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探究
摘要: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鼎力支持,既需要立足长远、研究农业科技的尖端人才,也需要将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一线的实干型人才。国内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速率加快,使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应用需求持续提升,而国内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无法匹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基于此,以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剖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人才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时期。加速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与完善,持续深化农业改革,引导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成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业经济的必由之路。研究数据表明,国内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结构性矛盾,产业发展不均衡,农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所占份额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农业改造相对滞后。因此,在后续阶段要持续加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打造梯度分明的人才队伍,实现农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助推国内农业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1]。
1农业科技人才的含义
探究我国农业改革、产业结构矛盾以及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首先要明确农业科技人才的含义。农业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的衍生概念,因此农业科技人才的定义与科技人才的定义类似,会随着时代标准的变化而调整。沿用科技人才的分类标准,可将农业科技人才分为科技研究员、科技实践技术员和试验发展人员3类。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依托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布局的农业产业链条,具备显著的科技含量、资本投入以及较低的劳动成本、高度社会化等特征。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化发展,依托农业科技的创新成果与应用,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更注重对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同时将传统的生产、消费环节扩充为科研、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农业商品化、集约化以及产业化的程度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后备人才的层次、数量、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3农业科技人才的现状
由2020年我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看,国内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且层次分布不均,其中尤以农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为甚,无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充分支持的作用。截至2020年底,国内农业科研人才的学历分布不合理,本科及以上的农业科技人才占比较少,不足50%,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仅6.7%,人数不足3万人。本科、大专人数占比较高,为56.6%。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农业科技及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需要更多的优质人才扎根乡镇基层,服务广大农户群众。县级和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高学历人才占比较少,大部分在岗员工学历层次较低,无法为广大农户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此外,针对在岗人员技能培训滞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再教育工作发展不完善,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经济深化发展的推广需求。国内高端型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综上,国内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尖端人才储备不足,致使科研成果创新与应用缓慢;基层人才素养较低,缺乏再教育工作,无法为基层农户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3]。
4现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不足
4.1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教育层次结构需要匹配行业发展需求,应呈现“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国内现代农业发展人才储备情况与培养能力同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层次结构不合理,专科层次的农业应用型人才占比较少,且农业应用型农职教育发展的能力羸弱,具体表现为生源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低等。选择农职专业的学生呈逐年递减态势,随着国内一系列利农政策及推动农职教育发展政策的推行,在未来5年内,专科层次农业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将得到一定提升,但仍需持续关注。
4.2农业尖端人才培养规划不完善
农业科研立足宏观角度,探究农业生物、农业发展等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对应的科研人才是经过多年专业培养与实践磨练,具备较强农业科研能力、实操技能水平,能够在农业领域作出贡献,推动农业尖端技术发展的优秀人才。通常农业科研人才的学历层次较高,大多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负责研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是推动国内农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结合我国颁发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可知,未来5年内要持续精研农业生物遗传改良问题,致力实现农业技术的科研创新。推动国内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农业科研人才的支持。长期以来,国内农业科研人才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并不完善。第一,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导向性不明确,与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的关联度较低,缺乏对创新技术的研发意识,针对本科学生的教育大多集中在既有知识的教学层面,忽略启发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且未结合农业市场需求的变更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本科教学流于形式。第二,相比其他行业,农业科研周期较长、变现较难。受利益驱使及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农科类尖端人才流失严重,相关人才纷纷转行发展或到下沉领域发展。
4.3推广型人才生源不足
