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打造地域特色农业电视节目
摘要:根据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两小时以上。看电视是当代农民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农电视节目存在广阔的市场,值得任何一家电视媒体精心策划挖掘。
关键词:打造;地域特色;农业电视节目
根据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两小时以上①。看电视是当代农民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农电视节目存在广阔的市场,值得任何一家电视媒体精心策划挖掘。宜昌三峡电视台是宜昌地区唯一一家覆盖宜昌全境的电视台,自2004年开办对农电视节目至今,在这些年的摸索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地市级电视台在山区丘陵地带办好对农电视节目的一些经验。
一、摸准农民受众的收视需求
农民朋友通过电视节目,除了希望获取新闻信息或者娱乐消遣外,还希望获取的主要信息主要有四类,即宏观类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实际操作类信息(种植业和养殖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市场类信息(农产品价格、销路、需求等信息)、科学知识类信息(科学常识、文化教育知识等)。从这四类信息入手,是办好对农电视节目的基础。
二、对农电视节目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我国虽然有八亿农民,但对农电视节目少,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农电视节目的投入少。电视节目一般是高投入才有高产出,但由于对农电视节目的采制成本高,在形成品牌之前的广告附着率低,致使对农节目的投入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物力都不宽裕,最终影响节目质量。所以要想把对农电视节目办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特别是在节目开办之初,除了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外,媒体自身也应在对农宣传中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投入,提高节目质量,打造品牌,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商的注意,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三、如何提高节目质量,打造对农电视节目品牌
在一次乡镇采访之行中,一位镇长谈到他自己也是对农节目的忠实观众。他认为好的对农电视节目应该首先从“趣、技、利”三个字入手,笔者深以为然。
(一)趣:对农节目要做出趣味无论谁看电视,都不希望看到的是板着面孔的说教,更何况农村电视受众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对于纯科普式的电视片缺乏收视兴趣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无论是讲述新闻事件也好、还是传播致富信息也好,甚至是法律知识的普及,都一定要在趣字上下功夫。首先,我们可以开设专门讲述农村趣闻趣事的特色版块。宜昌三峡电视台对农栏目《垄上行》开设《垄上新鲜事儿》版块,就是专门报道宜昌农村趣闻趣事的子栏目。比如该版块曾报道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白溢寨“暑天冰穴”奇观,节目主持人现场探寻当地三伏天洞穴结冰的奇异景象,这种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趣事,农民朋友自然爱看。其次,一些本身不具趣味性的选题,我们则通过编导策划,营造出有趣的细节。比如我们曾经拍摄一期种植双孢蘑菇致富的典型,旨在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个新的致富门路参考,但选题本身科技性有余,趣味性不足,该如何吸引农民观众的目光呢?摄制团队前期了解到,这种蘑菇的种植原料以牛粪为主,但在这上面做了一个生活化的编导:节目一开场,外景主持手拿着箩筐、肩荷锄头,哼着刘欢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四处捡拾牛粪!贴近农村的生活化的场景一下子便抓住观众的眼球,以至节目播出两年后,还有观众遇着外景主持后说:下次种蘑菇把我带着啊。
(二)技:对农节目要为农民朋友送知识送技术在铺天盖地的新闻和综艺节目之中,要让农民朋友关注对农节目,就必须增加节目对农服务的力度。农村电视受众绝大多数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医疗卫生知识方面的不足。通过节目,用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普及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对农电视节目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宜昌三峡电视台《垄上行》在春天编播季开设了《农资大调查》子栏目,由外景主持和专家、执法人员、农民朋友一起,查假劣农资,教农民朋友如何识别购买放心农资,节目每播出一期,就接到大量的热线,有的咨询相关内容,有的反映身边的问题。栏目还专门成立了农业专家团队、律师团队、医疗卫生专家团队,在接到观众的相关问题后,根据不同内容,有的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互动,有的把专家即时解答反馈给观众,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则摄制成节目播出,让更多的农民朋友知晓了解。
(三)利:对农电视节目要让农民朋友从中获利农村的人均生活水平低于城镇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几乎每位农民都心怀致富梦想,但他们很多人不是没有资金就是没有好的门路,因此,对农电视节目应该为他们牵线搭桥,为他们的致富之路提供便利。宜昌三峡电视台《垄上行》开设的《致富英雄传》子栏目,专门讲述农村致富典型、致富带头人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往往成为其他人模仿的捷径。我们曾经播出一期养殖蜈蚣致富的节目,由于投入少,市场需求大,效益显著,节目播出后热线不断,很多人经过栏目牵线搭桥,最后与致富典型达成合作,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而通过栏目热线,搭建供销平台,我们更是帮助蜂农销售蜂蜜上万斤,帮助蔬菜专业合作社寻找超市完成农超对接,这样的能让农民朋友得利的节目自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对农电视节目需要注意的几点
在这些年的农业电视节目采编工作中,笔者也注意到,要打造一档好的对农电视节目,以下几个方面不能忽视:
(一)采编人员要了解“三农”如今电视采编人员多从院校毕业,鲜有农村生活经验,在采编过程中,很难得到融入并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最终造成节目贴近性差,可视性差,从而影响节目的品牌打造。因此,对农电视节目的采编人员必须多下功夫,上至中央对农政策,下至各地农业特产、风俗习惯,都要认真了解,这样在采访或接待中,农民朋友才没有距离感,才能真正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也才能做出好的对农节目。
(二)采编要细心,要实事求是,不误导农民大多数农民朋友面对摄像机镜头都会紧张,采访过程中涉及品种、数量等细节都要认真核实,节目做到实事求是,不误导农民。
(三)要整合各种传播手段,让节目发挥最大效益宜昌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说,特殊地域条件对电视传播最大的影响就是收视覆盖。在宜昌山区,三分之二的农户没有有线网络,无法通过有线电视收看本土节目。针对这种情况,宜昌三峡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的破解方法之一,是把活动办到田间地头、办到农民朋友身边,最终实现离播覆盖,从而增加栏目影响力,完成品牌打造。自2009年底以来,栏目把“《垄上行》送温暖走进县市区”作为一种常态活动运作。该活动与各县市区“三下乡”活动相结合,除了给农民朋友送去文化、科技、法律、医疗卫生以外,还现场为贫困群众捐赠财物,活动不仅深受农民朋友好评,也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配合和赞赏。目前活动既成为各级政府对农工作的另一种平台,也成为栏目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而随着“三网合一”工作的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我们节目已经能够让农民朋友通过互联网、APP随时收看,更通过微信公众号,在乡亲们之间形成了良性传播。
四、结语
以上为一家之言。农村山清水秀,农民朋友质朴善良,农业电视节目只要用心做的话,成片效果好,生活气息浓,贴近性强。相信只要每位对农电视节目从业人员多加思考,勤于探索,加大学习与交流,对农电视节目一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潜力,最终形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新局面。
作者:李元桥 单位: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