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工作对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在农业统计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其能够对农村经济建设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综合反映,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可靠、有效的决策依据,从而对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就农业经济建设中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强化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农村经济建设;提质增效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作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及发展基础,是我国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深入实施,同时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成效,使其能够更好地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1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通过统计方法、统计理论在农业统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收集、整理、调查和分析农业领域中与经济相关的现象,同时在经济统计中基层农业统计作为基础项目,其主要统计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业生产条件、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等。另外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及科学规划,其中通过基层农业统计的应用,能够对农村经济建设中所涉及的数据加强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真实反映,进而为农村经济科学设计、规划以及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各项决策的正确性,使建设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提高农业基层建设规划的有效性,以及使各项决策能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正向引导作用,使经济建设实现正向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可靠、真实的农业数据,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因此通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进一步明确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并根据现阶段农业建设实际情况,对发展计划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1]。
1.2提高农村经济考查评价质量
通过农业经济评价的全面开展,对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进行真实反映,并且分析相关统计数据,能够为农村经济评价工作开展和实施提供重要依据。所以需要对农业统计数据质量加强重视,确保地方经济发展规模、效率以及发展实际情况等能够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随着基层农村经济建设的深入进展,需要对其实际发展速率、综合情况及其建设发展的规模进行评价,同时此评价衡量工作需要与数据有效结合,判断及衡量过程需要对统计农村经济发展数据、经济指标达成情况以及人员等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全面汇总数据,进而生成基层统计局统一数据报表。另外在考评当地经济建设情况,以及相关经济建设发展部门领导和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时,能够提供合理、可靠依据。以此作为考评依据的各项经济数据,具有可依照性和公平性,能够有效提升考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通过有效数据的存储,有利于后期查询和抽调工作的顺利开展。
1.3协助相关部门全面把控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需要对基层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参考作用加强重视。现阶段加大了农业发展扶持力度,使农村经济从传统模式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其中基层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国家相关部门对经济发展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相关部门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农业生产效益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高效和现代化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明确的方向,通过相关部门对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确保能够从上而下有效传达和实施,进而统计工作能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辅助、导向、协助等作用。另外在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政策进行制定时,无法仅凭借国家统一制定的农业经济政策或以往的政策经验,应与当地实际农业水平和经济情况加强结合,同时需要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支持,明确引导农业经济政策制定方向,以及为政策制定提供辅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统计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2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统计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仍普遍存在着相关制度管理体系不完善、快速应变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其中部分地方部门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缺乏足够重视,相关管理人员对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无法保障基层农业统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通常统计部门及基层相关业务部门承担着现有基层农业统计调查管理体系执行和运行工作,但相关部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配合、协同,导致普遍存在着权责不清、衔接不畅、重复交叉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对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统计调查体系中,还存在着相关指标分类和设置不明确的情况,在农业生产服务及市场调节中难以发挥指标体系的指导作用,使农业统计风险加大。另外由于政府部门针对统计数据缺乏统一要求,导致基层农业统计数据存在重复上报的现象,使基层统计工作负担加重。2.2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至关重要。但基层农业统计存在着统计指标较多、涉及面广以及统计人员年龄偏大等现象,无法保证农业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导致实际数据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偏差,一旦数据失真,将直接影响后续分析质量,导致基层农业统计结果缺乏可靠度。
2.3统计经费及人力不足
现阶段基层农业统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重视,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统计力量较差,无法有效保障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农业统计队伍缺乏稳定性,即使在基层农村地区对相应的统计人员进行了配置,但人员配置和管理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兼任现象普遍存在。另外相关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责任心不高,对农业统计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基层农业现状等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再加上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有待提高,导致基层农业统计数据漏报、错报、迟报等问题频发,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4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由于农业统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使统计方法更加科学、准确,使统计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升[3]。但不少基层统计工作,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统计手段落后、单一的情况,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同时相关统计人员因自身接受能力不足,对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信息化建设滞后,统计结果无法实现真正转化和应用。
3强化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有效策略
3.1相关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建设速度,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发展规模,需要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加强重视,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也需要从国家政策和资源层面出发,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加强重视,并将其作为农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使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得以有效规范和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对改革和优化现行基层农业统计制度提高重视,确保统计工作能够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在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符合当地统计工作需求及具有当地统计工作特色的统计优化指标进行科学建立,其中农业统计指标包括了当地农业从业人员、农业财政情况、农业人口、农村户口数和农业能源消耗指标等,在上述各项指标明确设置,且保证指标设计规范性和合理性的同时,还应确保所设置指标能够有效、全面地反映当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且各项数据具有可参考性,进一步保证指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能够在提高评估能力中发挥促进作用。另外执法单位应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统计执法力度不断强化,在绩效考核中纳入数据监督成效,使相关人员的使用感、责任感增强,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需要对统计报表审核工作加强重视,其中统计数据核校方法包括了比较检查、逻辑性检查、横向检查和对比检查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对基层农业统计质量加强管理和控制,并通过责任追究制的健全和完善,使数据统计质量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
3.2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流程及管理机制,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改革,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引入,严格遵循公开共享及实事求是原则,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其次将统计人员的绩效考核、经费补助等与统计工作质量、效率挂钩,使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得以有效调动,确保农业统计人员能够灵活运用全面调查、综合应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方法,使统计数据能够对农业生产总体情况、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农业生产特点等进行准确反映。由于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繁琐,对于部分偏远地区而言,基层统计工作规范性不足,农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导致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无法有效发挥。所以需要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规范性加强重视和控制。其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对统计内容、资料、数据等加强规范性管理和监督。由于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包括了农业生产信息、农户基本信息、经济信息、农业登记信息和村务信息等大量数据,需要通过对登记、保存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使工作流程和数据更加规范。另外需要对数据基础性登记工作和统计工作加强规范,并通过统计工作的唯一性和普遍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有效结合,使测算方法更加科学、规范,进而使农业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3.3加大基层统计工作投入力度
为了有效保障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地方相关政府部分应对现阶段统计工作在设备、经费、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重视,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其中包括了加大统计经费投入,并对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统计队伍加强建设。同时应严格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人员配置,并需要对相关统计人员的知识掌握水平、专业技能等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其次还可利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上业务培训的有效结合,使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水平有效提升,进而更好满足新发展背景下的基层农业统计工作要求[5]。另外上级统计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农业统计中各环节工作加强指导,指派专人及时协助基层农业统计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而使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得以切实保障。
3.4加强农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方式也逐步朝着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能够使农业生产周期最大程度缩短,同时对农业统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重视。在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首先应对统计信息化平台及数据库体系加强构建,对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进而使统计调查手段及统计数据实现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其次需要使基层农业统计逐步实现联网直报,使统计工作中的人为影响因素最大程度减少,切实保障农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另外基于农业发展及服务政府的工作目标,应通过数据平台的有效构建,使农业统计数据实现共享。
4结束语
作为现代农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农业统计对农业转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与农业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加强结合,对强化统计工作成效的各种举措进行合理制定和落实,进而使基层农业统计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可靠性得以切实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增美.浅析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J].消费导刊,2020(37):183.
[2]王兵.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思考[J].数据,2021(8):54-55.
[3]张宁.探讨基层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20(35):271-272.
[4]王作玲.农村经济统计在农村经济管理与建设中的作用和应用[J].中国产经,2020(4):180-181.
[5]安敬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纳税,2020,14(11):182-183.
马吉华 昌吉市统计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