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
摘要:大气环境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检测技术,对大气污染的种类和浓度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本文对大气环境监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策略,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影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态环境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农业生态大气环境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田生态环境的好坏。围绕空气和环境的污染物含量,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对污染物的浓度实现有效的观测和分析,对环境影响的过程进行检测,能让大气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持续降低。根据相关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让大气环境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大气环境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大气氮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气氮沉降与农田生态系统有着极其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农业、交通等行业对化石燃料消耗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农业技术日渐革新,化肥、农药等在农田土壤上的投入量越来越大,人类排放活性氮量不断地增大。我国东南部是世界三大氮沉降的集中区之一,不过近20年来,我国高氮沉降区正在由东南向西北逐步蔓延。农田生态系统与大气氮沉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张修峰通过对上海地区5年连续对大气氮湿沉降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上海地区大气氮湿沉降年均输入量为58.1kg/hm2,相当于施入尿素124.5kg/hm2。这部分氮沉降可以返还一定的氮素给土壤,有利于农田氮素的保持。随着氮肥施用的增加,氮素气态损失在增加,大气氮的沉降量也随之明显增加,大气氮沉降已成为补偿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沉降和施肥形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氮素持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化肥消费国。人类活动产生的氮进入到陆地生态系统中,将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产生过量的氮,最终通过淋溶和痕量气体排放的形式,增加了氮的损失。氮沉降到土壤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作物生物量都会发生变化。氮沉降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生物量,改变土壤的透气性,从而增加土壤呼吸速率。但是过量的氮添加会导致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反而减小了土壤呼吸速率。
(二)大气磷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植物体内所需要的磷主要从土壤磷库中获得。大气沉降是土壤中磷的重要来源。随着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含磷化合物激增,大气磷沉降呈迅猛增加趋势,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加重。适当的磷能增加花生等作物的根瘤固氮供氮量及供氮比例,降低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依赖,但过量的磷沉降不利于氮、磷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提高。磷沉降可以提高耕层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增加有效磷含量,使有效磷在土壤耕层大量累积。但是土壤中有效磷的存储量并不会随磷沉降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水平。土壤中磷在供需方面要达到平衡。过量的磷沉降只能增加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不能增加土壤有效磷库。不合理的超量施肥,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磷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成为协调作物高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环境友好的关键所在。
(三)二氧化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与能源消耗有关,它的排放首先污染大气,然后降落到地面,从而污染土壤。二氧化硫进入土壤后会使土壤pH值下降,但土壤较强的缓冲性能使pH值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硫进入土壤后被吸收、转化,其在旱土中以SO42-形态稳定存在,并在湿土中进一步转化为其他形态或者被微生物利用。二氧化硫的刺激作用使土壤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增加,但在长时间高浓度二氧化硫的胁迫下则会改变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四)颗粒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农业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站点之间差异较大;不同农业区周边的污染源排放类型、排放强度和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区及周边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大气颗粒物聚集为其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的颗粒物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细颗粒物负载的重金属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叶菜类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的积累。大气颗粒物对水芹和白菜中Cd、As的累积贡献高达78.3%、99.3%。随着大规模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悬浮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已成为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畜舍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饲料、粪便、皮屑、毛发等,其表面附着有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但严重威胁畜牧场工作人员和家畜的健康,还导致周边大气环境的污染。在严峻的疫病防控形势下,动物健康与经济效益仍存在较大风险。空气颗粒物作为一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往往容易被忽视。
二、对于大气环境检测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检测现场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中,一些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自身经验不足,对监测工作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对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和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软件的设备没有进行有效的维护,那么大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还会严重影响大地环境监测的质量,对开展大气环境的保护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能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方面不合理,在能源获取的过程中,是以煤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层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我国在化石燃料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化石燃料没有得到充分的燃烧,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大气层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这些有害气体对地球的臭氧层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从而产生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气环境监测经费存在不足
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而受到限制,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时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或者设备存在老旧等情况,会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策略
第一,要完善大气环境检测标准,提升大气检测的质量。第二,要减少燃煤污染。在工业生产之中,要采用染煤脱硫技术。用天然气和液化气来取代燃煤的情况;加强财政的支持,进一步发展光伏发电,减少燃煤发电的比例。第三,要进一步改进工艺技术。采用密封循环的方式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提高对燃料的综合利用。比如燃煤电厂的废渣废料,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第四,要加强对居民区污染源的进一步管理。比如对公共浴池在燃煤加热方面要改为用燃气加热。第五,要提高专项经费支持,不断更新设备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四、结语
大气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修峰.上海地区大气氮湿沉降及其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099-l102.
[2]孙洪欣等.大气颗粒物对水芹和白菜可食部位铅镉砷累积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9):3568-3575.
[3]杨娜.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19(25):39-40.
[4]赵婷.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6):45-46.
王丹丹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