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生态论文 > 农业环境污染状况与化解途径

农业环境污染状况与化解途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16 16:56:00人气:380

本文作者:赵明、赵瑞萍、赵亮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农业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坏2个方面[1]。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三废”以及农用化学物质进入农田,导致农作物和环境之间失去平衡,使农畜产品减产、品质变差,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所以,保护农业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

1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现状

山西属中西部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带,农业生产立地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较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幅度缓慢[2]。人口稠密的6大盆地自然植被已经基本为农耕作物所取代,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加之长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3]。工业和生活“三废”的排放已造成局部地区农业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处于粗放失控状态,对省内江河水系和土壤构成持续性的破坏和威胁,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不合理使用造成污染日益突出,形成了潜在的农业环境危机,制约了山西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山西省农业环境状况,对保证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业和生活“三废”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和生活“三废”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这是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和生活“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在没有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4]。山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居高不下,2008年全省烟尘排放量全国第1,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全国第3,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5。由于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2],超重型产业结构使得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多,煤炭、化工、冶金、电力等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70%以上[3]。1990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870亿标m3;2009年为23692.9亿标m3,是1990年的4.87倍[4]。大量能源燃烧的废气超标排放、民间燃煤废气的低空无组织排入及交通运输业排放的废气[5],使山西省农业环境承受着工业“三废”排放污染破坏,严重恶化了环境质量,给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越来越多,这些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农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肥力,妨碍作物生长发育。随着城市环保门槛的提高和环保执法的日趋严格,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或藏身于农村,造成环境污染正向农村蔓延。例如,汾河是山西省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3.974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流域1437家工业企业的经济总量占山西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2008年汾河流域71%的河段仍处于重度污染状态。近千家企业源源不断地向汾河排污,“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已成为上一辈人的记忆[6]。

2.2乡镇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资金缺乏,设备简陋,技术工艺落后,不注重长远利益,盲目布点,乱开乱采,靠资源的成本优势来维持产品的竞争力。乡镇企业布局比较分散,污染点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容易引发高密度的农业环境污染,有巨大的危害性。

2.3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在现代农业中,虽然化肥和农药投入对保障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合理或过量施用会造成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7]。

2.3.1化肥

山西省农田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化肥施用量却逐年的增加。2012年山西化肥需求总量(纯量)为103.386万t,其中,氮肥用量为61.506万t,磷肥用量为28.667万t,钾肥用量为13.213万t[8]。虽然化肥的施用对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很大作用,但由于化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和农作物养分失衡。同时,大量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通过土壤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污染水体、土壤。

2.3.2农药

山西省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0.898万t增加到2010年的1.046万t,增加了0.148万t[9]。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危及人们身体健康;同时农药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重金属等物质,对大气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高毒、高效、高残留的化学药品滥用,更是危害深远。

2.4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利用

农业废弃物包括种植业的秸秆和集约化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废弃物。

2.4.1秸秆

山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数量大、种类多,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还有豆类、油菜、其他谷物杂粮、棉花等10多种。据统计,2009年,全省秸秆年生产总量达l900万t左右。其中,小麦、玉米秸秆占总量的52.5%[10]。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致使农民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因为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作为废弃物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还严重威胁着交通运输安全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据环保部门卫星环境应用遥感监测结果,2011年秋季全省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74个,相比2010年增加了52个,同比增长约236%;相比2009年增加了16个,同比增长约27.6%。山西省的秸秆焚烧火点总数已位居全国火点总数的第7位,秸秆禁烧形势不容乐观。

2.4.2畜禽粪便

山西省畜禽养殖发展迅猛,但传统、分散、高密度的饲养方式仍占较大比例,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不高。2009年末,山西省存栏生猪530万头、牛90.6万头、羊747.7万只,家禽存栏6216.9万只,年产粪便达76万t。且散养户数量庞大,绝大多数养殖场和散养户没有污水粪便的处理设备和相关处理技术,往往随意堆弃或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水库、土壤等农业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3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探索建立“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从根源上杜绝农业污染的发生。山西省已采取一些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污染治理,以使农业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3.1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提高领导环保意识

搞好农业环境关键在于各级市、县(镇)政府重视及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加大农村生态环保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投入,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资金投入,对农村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染物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补助。政府资金实行奖励和补助相结合的投入方式,加大“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重视、支持农业环境污染调查处理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风气。

3.2加强保护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完善法律法规

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在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期间,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类学校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防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环境意识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贯彻执行《环保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颁布实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法治理农业环境;根据环保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机构[11];同时还应尽快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

3.3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

3.3.1工业和城市“三废”污染防治

(1)乡镇企业污染控制。首先,要做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其次,要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好乡镇企业布局。乡镇企业污染控制应遵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加强环境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保护资源,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深度开发等手段来实现。(2)城市及工业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及污染防治。应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做到化害为利、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3.3.2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防治

应研制高效、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科学防治病虫害;开发和推广新型化肥,强调有机、无机肥并重;限制盲目发展地膜,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用法律、经济手段鼓励废膜回收。

3.3.3农业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1)农作物秸秆废弃物污染防治。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禁止焚烧秸秆;推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如加工饲料、配制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覆盖免耕技术。(2)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指导养殖业由分散向集中合理布局,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作肥料,推广大中型养鸡场鸡粪饲料化技术。

3.4加强环境污染定点监测监管,完善机制

以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契机,加强对山西省农业环境有影响的重大污染源调查和定点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的组成、发生特征、影响因素和生态破坏程度。一是构建和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二是建立养殖业环评监测体系,加强对养殖企业的归档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实施生产各环节的监控;三是建立完善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形成监测网络,提升监测检测能力,切实有效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四是加快建立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

3.5依靠科技进步,节能减排

山西省6大传统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工业的95%以上,应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环境治理项目,加速科技成果在环境污染中的转化和应用。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节能领域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根本上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3.6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核算、循环利用、降低消耗、增加效率、提高质量和减少污染等,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行。山西省应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清洁能源区作为今后环保发展的重点,清洁能源区的建设要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规划,尽快培育清洁、高效、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清洁能源产业。

4结语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山西省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对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开发、利用、保护和重新培植资源与环境的动态过程中来实现,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12]。只有在政府作出科学决策,以及激发公众积极广泛参与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现代生态农业走高效集约环保型发展之路,最终才能实现山西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