农业推广型人才是指比较擅长农业科技某一方面,能够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人才。现代农业的发展十分仰仗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需要大量农业推广型人才负责将理论成果切实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国内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综合素养较低以及推广技能欠缺等因素,成为制约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掣肘。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农业持续发展,对高校生源提出更高的要求,需求的农业推广人才限定范围缩小,理想对口专业包括但不仅限于林业、风景园林专业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等。相比其他专业,农业行业对人才吸引力度较弱,这是由农业行业长期以来较低的平均待遇、较弱的发展前景以及更艰苦的工作环境造成的。此外,相比一线农业技术科研人员,农业推广型人才的工作条件更加艰苦。农业推广型人才生源和培养相关的突出问题在于第一学历为农业高校或农科的人数较少,且大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为行政机关单位而非农业推广岗位[4]。
4.4农职教育与实际应用人才需求不匹配
当前国内农职教育面向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和社会人士等,教育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涉及农业生产、建设、管理等方向。农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向基层输送,可以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因此,农职教育应以实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农业生产、农产品经营等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并铺排对应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实用人才。从当前农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设置来看,与实际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具体而言,现行农职教学内容偏向传统农业,教学重点为种植、养殖、管理等,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符,无法有效匹配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民希望通过参与多样化技术培训实现增产增收的需求。此外,农职教育的课程重复度较高。国内农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基本为农艺、园林技术、种植等,缺乏结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农职教育后,徒有理论知识,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仍束手无策。
5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优化策略
5.1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现代农业发展基调离不开顶层科研人员的推动,因此要立足农业科研领军人物的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将这些作为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优化现代农业人才结构的重点,加速科研成果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第一,要强调高校培育农业科技科研人才主力阵地的地位,结合高校拥有的内外部资源,结合外部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发展现状,设定长远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目标,灵活调整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培养具备丰富知识储备与过硬实操技能水平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第二,重点关注在职农业科研人才的继续教育,结合其所处岗位的工作需求及个人发展意愿,为不同层次的农业科研和农业应用人才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培训规划,持续提升其岗位胜任力,以便其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为农业科技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第三,侧重关注现代农业科研和应用人才队伍技术骨干的培养,为其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例如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加速科研成果的创新发展。第四,加强对农村基层农业科技的普及教育工作,为全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加速农业科研成果在基层的应用,由知识快速转变为生产力。在普及教育过程中,发掘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进一步强化其对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水平。
5.2加强农业科研对人才的吸引力
地方政府结合本地财政现状和农业发展需求,颁布优惠政策,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待遇,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农业科研人才入驻,号召农业院校毕业生留任乡镇,深入一线农业建设实践,扩充农业基层实用人才队伍。此外,加大对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和应用的投资支持力度,以资金、制度、组织等方式,助力本地农业科研形成完善、成熟的整体,加速农业科研创新和应用进程。针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为农业科技人才塑造良好的外部学习与研究环境,完善科研成果向应用转化的机制,形成成熟的流程,并为农业科研链条上的各方利益主体带来正向的利益反馈,持续激发不同角色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农业科研形成良性发展趋势,实现多方共赢。
5.3融入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素质
提升农业科研、应用、实用等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引入全面的激励机制。第一,强化公平竞争机制,在农业科技领域形成由上至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实现择优录用、竞争上岗以及逐级聘任的体制,塑造内部和外部良性竞聘上岗的环境与气氛,鼓励技术过硬、引导经验丰富、推广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人才创业,既需要体制内的农业科技人才,也需要体制外的专家管理者与经营者。第二,融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为在农业科研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人颁发对应奖励,包括以奖金、期权等为代表的物质激励,以及以通报表扬、颁发突出贡献荣誉等在内的精神激励,在队伍内树立先进典型,号召农业科技人才向优秀人才看齐。
6结束语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规模宏大、梯度分明的优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持。如今国内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科研人才不足、综合素养较低等,农业科研成果产出率低且向实践应用转化速率较慢,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立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角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国内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包括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加强农业科研对人才的吸引力、融入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素质等,以全面解决国内农业科技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农业产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宇多,黄新宇.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浅析[J].商业经济,2014(9):21-22.
[2]王赠霖.五家渠市101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农技服务,2017(4):201-202.
[3]王春霞,O谦吉.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8):377.
[4]刘英杰,Liu,Yingjie.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第一资源,2013(5):59-67.
徐妍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