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气象条件影响及对策
摘要: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地联系,气象条件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情况。因此,要加强气象服务的建设,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水平,拓展气象预报的通道,让农民朋友们可以更加及时、有效的接收到来自气象部门的信息并将其合理应用,让气象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政策。本文分析了各类气象条件下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气象条件、农业生产、气象影响农业
1各类气象条件下对于农业的影响
对农业产生直接影响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大风、连阴雨、低温冷冻、干旱、洪涝、冰雹六种。
1.1大风
当风力超过8级,风速超过17m/s的时候,都被称为大风。在我国出现大风的情况主要有三种:雷雨带来的大风、台风以及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大风。这三种大风中,第三种是最常见的。大风的危害较大,最常见的就是会摧毁树木、房屋、农作物、通信设备等,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风沙走石,这对于农作物的摧残是十分严重的。
1.2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主要是由于冷空气以及寒潮的入侵,导致气温连续下降,使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最终的结果就是减产。
1.3连阴雨
连续下雨时间超过5天,累积的降水量超过30mm的天气现象就是连阴雨。连阴雨的天气情况下,因为雨水太多,空气里的湿度较大,同时光照减少,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另外对于成熟的农作物的收割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连阴雨的天气状况对大豆、棉花、花生以及蔬菜的影响是最大的,会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如果在播种期间遇上连阴雨,需要推迟播种的时间,减少不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1.4干旱
干旱是一种灾害性气象情况,是指在一定的比较长的时间段里,由于降水不足以及土壤蒸发导致的土地缺少水分,另外江河湖泊的水位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出现干涸的现象,干旱不仅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对来说,干旱是气象灾害中对农作业影响较大的一种,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零产量。因为干旱会使农业生产缺少基本用水,同时人和家畜用水也会出现严重问题,损失非常严重。
1.5洪涝
洪涝是指持续不断降雨,大雨以及暴雨等天气,使地势较低的地区出现积水甚至淹没的情况。在我国,洪涝一般主要发生在夏天,每年的降水量不等,但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大。洪涝自然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会令农作物出现较大的减产,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洪涝也是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影响。
1.6冰雹
冰雹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冰雹主要来源于对流强盛的积雨云。一般来说,冰雹和雷电以及狂风、暴雨一起降临的。冰雹有大有小,小的冰雹米粒大小,所造成的灾害并不会太严重,甚至不注意的话,可能都感觉不到正在下冰雹。但如果冰雹比较大的话,就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
2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
2.1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近年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率较以前要来得更高一些。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进行的统计研究表明,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所以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这类特点对农业气象灾害开展研究。
2.2具有较强的局部性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几种灾害一起发生,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区域里。比如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出现冰雹和霜冻,这种发生气象灾害的规律很明确地指明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比较强的局部性。
2.3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通过对近年气象资料的对比发现,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其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些地区一般地势都比较低,而且河网众多。而像台风这类的气象灾害则多发于沿海地区,内陆发生的比较少。
3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策略
3.1提高准确性、针对性和及时性
创建综合性的专业的农业气象监测站,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田地、自然环境、交通出行、林果业等方面,展开全天24h的不间断监测,提高综合的监测能力和准确性。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建立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重视气象情况播放的时效性,把短时间播报和固定的滚动播动进行结合。开发气象服务新领域,充分利用网络,搭建现代化、交互式的动态气象服务管理体系,帮助人们随时方便快捷的掌握气象信息。建设高效地服务制度,加强基层的合作,确保气象信息精准、按时的传达到农民那里,以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
3.2提高防御能力
农民朋友对于防御灾害的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对气象知识的认知不够,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多下功夫,介绍关于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以及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引导正确的、科学的防御灾害。政府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气象科普机制,积极的、多形式地开展气象宣传,普及与气象相关的知识,把宣传做到每家每户。
3.3建立完善的灾害防御机制
有关气象部门一定要强化针对自然灾害防御机制的研究力度,强化自然灾害防御管理体系的搭建强度,对于常见的农业自然灾害,要强化评估、预警机制、气象预报和数据监测的力度,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持续地发展健全自然灾害防御的信息化系统,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实行季节性的自然灾害气象预报,强化自然灾害的核查强度,强化农村地区的雷电预警机制。针对自然灾害防御设施要实行定期的检修,保障设施正常的运行。
3.4掌握气象规律,调整农业布局
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足够了解环境的变化对于气象的影响,掌握气象变化的规律,适时调整农业布局,达到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相互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农业高产高质的经济目标。
3.5建立农业灾害保险与补贴机制
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自然灾害农业保险体系,由政府组织和商业保险参与,将补贴和扶持相结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体系,可降低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提高农民积极性。
4结语
气象条件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都需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技术为农业服务。同时,还要善于引进相关的科技人员,从而推动气象事业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化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超.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416.
[2]孙丛,何芳.几种气象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吉林蔬菜,2017,(07):46-47.
作者:石金伟 兰宗宏 赖建梁 连瑞漂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九仙山气象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