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庄引领海门现代农业建设分析
摘要:生态农庄激活了海门现代农业建设。本文论述了生态农庄对于海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盘点了海门生态农庄蓬勃发展的现状、探索了海门生态农庄持续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生态农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
新年伊始,江海大地上的生态农庄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态农庄,因为实行了生产集约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它搞活了农村经济、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构建海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村稳定发展基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近年来,海门市紧扣“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现代农业建设宗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休闲、旅游、文化转变为现代农业转型的创新之一。各色主题生态农庄在江海大地上蓬勃发展,“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就是新时期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农庄旅游为目标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
一、生态农庄是海门现代农业建设的鲜活亮点
生态农庄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空间。发展生态农庄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完成农业业态转型的紧要抓手,是促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有效路径。海门市秉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根、以水为脉、以绿为衣,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建设层次,不断筑高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的品牌与声誉。其成功经验对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有深刻的意义。1.生态农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本依托,使第二产业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出售、餐饮、休闲和其余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有机整合在一起的生态农庄,是多种产业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新兴交织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高标形态,有利于吸引现代元素改革传统农业促成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开拓农业功效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农民同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盈利,有利于深化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系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行业范畴的扩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2.生态农庄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生态农庄涉足农业旅游,对资源与环境尤其关注,其生态点契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它作为城市绿地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关键的生态服务功效,包含确保和改善城乡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生态农庄的生态服务功能远高于其产出的农产品价值。生态农庄就像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在“水泥丛林”和“柏油沙漠”中起着“都市之肺”和“城市绿洲”的作用,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3.生态农庄是满足现代人旅游休闲需求的有效抓手。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历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膨胀,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噪音和空气污染,城市生态环境加剧恶化,加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得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生态农庄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升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向多元化和更高档次进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美学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生态农庄作为旅游类型的新时尚,正逐渐兴起并被人们所青睐。生态农庄一般位于交通方便的城郊,居民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旅游休闲活动,从而达到调养精神、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的目的。4.生态农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农业偏重于寻求农业产品数量的产出,并存在大量滥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产品品种相对简单,农业景观单一。生态农庄既追求高产出,又追求高品质、高效益,既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与发展,又要求人与人的和谐生存与发展,是融合生态式生产及生态式旅游为一体的新兴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庄的发展,可以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维,使农业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应协调发展,引导农民走上高产高品高效的三高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盘点海门生态农庄蓬勃发展的现状
座落于海门市三厂工业园区东首的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核心区占地面积7000多亩,紧靠省道、沿江公路、环城公路和通启高速,交通十分便利。观光园依靠丰足的农业资源、优胜的生态环境、鲜明的特色产业和浓厚的乡村风情,逐步形成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综合性、融合化旅游景点。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建设集农业科技展示、山羊研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晤为一体,苏中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益最好、环境最优、配套最全”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区。观光园先后举办了“首届中国海门山羊高峰论坛”“海门山羊节”“羊家乐田园风光游”“桃花节暨招商会”等系列活动,提供了2个部级、3个省级、6个市级现场会,生态农庄和休闲旅游呈现良好发展趋势。2014-2016年间,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共进行了30余次招投标,合同金额达946万元。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取得“国家星火计划”,成为“国家肉羊产业体系实验基地”。迄今已投入48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水、电、路、桥、涵、林、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不断加大生态护坡、景观路灯、输变电线路、绿化提档、门楼建设、园区服务中心建设、景观雕塑、沿线环境整治、主次入口广场及景观景点10个项目的提档升级版建设。2016年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第三期长廊、第四期忠维景观河亲水平台,建造山羊“3D/4D虚拟互动体验”展示系统及动感影视播放室、金盛绿园建山羊研发科普展览玻璃长廊、金盛绿园20亩智能温室及拓展集训基地,世外桃源体验区等项目。