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农业生态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基地概况
试验基地设在宁海县桑洲镇里山季村,该地于2012年开始进行生态修复试验研究。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示范区24hm2,其中核心示范区5.33hm2。该基地属于山区丘陵地貌,四周植被以毛竹、茶叶为主,灌溉水源为山涧泉水或山顶水库,清洁无污染,山区稻田属冷水田型。示范区内田块土质为黄泥砂土、砂质壤土,酸性,土地肥力为中等偏下。
1.2试验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本试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
(1)自然灾害,如台风、连阴雨等,容易导致田间性引诱剂控制失效,稻瘟病、纹枯病等严重发生;
(2)稻飞虱,稻飞虱重发生有可能造成较大减产;
(3)稻谷收割后的价格因素,该因素也会影响本试验结果。为保证本试验的可靠性,通过农业政策性保险、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政策性和技术性支撑。主要包括:
(1)为加强基地对自然灾害的抵抗防御能力,基地全部购买了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基地最低收入达500元/667m2。
(2)为加强对基地病虫害的技术指导,不定期邀请有关植保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及病虫害测报,并及时提出防治意见。
(3)在稻飞虱大发生时,及时进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并适当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
(4)及时进行优质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确保上市后的农产品被市民所接受,实现优质优卖。
1.3采用的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1.3.1土质控制技术。通过对核心示范区进行田间调撕屯裂杉治觯莆樟伺┨锿寥览砘宰春突〉亓ΑM林士刂萍际踔饕ǎ菏痉端旧罴蜒止芾砑际酰侠碓顺锓柿贤度耄刂品柿献芰浚呕柿现掷啵适薄⒍俊⒕际┓省Mü崭鸦固铩⒃鍪┥唐酚谢省⒂τ眯滦头柿希üδ芪⑸锓省⒉吮实龋⒅种猜谭屎屯寥牢廴拘薷醋魑锏榷嘀旨际酰褂玫睾脱叵嘟岷希嵘┨镏柿亢妥跃荒芰Γ迪峙┨锍中咝О踩褂谩
1.3.2物理控制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频振式杀虫灯引诱害虫扑灯,并通过高压电网杀死害虫,达到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具体为:每1.33hm2挂杀虫灯1盏。对于小型害虫如稻飞虱、蓟马、叶蝉、烟粉虱等,则利用其具有趋黄色物体的习性,通过挂黄色黏板来引诱、黏杀,从而减少田间为害虫量;具体为:在育苗阶段,挂黄板20张/667m2。
1.3.3性诱剂控制技术。针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的药剂防治效果差或抗药性突出等问题,推广应用性诱捕器诱杀害虫技术。通过性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能有效控制下一代害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从而减少田间施药次数。具体为:稻田每667m2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各1套,菜区每667m2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捕器各1套。
1.3.4生物控制技术。通过进行营造蛙类适生环境来放养蛙类、种植香根草引诱螟虫、种植开花植物引诱天敌等技术研究,达到生物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田间除草剂和农药用药量的目的。具体为:利用山区原有的蛙类分布,进行田角挖塘养蛙的方式,增加水稻田中蛙类的种群数量;田边主要道路种植香根草引诱螟虫采卵,然后集中杀灭,以减少田间虫口基数;种植芝麻等开花植物或保护好田边路边的野花,以增加农田中蜘蛛、寄生蜂等天敌的种群数量,从而充分发挥天敌对农作物害虫的生物控制作用。
1.3.5生物农药控制技术。对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病害及稻飞虱等各种水稻病虫害,有针对性地使用细菌农药、BT生物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矿物油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2结果与分析
2013年夏季,连续45d的高温导致稻飞虱繁殖快、世代重叠、虫量上升,据调查,稻飞虱7月3日0.3头/丛、7月18日1.4头/丛、9月11日4.6头/丛,稻飞虱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还未造成严重危害。从性引诱剂引入的成虫量看,7月10日调查,二化螟成虫量平均为6.7头/桶,幅度4~10头/桶;7月26日调查,稻纵卷叶螟成虫较多,平均为25头/桶,幅度18~45头/桶。从田间为害程度看,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较轻,田间二化螟每1000丛有1个为害团,每团为害5~8丛,且直至收获前未见田间有白穗。稻纵卷叶螟虽引入成虫量较多,但调查田间叶片仅有少量苞片为害,据此可判断,二化螟雄性成虫和稻纵卷叶螟雄性成虫均已基本被引诱入桶,从而导致田间幼虫数量急剧减少,因此田间为害较轻。通过农业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据调查,当地杂交水稻平均产值为1500元/667m2,而经过生态修复的田块,产值可达2100元/667m2,产值增加600元/667m2,扣除生态修复增加的成本200元/667m2,纯经济收入增加400元/667m2。
3结论
通过实施农业生态修复各项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如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减轻了农残污染,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避免了盲目、过量施肥造成的肥料流失和浪费,减轻了化肥对环境的“立体污染”;同时也具有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经过生态修复的水稻田产值可达2100元/667m2,纯经济收入增加400元/667m2。通过实施农业生态修复,在广大农民中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科学施肥”的观念,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统一管理、统一监督,从源头上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陈武健 安学君 陈英子 胡远党 刘桂良 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桑洲镇农技站 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 浙江省宁海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总站 浙江省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