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地方农业建设服务的实践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既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又能提高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的3大主要职能之一为社会服务,近年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依托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项目,顺应衡水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紧密围绕衡水区域特色,积极与衡水地区“三农”工作对接,在为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研究。
关键词:衡水;高职院校;现代农业;实践;研究
1衡水市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及调查
立体全方位调研了衡水市及各区县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包括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建设的现状。调研内容主要包括:
1.1衡水地区目前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早在2017年,衡水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衡政发[2017]8号)。文件提到,现代农业园区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通过抓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抓科技,强化科技支撑;抓品牌,提高竞争能力;抓融合,助推转型升级;抓主体,增强辐射带动5个主要措施建设衡水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1.2衡水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的成果
衡水市饶阳县紧紧围绕“率先在全省建成现代农业强县”的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抓手,集中力量探索推进,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精准化、智能化程度,加快了全县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衡水市枣强县将土地流转工作作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出台鼓励政策、加强学习培训等措施,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扎实开展,唐林农业科技园区被评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武强县立足县情实际,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坚持将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龙头企业主导、高新技术支撑、高效农业带动、合作组织连接、致富能手引领型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
2衡水高职院校为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以一身而兼备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这3重身份”,他把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这3项职能确定为大学的主要职能,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1种类型也不例外。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肩负着培养服务地方现代农业人才的使命,必须突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特色,以改革创新为保证,以“育人兴农、科技强农、服务惠农”为抓手,充分发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职能。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衡水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开设有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涉农专业,在促进衡水地区“科教兴农”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3衡水高职院校为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服务的对策研究
3.1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为抓手,加快地方现代农业服务步伐
2017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成功申报了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名师工作室(园林专业)项目,该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名师工作室集教育、教科研、培训于一体,充分发挥其专业上应有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培养了1批致力于职业教育和教科研工作、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高水平的创新团队。通过该项目每次80学时的集中研修培训,显著提升了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由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李少博老师创办的博瑞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徐家南田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施工、南王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项目,积极为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做贡献。
3.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地方现代农业发展
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园林技术为例,为了更好地对接地方现代农业发展,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与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对接,联合成功申报了园林技术专业“3+2”中高职学生衔接培养模式。同样得益于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名师工作室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中职、高职、园林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商讨,历时将近半年的充分讨论,调整了园林技术“3+2”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衡水地区三农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后盾。
3.3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各类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发挥智力优势,结合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生物工程系一直做好面向三农的培训服务。2018年,李晓老师、马敬民老师先后4次为景县农牧局新兴职业农民培班学员,系统讲述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技术、小麦高产新技术等。仅2018年,教师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0余。(2)通过承接社会培训,投身社会扶贫事业,使更多的事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如2018年,陈志军、陈惠哲2位老师多次为深县就业服务局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进行授课,讲授内容主要为现代农业中的养殖、种植经验,获益达到300人。(3)以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服务社会。2018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2016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深入校企合作单位河北康宏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实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又为衡水地区涉农企业提供了专业和技术服务支持。
3.4结语
为衡水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服务,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依托自身专业、自身项目、自身资源走出了1条适合衡水、适合学院的实践之路。今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将依托更多的项目和资源为衡水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永和,姜兆全.农业高职院校为地方现代农业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16)
[2]虞凯.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通报,2017(17)
[3]王鸿政.地方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之教育能力提升研究[J].农业经济,2014(10)
[4]原二玎,田大伟,宋鹏飞.温县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思考[J].河南农业,2018(16)
作者:廖智慧 李晓 闫薇 史田田 刘欣苗 单位: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