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农场旅游农业生态论文
一、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现状
海林农场作为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12个“旅游名镇”之一,在农场旅游资源的发展上相对靠前,是旅游资源丰富的中小型农场,直属于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其地理位置优越,向南靠近美丽的镜泊湖,向北临近“中国雪乡”―双峰林场,一直有“林海雪原”之美誉。基于自身优势,海林农场修建了新海林公园、创新广场、三岛湖和绿色长廊和一系列集发展、科研和旅游一体化的景点设施,如糖甙厂、圣澳牛场、农业科技园、畜牧观光园、种子试验园、林海植物园和山水园林式度假山庄、新型的“北欧”园林式小城镇等景观。经过海林人的不断努力,海林农场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成为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如今,海林农场已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但是海林农场并未因此而止步,为了迈向更高的台阶,其依托天然美丽的田园风光不断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设计,开创了特色的园林式建筑;加强基础设施及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42%;建设绿源沼气站,创造了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宜居城镇内在品位。被国家旅游景区评审委员会评为“AAA级北大荒度假村”,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建设部等单位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海林农场的接待能力在不断提升,来访游客也在不断增多,2009年游客数量便增长到近3万。与此同时,海林农场正在开发新的农业旅游景观,计划到2018年,海林农场将建成国际会议中心,与海南博鳌齐名,并建成美丽的北欧园林城镇,实现跨越发展,跻身于国际化行列。2011年8月25日~26日,中央党校关于“创新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暨‘海林模式’高层研讨会”就是在海林农场召开的。
通过对600人进行调查,总结其几大优势包括:一是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由于地处北方,季节变化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观光景观类型各异,加之地处双峰林场,原始森林广泛分布。海林农场还拥有独特的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高科技农产品栽培等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市场极其广阔。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海林农场在扩大农业生态旅游规模的同时,不断完善农业生态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多栋别墅及别墅级旅馆、15栋农家住宅楼和10户家庭式宾馆。同时,山上还在修建宾馆以及多条通向各景区的公路。这些基础设施为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优先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突出。海林农场在经济发展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农场率先打响了开发寒地沼气的第一枪,勇于尝试将牛场的牛粪尿和工厂污水用于生产沼气和有机肥,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央视新闻曾对海林农场在低碳经济和循环发展中取得的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效果进行报道,为其他农场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四是创建自有品牌,明确景区分类,提升接待能力。海林农场自2007年起就将旅游产业作为其今后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并且把“北大荒北欧度假村”作为主打品牌。作为黑龙江省单体最大的进口奶牛生产繁育基地的圣澳合作牛场,仅奶牛存栏的数量就有3500余头,不仅生产能力有余,其作为旅游观光的潜在能力也是圣澳一笔不小的资产。因此,农场的景区发展划分应该在注重规模的基础上设立以“观赏奶牛”为主题的现代畜牧业观光区、在有机作物多种化的基础上设立以“感受有机农业”为主题的有机作物采摘区、在保存自然景物适当人工雕琢的基础上设立以“领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双峰山庄休闲和会议区、在倡导绿色循环经济的目的下设立以“鉴赏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循环经济展示区、在体验风俗风情发展旅游的基础上设立以“体验北欧风情”为主题的欧式新农村度假区、利用电影电视的呼应效应设立以“参观《闯关东(2)》主场景”为主题的影视观赏区六大景区。
二、海林农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对农场资源的开发情况而言,海林农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仍然起步较晚,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并没有充分得到开发。农场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季节差异变化大,旅游开发难度增加
海林农场地处北纬44°15′~44°25′之间,为中高纬度,季节差异变化较为明显,旅游开发的难度增加。冬春季节冷而干燥,夏秋季节暖而湿润。多数游客都喜爱在气候相对怡人的夏秋季节旅游,冬春季节游客较少,这就使得许多旅游资源会闲置,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主要局限在牡丹江及其周围地区,是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宣传,导致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与游客数量不成比例。
(三)对外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前来旅游参观
铁路是目前我国游客外出旅游大众化的交通方式,而黑龙江省的铁路主要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其他城市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其车程根据距离的远近从1小时到10几个小时不等。对于黑龙江省众多的农场而言,前往还需进行转车,而海林农场即是如此。虽然海林农场内部经过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已经有所改善,但只是局限在内部的公路上,铁路的运输状况还是不容乐观,依然远远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面对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主要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一)多元开发,发展四季旅游
由于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明显,海林农场应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开发。如利用春季温和的特点增加对林木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等观赏项目的开发;根据夏季高温炎热的特点,大力开发冲凉、河流漂流、浴场洗浴、休闲垂钓等项目;利用秋季温凉收获的特点,主营有机采摘、农家收割体验、古树名木等项目;利用冬季严寒、气温低等特点,大力开发滑雪、树挂、冰雕等具有北国风光的项目,最大限度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建设“四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二)重视宣传,提高海林农场知名度
海林农场应重视广告和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尤其是海林农场的网站及其宣传画册来加大宣传,大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看点,更好地吸引游客。同时,增加与周边其他旅游城镇交流合作,整体规划并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旅游线路的开通,不断提高海林知名度,向东三省甚至全国推介和展示海林农业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三)加大品牌的开发建设
海林农场应该在大力发展“北大荒北欧度假村”作为主打品牌的基础上,打破品牌单一化的不足,加大品牌多元化建设,而且还有避免旅游产品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地城镇风情,如铜管乐队、老年民族乐队、秧歌队、门球队和每逢七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而举办的专场文艺演出以及每年冬季举行的冰雪文化展、冰上运动会、大型焰火晚会和秧歌表演等来提升文化品牌建设。通过开发现代化机械农业观光景观等来加大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将现代农牧业与特色加工业和休闲娱乐业等有机结合,增加品牌项目的开发建设。
(四)克服铁路限制,发展快速公路
铁路属于国家中长期规划项目,修建铁路历时久、耗资大、成本高。目前国家在铁路方面的投资建设多集中于一线、二线城市之间的高铁、动车上,目的是加快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和流通,而对于垦区各个农场之间的铁路修建程度较差。因此海林农场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高速公路的纽带桥梁作用,适当增加通向外界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在很短时间内满足众多游客到海林农场进行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目前,国家对农业和旅游业进行大力扶持,海林农场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本文通过分析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季节变化、知名度和交通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发展四季旅游、增加宣传、品牌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等对策建议,为海林农场今后农业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佳通 安增龙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