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浅析
摘要: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现状与优化的方法,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农业经济;经济管理
1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意义与现状
1.1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不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之一。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灵活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还能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具体来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依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并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以优化,使之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的关键点之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可以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划分的合理性,在推动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有序性[1]。
1.2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情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但现阶段,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经济管理协调结构缺位的问题存在,这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深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具体来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反映各区域农业的发展情况,合理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技术,可以切实解决当前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但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者认识不足、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农业产业机构设计不够合理、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村金融体系与产销联合机制效率偏低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农业产业机构的运转与农村居民需求之间的融合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仅对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还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2]。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方法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对农村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细致地调查、优化农业经济的管理策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的针对性、进一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农村居住人口的生活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持,进而为我国农业体系的安全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2.1认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较为多样,其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具体来说,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的推进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主动承担自身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而部分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并未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且忽视了宣传工作,使得村民们难以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难以激发出村民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对工作开展造成了阻碍。为切实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具体来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优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不仅需要明确职责划分,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并且对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动力,为当地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使当地居民都能对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便在后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能够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
2.2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在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缺失是影响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难点之一。具体来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传统的农业经济进行优化与创新。而制度的不完善,会限制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调查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对管理制度优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会降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进而对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一定阻碍[3]。为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就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制定时,需要明确当地农业经济的具体情况。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对农业经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为保证管理制度能够顺利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明确制度内容、严格依据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并且在制度落实过程中结合实际,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加以调整,以便为当地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我国农村数量相对较多、部分农村地处偏远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中专业人才的数量相对较少,致使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工作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这不仅会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上升,还可能因一些工作失误而出现经济损失,进而降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成效。为此,应构建一支专门的人才队伍,并且依据当地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训,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为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助力。具体来说,首先,要保证领导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培训中,在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为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榜样;其次,新入职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考察,在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后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再次,面对在岗人员,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的方式,使在岗人员能够将自身的工作任务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结合,切实提升在岗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面对当前乡村地区专业经济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可以通过积极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回乡发展,并且给予合理的薪资待遇,进一步调动这些毕业生的工作热情,为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支持[4]。
2.4优化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
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种植的风险抵抗力,还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开展,可以有效减少人工作业的时间成本,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5]。在开展农业产业机构优化调整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容易忽视农产品产业结构的重要价值,这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优化与改善。对农村的产业机构加以优化调整,主要目的在于为现代化农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为此,必须明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正视问题,对产业机构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对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水文、农产品的种植情况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信息整合结果进行分析并调整对策,以提升农村经济抗风险抵能力和经济效益。
2.5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对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技术的合理应用是保证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尽管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但部分地区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机械设备较为落后、农业种植户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等问题,阻碍了当地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加强科技创新极为必要。具体来说,首先,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切实提升当地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品质;最后,积极邀请专业人员为当地农产品种植户进行现代化种植技术讲解,强化农产品种植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意识。此外,还应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其中,在提升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开拓当地农产品销售市场。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了解当前社会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当地农业的精准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查询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信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6构建金融体系与产销联合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了要求。尽管我国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由于农业金融体系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惠农政策难以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部分地区没有构建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产销联合机制,导致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6]。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前,应当对当地产业机构进行优化升级,改善农作物生产较为单一的情况,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种植风险抵抗能力;其次,为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应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推动农产品无公害发展,提升当地农业的区域优势;最后,在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应注重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支持。
2.7增加农业经济整体收入
当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上升,农业生产者多为中老年人,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闲置。同时,受自然灾害、化肥农药使用过量等情况的影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建立美丽乡村、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成为减少农村人口流失的关键点之一。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需从农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应注重农村地区的环保工作,坚持“绿色+质量”兴农,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统筹,为兼顾农民富裕和生态美化做好充足准备。目前,开展乡村旅游成为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为此,应着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以传统民俗为卖点、特色村寨为载体吸引国内外游客光临。在旅游产业宣传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带头作用,着力打造全覆盖式宣传方案,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借助于电视、广播、微信、小红书、抖音、微博多平台联动,拓展旅游受众,为提高农民收入做好准备[7]。
3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满足农村居住人口的需要,应对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加以优化,进一步完善农业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4参考文献
[1]付辉,崔美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策略[J].农业科学,2020(8):2.
[2]王文沂.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及优化策略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243.
[3]刘楞.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举措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52-53.
[4]赵伟,蔡冬梅,刘霞.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营销界,2021(8):137-138.
[5]徐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40,52.
[6]张纪民.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31):62-63.
[7]李海宁,王军伟,邵阳.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6-17.(024)
牛心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