者的平衡发展点,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平衡,为我国农业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沈志忠,陈少华.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综述[J].中国农史,2012,31(1):137-144.

[2]张灿强,闵庆文,田密.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感知分析――来自云南哈尼梯田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28-135;148.

[3]闵庆文,何露.从传承保护到协同发展――“第一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纪要[J].古今农业,2014(2):117-120.

[4]王思远,廖森泰,邹宇晓,林光月.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的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J].农业工程,2019,9(12):116-120.

[5]韦妮妮.景观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探究――以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为例[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3):73-78.

贺向红 衡水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