预计到2018年实现累计总投入1亿元,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找寻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要,海门市编订了《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优势板块。园内羊业文化、珍稀苗木花卉、有机农田风光、高档水文化旅游、高端休闲、果业文化等六个优势产业板块各具特色,形成了“园中套园、连片超千、区域超万”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星期七观光园六个子园区,定位鲜明,特色突出。1.金盛绿园――羊文化板块。占地2000亩,投资11000万元。拥有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和肉羊研究院、羊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杂技表演馆、农业部标准化繁育场与克隆山羊基地、山羊博物院、全羊宴会馆与度假接待中心、亲子牧场、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堤上泳池、肉制品加工等功能。获得了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国家星火计划、农业部标准养殖场、江苏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成功签约院士工作站。2.世外桃源――果文化板块。占地1000亩,投资4600万元。成功引进美国红提、新西兰猕猴桃、国产油桃、蟠桃、无花果等10种高档水果新品种,建有联栋大棚栽种区、果文化展览区、水果采摘区、销售区、冷藏与加工等功能;拥有文化长廓、艺术游乐桥,准备建恐龙园游乐区。3.味之原有机农场――有机田园风光板块。占地450亩,投资1200万元。在生产过程当中,无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转基因等有害物质,作为南通市首家有机农场,建成高标准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套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及电子商务体系,拥有“九畦”南通市著名商标,10个有机农产品得到认证。4.维景生态园――珍稀花卉苗木板块。占地600亩,投资1100万元。集中展出珍贵苗木花卉,例如水培花卉、墙体与立面绿化、室内景观组合与休闲观赏等。绿化造型区汇聚上百种植物造型,盆栽小果区汇聚多种小型园艺组合,鸟巢大棚观光区汇聚多种水培花卉组合、室内景观组合、室外绿组合。5.裴翠园――高端休闲板块。占地350亩,投资4800万元。秉承“生态园林、休闲乐园、心灵家园”的规划理念,以“生态、休闲、人文”为主题,让人们了解中国农博历史发展过程。建设婚纱摄影、拓展训练、水果采摘和差别化休闲接待基地四个功能区域。6.中维生态园――水文化游乐板块。占地1000亩,投资9000万元。建设80亩观赏动物表演项目的东城游乐园、200亩休闲垂钓区,集休闲垂钓、水上用餐、水上街道、快乐游艇等为一体,构筑一条靓丽的水文化旅游风景线。
三、探索海门生态农庄持续发展的空间
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海门,交通便利、土质肥沃、生态环境良好、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这些都为生态农庄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周边地区竞争激烈,启东、如皋等县市因为地区条件和发展基础相近、资源禀赋合政策环境相似,这对海门生态农庄的发展构成了一定挑战。特别与太仓、昆山等苏南县市相比,海门产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竞争劣势明显。另外,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目前休闲产业类别多样,不同的子园开发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项目类别同质化严重,较难形成合力。所以,海门生态农庄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关注产业链的打造和特色化经营,寻求差异化发展。1.推广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以地域文化为突破口,链接海门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乡村食品以及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充海门生态农庄的文化内涵,以地域文化来支撑农业旅游脉络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文化内涵在生态农庄中的分量,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生态农庄的主题与地域文化密切相连。比如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之金盛绿园融入了海门山羊文化,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地域文化,增添观光乐趣,使这一文化特色扩大市场影响。海门山歌、海门传统节日、海门传统民俗这些具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海门香沙芋艿、海门四季宝豆、海门小辣椒、海门文蛤等这些带着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土特产都是海门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利用好这些元素,使它们与生态农庄的发展充分结合,让海门生态农庄的发展走出更多的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的特色之路。2.推行四季绿色生活方式。生态农庄吸引游客优选更为康健的生活方式,通过农田领养、亲子农场、有机用餐等旅游项目,提倡更加绿色天然的生活理念。然而农业旅游有着较强的季节性。海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较多,无霜期长。根据海门四季分明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时令的果蔬种植采摘花卉园艺展示等农业资源的变化,整合生态农庄的可观光资源,合理策划调整生态农庄的观光项目,推出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尽量做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可以为游客呈现忙闲有序、景致变化有致的具有特色的乡村场景,保证农庄旅游主题的丰富性,助力为游客推行四季绿色生活方式,确保游客的重游率,扩大生态农庄的市场影响。3.加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加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农庄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大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要紧密围绕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融合海门市地域特色,从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技能专业水平、规范企业运营管理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扩大经营组织规模、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效实现其绿色区域化、绿色专业化、绿色企业化、绿色集约化、绿色规模化、绿色一体化的发展。比如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之金盛绿园打造了海门山羊产业链,未来发展可在品牌路上继续延伸。海门还有其他丰富的土特产,建设具有海门特色的品牌农业,使得绿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4.壮大生态自觉的新农人队伍。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一支与之相匹配的从业队伍。新农人的出现为生态农庄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的保障。然区别传统服务行业,生态农庄的持续发展需要一支生态自觉的新农人队伍,他们不但拥有科学文化素养、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有经营管理能力;他们更热爱美丽乡村,坚持生态农业和维护生态和谐;他们下得田,上得网,懂得产,擅长销;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良心农业,做放心食品。他们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是生态农庄发展中的一股新的力量。为这股新生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是保证生态农庄的由量向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5(3):43-44.
[2]武倩,李茜.推进山区县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策略研究--以垣曲县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6(6):105-108.
袁谅 中共海门市委党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