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技术
摘要:从育苗地选取、土壤处理、种子选取与处理、播种、施肥以及苗期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林业工程的苗木培育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阐述移植造林技术的技术要点,为从业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
1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1合理选取育苗地
合适的育苗地是育苗的前提,育苗地的排水条件应保持良好,以避免积水,其土壤肥力应利于苗木生长,育苗地的位置应适中,交通便利,以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提高成活率。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3种,分别为砂壤土、壤土以及轻壤土。育苗地的土壤为盐碱土、粘土以及沙土等将不适合苗木生长,需要改良此类土壤以提高土壤质量,为苗木生长提供条件。育苗地的土壤、水分、温度以及阳光等因素需要保持均衡,以保证苗木培育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育苗地还应具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建筑、排水灌溉系统以及道路等都应合理配置,育苗地内的道路应保持四通八达,应满足机械设备以及人员进入的要求,便于进行机械化操作以及观察苗木的发育情况。
1.2处理土壤
实际种植过程中,完全符合苗木生长要求的育苗地通常较少,例如常见土壤酸碱性过重、土壤含有较多粘土成分等,因此需要对育苗地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土壤偏碱性时,将腐熟的草炭土、松林土进行消毒处理后与土壤混合,进而提高其蓄水、蓄肥能力;土壤偏酸性时,增加碱性物质如石灰、草木灰等中和酸性;土壤偏粘性则加入沙以中和土壤;土壤偏砂质则加入混合搅拌的泥炭土;土壤缺乏肥力时则增加有机肥[2]。除此之外,土壤病害将导致种子发芽、幼苗成长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育苗前先消毒处理土壤,存在地下害虫时,结合播种、耕地采用杀虫剂杀灭地下害虫;通过硫酸亚铁等制剂可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进而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3处理苗木种子
种子的性能对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具有重要影响,对苗木种子进行预先处理能尽可能确保种子性能。从抗旱、抗病能力、种子外形等方面选取合适的树种,北方地区的主要树种包括苦楝、火炬树、白皮松、侧柏、圆柏、悬铃木、黄杨、国槐、合欢等。播种之前先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清洗干净种子并进行消毒,将种子放置于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下以催芽。
1.4播种
选取春季进行播种,从而为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气候以及降水条件,帮助苗木生长。播种后进行灌溉,可采用覆盖地膜的方式确保种子的萌发温度,帮助种子生长。播种后遭遇干旱天气时,需增加灌溉次数以确保种子水分足够。
1.5施肥
施肥能确保幼苗的养分充足,为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育苗时,需要定时、定量进行施肥,固定肥料种类与数量,避免施肥量过多导致烧苗。整地时,可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以提高肥力,出苗后视其生长情况追肥。首次追肥为出苗整齐后30天左右,此时主要给予磷肥、氮肥,1hm2施尿素10~12kg,15天后进行二次追肥[3]。
1.6苗期管理
生长过程中的苗木较为缺乏抵抗力,应加强苗木管理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避免病虫为害幼苗;设置障碍物以免倒伏;出苗前及时中耕,改善土壤板结状况,同时采用除草剂除草,清除杂草,首次中耕后,每月进行1次除草。
2移植造林技术
移植造林技术是将生长势头良好的健壮植株进行移植,从而实现造林的目的。移植过程中选取的大部分植株基本发育成型,植株的树形、根系已较为健全,生长也较为旺盛,对目标区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移植后生长较为稳定、迅速,也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移植造林的存活率、工作效率均较苗木培植更高,这也是这一技术在我国植树造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的原因。
2.1合理确定移植时间
就我国北方地区而言,3~4月是林业工程进行移植造林的理想时机,此时气温逐渐上升,有适当降水量,苗木正处于最佳生长期,移植后苗木更容易生长,是移植造林的最佳开展时机。选取3~4月份进行移植造林,有助于提高植株的适应能力、成活率以及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为提高移植造林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提供保障。
2.2选取规格合适的苗木
待移植的苗木需要生长良好、苗龄适合且移植难度较小,通常而言,大型乔木以120cm左右为宜,小型乔木则以40cm左右为宜,相邻苗木之间间隔控制为1m进行密植。结合移植调节、造林工程的设计情况以及造林面积等进行随时调整,预留苗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补种,进而为苗木的成活率提供保障。
3苗木的运输与种植
运输苗木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保障苗木的安全性,规范包装流程、运输流程等,对苗木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运输过程中苗木不受损。需要特别重视保护苗木根系,可蘸泥浆将苗木根系包住,运输过程中减少颠簸,确保育苗袋以及土壤保持完整。苗木到达目标区域后,即刻进行栽种,通过控制移植时间以避免根系失水而导致苗木生长受到负面影响,减少假植现象的产生,为苗木恢复正常生长状态提供条件,进而迅速适应新环境。苗木移植一段时间内,加强对苗木的护理工作,通过控制湿度、灌溉、使用肥料、调整土质以及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措施为苗木生长提供条件,确保苗木迅速适应环境,提高成材率、成活率,提高移植造林的成功率与工作效率。苗木移植后,需要特别重视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发现时才进行治理已经较晚,因此需要着重预防,强调综合治理。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结合目标区域的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本年病虫害,对可导致苗木腐烂的病虫害喷洒911乳油;对食叶类为主的病虫害,喷洒乐果乳油400倍液。通过生物防治技术,预防病害,可培育害虫的天敌以防治虫害,使用生物性药剂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4]。
4结语
现代林业中,林业工程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育苗、移栽技术直接影响到苗木的生长水平,需要加强对育苗、移植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水平,从而确保幼苗得以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安雅文,高芳芳,苏俊艳.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02):70-71.
[2]谢少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技术要点及优化举措[J].产业创新研究,2018(08):104-105.
[3]陈志根.林木种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03):60-61.
作者:檀冰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林业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