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模式研究
一、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定义
1.创新的理念。
现代农业的核心点就是创新,现代农业创新的着重点是农业科技的创新,现代农业技术尤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发展内容,快速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建设。
2.市场化的理念。
现代农业的生产,投入于外部获取的生产要素占据了绝大部分。大部分农业产品,甚至支持生产的许多生产要素业走向市场,摇身一变为商品。不论是农产品市场还是农业生产要素市场都取得了十分繁荣的发展。
3.集约化经营的理念。
集约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本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建设在以往推进集约化经营的进程中,进行了各不相同的模式选择,如分别以劳动和技术为主的集约经营等。
4.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
现代农业的重要要求便是适度规模经营,它要求把投入的各个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整合,包括土地、资金、管理技术以及劳动力等,达到一个最佳的比例,以及最高的产出效益。
5.标准化的理念。
现代农业是一种标准化农业,农业标准化是指把整个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体系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融技术、经营、管理于一体,形成一种商品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有效形式。综上所述,现代农业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持续地改进落后经营管理方式,具有特定的经营准入标准,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集约化、科学化的创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他提倡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二、现代农业的模式及路径分析
要在国际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农业生产过程中就必须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差异化生产程度,形成规模经济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创新形成竞争优势。在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由于自然资源条件的差异、社会条件的差异以及各地农业生态类型的不同,各个地区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1.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或者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形成规模经济
这种模式的运行原则是“自愿、有偿、有序、规范”,它采用公司化运作的组织形式,由种田大户或龙头企业出面将面积巨大的分散的农民土地集中起来,在其建立的生产基地上,集中进行农业机械化种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以及产业化开发销售,规模化产销结合一条龙,形成规模效应。土地股份合作的本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入股,龙头企业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这种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那便是双方各司其职,互利共赢,从而达到科学指导下的规模生产效应。这种模式适应性强,见效快,在我国当下的农业发展环境下,龙头企业带动性的发展模式的适用地区是十分广阔的。
2.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动模式,发挥区域优势
早前在中国农业部颁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棉花、专用小麦和玉米、高油大豆、苹果、柑橘、牛奶、肉牛肉羊以及水产品等11种特定优势农产品,明确划归了35个产区。通过一系列优势的区位布局,做大做强农产品种类,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动运输流通、储藏加工等相关支撑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扩大农民相关就业渠道。这种模式针对性更强,更加适应一些有突出产业的地区,能达到优势聚焦,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可以利用以下的模式
其一就是质量农业或者叫精致农业,以更高的经济回报率为追求目的,以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结构高级化为核心,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推动力,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精尖农业模式。其二是设施农业,通过利用各种人工筑造的相关设施进行生活生存环境的调节,达到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其主要模式有三种:简易覆盖型,普通设施型以及现代设施型。三种模式类型分别使用塑料薄膜、地窖大棚乃至专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生产车间和流水线来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一系列农业活动,科技含量依次递增,农户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适用环境来进行相关的设施农业选择。还以一种比较常见的规模聚集型模式便是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指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以农业技术组装集成为载体,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一定区域内,以“三高”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对区域农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巨大的带动影响。新兴的生态效益农业模式提倡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也要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兼顾。
4.从农产品贸易的多元化出发,形成农产品的差异性供给,有如下四种模式
一是实行品牌农业模式。全面实施精品农业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基地建设,调整区域农业布局,进一步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品牌。二是加工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着重发展相关加工产业。具体表现为通过政府主导等方式引进资金技术扩大加工能力,大企业增加加工车间,小企业向专注加工企业转型,形成围绕地区主导产业的深加工产业群,产生加工产业的抱团效应,最终形成以精深加工为主导特色的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发展体系。三是农业产品感受模式。以往的农业模式主要关注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口感程度等指标,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对于农产品差异化外形的发展创新,现在餐桌上常见的彩色青椒,万圣节的巨型南瓜都可以作为这种模式的发展对象。这种对农产品外形的注重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吸引力,制造话题效应,从而提升关注度和经济效应。四是绿色农业模式。普遍意义的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加工和销售绿色食品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包括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多个方面。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热点和重中之重,是大众农业消费的趋势所在,发展绿色农业,是发展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共同需求。综上,农业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适用地区和条件,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深远的意义的。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的先进模式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现代农业建设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与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模式,并积极推广,使其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以此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
作者:李成龙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