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生态论文 > 干旱影响农业生态论文

干旱影响农业生态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03 06:44:00人气:391

1干旱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

作物具有一定的生长特性,在各个物候期的需水量存在差异,因此干旱的发生时期不同,对作物影响方面和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此外,干旱的发生也会对加速或延迟物候期,从而改变作物的生长时间。拔节期干旱胁迫对小麦叶片影响最大,抽穗期干旱胁迫对茎秆影响最大,开花期干旱胁迫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最大,开花后持续干旱则主要影响千粒重。抽穗期之前根、冠同步生长呈正相关,之后则变为负相关。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可以作为计算各个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的重要工具。Zhang等利用Jensen作物水分生产函数,通过对华北地区不同地区开展的针对冬小麦的水分控制试验计算各个物候期的水分敏感系数,发现作物生长中期(抽穗、开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开花至成熟是小麦一生中耗水的高峰期,也是小麦一生中第2个光合作用高峰,小麦产量的70%以上来源于开花后光合产物。冬小麦开花后轻度的干旱胁迫能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而获得高产;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处理开花前虽然光合速率较高,但开花后却急剧下降,造成灌浆受阻、产量降低。而王石立则在考虑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生长模式,并与不同水分处理的实测值的误差在10%左右,将有助于实现不同阶段干旱对冬小麦最终生物量的影响评估。就干旱对冬小麦物候期长短的影响而言,前期干旱会明显缩短籽粒灌浆过程,灌浆峰值较水分适宜时低。即使前期供水适宜,孕穗、抽穗、灌浆连续缺水,也会明显缩短灌浆持续时间,出现早衰现象,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导致减产。对玉米而言,Igbadun等利用多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都验证了在开花阶段的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抽雄―灌浆中期,恰为营养转向生殖生长,同时进入开花授粉阶段,达到灌浆高峰期。这期间作物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茎秆和叶片等的大量营养物质需向籽粒转移。干旱胁迫对作物同化物质积累和储藏极为不利,进而影响营养物质传输与再分配。水分充足条件下,茎秆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大,有限供水次之,而重旱胁迫下,茎秆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小且迟缓,由此影响到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杨国虎等通过不同的水分处理,发现干旱条件下在大喇叭口期―乳熟期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对于获取较高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具有很大作用。就干旱对玉米生长期时长的影响而言,陶世蓉等利用大型防雨设备池载,在玉米的不同阶段设置干旱情景发现,生育前期遇到干旱胁迫将使生育进程明显延缓,严重干旱时可使抽雄和吐丝期滞后,导致成熟期推迟,最终影响产量。白丽萍等发现,由于玉米生育前期遭受干旱胁迫,将致使生育进程明显延缓,严重干旱胁迫可使抽雄、吐丝期平均滞后4天左右。

2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方法

干旱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2种方式:对历史干旱影响过程进行分析或通过设定干旱情景进行研究。国内外关于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2类:农学试验方法和机理模型。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内生长特性有所差异,对光照、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要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农业研究中通常通过在作物生长的某个特定阶段,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来分析作物的各种反应。

2.1农学试验方法

在农学试验中通常采用梯度水分供应的方式,在不同的水分供应条件下测定作物某些特定指标值来反映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水分控制试验一般采用盆栽、池栽等方式进行。盆栽是农学试验的重要手段,高素华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抽雄期玉米叶片光化效率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抽雄期前10天将盆栽的玉米移入人工气候室中,保证除水分条件之外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开始土壤水分控制,将土壤水分设为5个等级,分别为占田间持水量80%(对照试验)、60%(轻度干旱)、50%(中度干旱)、40%(中重度干旱)、30%(中度干旱)。在每个气室均有5个水分处理,水分处理为4个重复,土壤湿度由80%降到处理30%,在不同温度下光化效率可降低1%~8%,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减幅达80%左右。盆栽试验较为限制作物根的生长空间,难以推广到大田作物,池栽则最大可能还原大田的实际生长条件。白丽萍等[37]采用池栽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每个实验池面积4m2,深1.5~2.0m,四周用水泥层隔离,池内利用铝管分层测定土壤含水量,播种时每池浇灌相同水量,在三叶期―成熟期进行全程水分控制,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计算分为3个等级。并用大型活动遮雨棚隔绝雨水。通过测定株高、茎粗、产量等要素分析不同干旱条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无论轻重均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所阻碍,重旱在生育前期就已表现,轻旱则在大喇叭口期后才予以呈现,继而导致玉米生物产量大幅降低。农学试验依然是当今干旱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干旱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各个方面,试验结果较为可靠,在试验区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推广性。但是,农学试验一般需要1个或多个生长季,耗时较长,并且在大尺度上开展难度较大,具有明显的时空局限性。

