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生态论文 > 农业生态补偿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农业生态补偿实践的现状与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09 20:31:00人气:440

[摘要]为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综述河北省针对农业水资源、农业生产与污染、山区农业环境保护实施的生态补偿实践,分析指出其实践中主要存在区域生态协调机制缺乏、生态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无差异化和补偿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生态协同综合管理体制,开辟多元化生态补偿途径,制定区域差别化补偿标准,加强社会化的生态补偿监督评估,形成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业生态补偿;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河北

1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实践

1.1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

河北省内环北京和天津,京津两市75%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来自于河北省,因此,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对河北省和京津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3]。2008年,河北省在子牙河流域5市实行跨市断面水质监测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凡是跨市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超标,按不同等级扣缴相应款项,所扣缴款项全额用于补偿下游受污染地区水生态环境损失以及全省水环境的质量改善。2009年该项政策推行至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被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省级全流域补偿试点[4]。另外,安新县在白洋淀内开展“以奖促治”工作,从县财政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补助保洁工人工资,建设垃圾收集点和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改造生态卫生厕所,成立水上打捞队,清理水面垃圾,通过奖励补助的方式促进水污染治理。衡水实施了“一提一补”政策,即灌溉水水价以电计量,每小时每千瓦电提高价格0.2元,财政部门补贴0.1元,然后将财政补贴资金和水价提高部分作为节水调节基金,按承包地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5]。

1.2农业生产及污染生态补偿

河北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接近极限,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正是这些生产资料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而直接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针对上述问题,河北省贯彻实施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即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改革工作,对农民直接进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仅2018年就发放68.4586亿元。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的农机购置补贴发放,2018年新增购置机具4.2万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补贴费用达12.311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达1290万亩,给予补贴1.9028亿元。“粮改饲”结构调整面积为130.8万亩,为饲草生产合作社、加工企业、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户等提供的补贴达2.18亿元。对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区开展休耕制度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农艺节水措施,实施耕地休耕面积200万亩,并给予耕地轮作休耕补助10亿元[6]。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资源生态保护上,河北省支持建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县,创建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培育家庭农场,扶持合作示范社,支持绿色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开展草原禁牧、草原保护、农作物秸秆还田、渔业增殖流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动物疫病防控等项目,支持资金达97.1548亿元。此外,河北省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一方面,举办全省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班、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更新培训班、农业资源保护技术培训班等各级各类技术培训班,遴选农技推广骨干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另一方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括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同时,组建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面向京津冀地区公开遴选确定了小麦、玉米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为切实发挥创新团队的科技支撑作用,确保农业财政资金项目聚焦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聚焦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发挥了极大作用。

1.3山区农业生态补偿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南衔河南、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其中山地面积902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是河北省最主要的地貌单元之一。河北省为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跨区域生态补偿方面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退耕还林工程始于2000年,首先在张家口、承德地区进行试点,逐步推广至河北全省。张承地区完成的退耕还林绿化面积为3555万亩,完成草地治理总面积为1950万亩,森林覆盖率平均增长3.77百分点,改善了两地的沙化情况,优化了生态环境。政府对退耕还林地区开展资金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公顷补助粮食2250公斤,折合资金3150元,生活补助费300元,共计3450元/公顷[7]。同时,张承两地开展了“稻改旱”项目,就是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等耐旱作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作为生态受益市的北京,按照8250元/公顷的标准给予农民补偿[8]。

2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生态协同机制缺乏

河北省在水资源的生态补偿上走在国家前列,尤其是跨市断面水质监测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的实施,使河北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过这种生态补偿只是在省政府协调下,存在于各地市之间,横向与相邻5省2市之间联系不足,而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环境恶化绝不仅是一个地市的问题,沿水流域乃至周边区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应成立区域生态协同综合管理部门,研究制定相应制度,实施监管。

2.2生态补偿方式单一

安新县的“以奖促治”、衡水的“一提一补”、张承两地的“稻改旱”项目,都体现了河北省当前的农业生态补偿仍然是以现金补偿为主要途径,这种单一的补偿形式,极易造成项目结束后,农户无法适应收入减少的生活。例如“稻改旱”项目,长期来看,补偿真正的核心应该是补偿结束后,稻改旱农户能找到既获益的、又能节约水资源的替代产业,达到既有高的经济效益又有好的生态效益,使“外界输血”转化成“自主造血”。

2.3补偿标准无差异化

为使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能在实施时最大化地发挥效用,还应考虑地区差异、生态补偿功能区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在价值分析基础上确定补偿的依据,包括确定经济补偿强度和补偿的主客体。对此,夏书培等[9]从河北省、生态亚区和各县市3个方向计算了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解决了补偿多少和谁应该补偿谁的问题,达到了量化生态补偿迫切程度的目的,从而可以构建出适用于河北省的补偿标准等级划分和权重选择,可作参考。

2.4生态补偿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生态补偿成效不明显,部分原因在于缺少公众或第三方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监督评估,这也不利于反馈补偿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偿的方向。因此,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生态补偿政策和实施的监督作用,并及时将评估结果用于相应政策的调整。

3小结

农业生态补偿对解决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10]。目前,河北省的农业生态补偿还存在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形式单一、“输血式”补偿、区域生态协同机制缺乏等问题,今后需要建立区域生态协同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多元化农业生态补偿途径,形成高效率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要素和人员的合理配置与流通[11],实施“造血式”补偿模式,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和加强社会化生态补偿效果监督评估机制,形成农业生态补偿长效保障机制,实现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东海.国内外农业生态补偿的实践[J].河南农业,2016(10):23-24.

[2]刘璇.金融视角下河北省农业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6.

[3]杨莉英.河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49-50.

[4]逯飞,杨哲明,黄云飞,等.生态补偿制度研究[J].河北环境科学,2011(增刊):46-48.

[5]甄鸣涛,王军.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阶段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7):476-478.

[6]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方案(冀农业财发[2018]65号)文件[Z].河北: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财政厅,2018.

[7]郭平,蒋秀兰,张新宁.河北张承地区农业生态补偿的博弈论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6):1524-1527.

作者:赵昕 吴子龙 吴运东 张浩 单位: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