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目前,我国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形势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就必须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此,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都密切关注的话题,因为其直接影响到人类在地球上的有效生存空间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保护,不仅能够促进地球生态环境平衡,同时也能够带来相应生态效益,因此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必须推动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提高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将具体的保护方案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实际状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要求[1]。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简化生产流程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消耗的农产品基本上是由农业区生产完成,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些农业区大多都处于我国内陆地区,比如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对这些耕地所处地形地貌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往往会过度开发,最终导致我国的农业用地资源浪费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土地盐碱化等问题[2]。此外,我国某些城市建设了规模不一的农业生产基地,导致城市地下水消耗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1世纪是各种科学技术争相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相对有了很大提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使农业生产突破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这就导致地区的生态环境收到严重影响。随着各种各样的化学肥料与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盐碱化程度越来越深,不仅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还会因为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引发自然灾害。总而言之,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会无限制地开发地自然资源,加强对空地的开垦,虽然能够增加农业用地面积,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造成水土流失,大大加速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进程[3]。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作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大国,只有不断致力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才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而如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从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方面入手。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平衡的生产体系导致农业生产人员的经济收入逐渐下降。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强化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人员是承担起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所以能否切实有效地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息息相关。只有加强农业生产人员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明确其重要性,才能确保农业生产人员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和农业生产有关部门要将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工作放到首要位置,确保相应工作人员在实施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部门可以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开展宣传普及工作,例如在电视、广播中插入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广告,提高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进行知识宣讲,使农业生产人员更加全面与透彻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前正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大力发展的阶段,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案。我国许多地区都开展了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培训,并且将农业生态与当地区域的发展相结合,促使当地农业生产人员重视起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推动该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4]。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专项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工作组,将农业环境保护知识充分渗透到培训工作中,使人们真正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2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乡企业绿色生产是我国现如今预防环境污染、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绿色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在环境受到污染之前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等待实际污染后实施纠正措施。想要坚持绿色生产,必须要协调好城乡企业综合规划和城市发展计划之间的关系,保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处理,必须坚定实施分类政策,分类之后还要对不同废弃物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相关部门应当研究除了焚化和掩埋以外的其他处置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改进提高对于可回收物品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保护与改善环境的目的[5]。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还应该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如可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沼气。沼气作为清洁能源能够完全满足农业生产工作的需要,降低能源需求的压力,同时沼气燃烧后还能作为农产品生长所需要的肥料,减少生产过程中工业化肥的使用,降低其对土地资源的污染。清洁能源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而且能够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对于农业生产过程当中的用水问题,技术人员应当从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大力进行科学研究及技术突破,同时也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节约用水意识,争取让每一滴水都能够用到实处。
3.3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立法角度解决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始终对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采取不同的标准,关于保护城市环境的相关法规更具体,相比之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这也导致在司法实践以及当农村环境遭到破坏时,缺乏立法手段的强制性保护,难以对某些问题进行彻底根治。因此,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应当梳理“环境正义”的立法理念,将环境利益放在首位。1)要严格确保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标准对等。2)相关部门要完善执法原则,明确受益城市与受损农村之间的利益关系,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保证补偿方式的科学性,确保补偿能够准时到位。3)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必须确保城乡地区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居于平等地位,对相关义务与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及划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确保法律法规能够落到实处,切实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法律支持。此外,在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关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内容应该进行单独规定,并细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等具体规定。另外,还应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及农业生产规划,采用针对性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因地制宜地对各种污染进行防控。例如土壤污染方面,每个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不尽相同,导致土壤污染的原因和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应当积极采取科学手段加强对土壤结构的监测和控制,尽快补充环境监测、化学污染等方面的立法空白,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结语
现如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对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对推动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符合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要求,因此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此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先进生产设备的研发,设计合理的生产方案,采用绿色、节能、可持续的生产模式。相应的执法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或者过度开发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严厉惩罚,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刘新彩,蒋冬荣,等.简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7):49-50.
[2]方静.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体会[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9):82.
[3]韩孟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20(02):16-18.
[4]邓学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新农业,2018(23):62-63.
[5]潘学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6):66.
作者:郭晓雨 单位:锦州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