2.2作物生长机理模型模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作物生长机理构建的作物生长模型已成为研究干旱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手段。作物生长模型可以模拟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过程,输出模拟的作物产量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指标(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等),可以较好的模拟作物在受到包括水分胁迫在内各种环境下的生长过程。作物生长模型可以模拟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对生长影响的各个方面,包括降水、水分入渗和再分布、水分蒸发与吸收以及干旱对作物生长和产量胁迫的过程,定量描述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较好地体现作物对水分不适的反应。Lal等[42]利用CERES模型,模拟了印度西北部未来气候缺情景下水稻的生长状况,发现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能通过CO2浓度的升高而减弱,经减产达到20%。O’Neal等利用CERES-Maize模型研究降水的时空分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宋艳玲等则利用WOFOST模型,模拟了1961―2000年干旱对中国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61―1980年干旱使中国冬小麦平均减产4.6%,使北方冬麦区平均减产12%,并揭示了中国北方春季降雨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模型在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影响方面的模拟精度,相关科学家进行了验证和改进工作。Jamieson通过试验验证了SUCROSE、CERES-Wheat、AFRCWHEAT2、Sirius、和SWHEAT模拟干旱条件下冬小麦生长的精度。Ewert等[46]通过试验与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干旱对于春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探索提高模型反映CO2浓度升高与干旱共同作用的能力。作物生长模型建立在对作物的生长规律掌握和量化的基础上,但是,农作物的生长受包括温度、水分、养分等诸多因素影响,影响机制较为复杂,现阶段作物生长模型不能将所有的因素考虑周全,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并随研究范围的扩大而增大。

3应对干旱的优化灌溉策略研究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为因素占主要地位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较为突出。为应对干旱等不利因素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各种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抗旱品种的研制与推广、改变种植结构以及采取包括兴修水利设施、节水优化灌溉以肥养水等各项农田管理措施等。在诸多干旱应对措施之中,节水优化灌溉技术则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为直接、显著的抗旱方法,且尤其适用于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优化灌溉不仅能提高抵御干旱的能力,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需水规律,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并非全生长期都要求土壤湿润才能稳产高产。因此,通过提高对水分较为敏感、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的灌溉量,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Choudhury等将小麦的生长期划分成3个阶段,通过分析每个阶段的需水特点,最终得到合理的灌溉策略。Erdem等在土耳其对西瓜进行灌溉试验,发现西瓜生长过程中的开花阶段对水分胁迫的影响最为敏感。Li等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中国吉林玉米、大豆、高粱的水分敏感期。此外,相关学者还以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等监测作物体内含水状况的指标为工具制定了应对干旱的合理的灌溉方式。Yazar等提出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当玉米的CWSI达到0.33时需要对其进行灌溉。Alderfasi等在美国试验得到了小麦的无水分胁迫基线,用于计算CWSI监测小麦的生长以及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Orta等在美国进行西瓜灌溉试验,试验得到CWSI,发现作物水分胁迫指数与西瓜的产量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得到整个生长季CWSI的平均值为0.41时,可以得到最大的产量。作物生长模型已成为水分管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作物生长模型可以根据水分胁迫的程度灵活的控制灌溉量,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水分胁迫的适应性研究。Bryant等利用EPIC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不同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Rinaldi等[56]利用EPIC模拟意大利向日葵在不同的灌溉策略下的生长,结果表明开花期为最需要灌溉的时期,并且认为250~300mm的灌溉总量可以得到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Panda等利用CERES-wheat模型制定了印度小麦生长的最优灌溉策略。Singh等利用试验结果对CERES和CropSyst模型模拟水分和营养元素对小麦的共同作用的能力进行验证和提高,扩大了模型的应用范围。现阶段依靠农田实地试验和生长模型模拟开展的节水灌溉研究多集中在提高重要时期的灌溉效率方面,干旱发生后如何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降低损失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也多集中在站点尺度上,在区域或更大尺度上开展的研究将更有利于为水资源的区域利用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整个地区抵御干旱的能力,降低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4总结与展望

农业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作物产量的升高,农业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作用越来越大。农业生态系统物种较为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发生的频率、等级逐渐升高,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已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农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国内外在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以及合理的农田水分管理方面。在此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2类:农学试验方法和机理模型模拟。基于农学试验,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拟模型,在不同尺度上开展干旱对作物生长影响是当前研究的趋势。掌握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机理,通过试验、模型等方法研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策略是发展节水农业的新途径。此外,目前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微观农作物生长、农田尺度等较小尺度上开展,针对区域及更大尺度上的研究较少;研究一般依托历史数据或人为设定情景开展,缺少干旱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研究多集中在单次干旱过程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现今,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在区域尺度上分析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已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者:刘明 吕爱锋 武建军 李小涵 王前锋 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