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智慧物流区域发展问题
摘要:新时代、新常态背景下,“智慧”和“创新”浪潮势不可挡,智能时代的大潮正在来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物流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也在不断加速与深化,“智慧物流”的概念横空出世,并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及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智慧物流的含义、产生过程、发展现状及趋势、政府如何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释,以期对推动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经验总结法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提出了智慧物流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的重要论断;二是要推动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体制创新方面,提出了物流行政管理部门要配置既懂现代信息化知识又熟悉物流运营的高端专业人才,用专业人管专业事的观点。
关键词:智慧物流;区域;发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
智慧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相结合,是信息物理系统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信息物理系统(CPS)是融合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形成的技术体系,是物质世界互联互通、虚实融合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推动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创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的感知、处理、调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开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与发展。随着“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统的发展,2017年以来,智慧物流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各级政府也认识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开始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感知中国”建设战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选物流业十大关键词。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这标志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物流业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最主要的行业,随着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术与产品全面应用。仓储盘点、物流分拣、快递收件与配送等领域手持终端已经全面普及。特别是在快递领域,手持终端设备正在向与手机融合、小型化化方向发展。2018年物流领域手持终端产品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度探索与初步应用。物流机器人全面发展。仅2018年销量增长至少在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50%以上。无人机、无人仓、无人港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网已经在江苏、陕西、云南、广东等地尝试常态化配送,预计目前物流领域参与货运、配送的无人机有1万架左右。从企业看,京东于2018年2月获得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的授牌,成为陕西省无人机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创新试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省域为范围进行无人机物流配送的国家级试点企业。2018年3月,京东无人配送站开始运营,可以实现无人配送中转。2018年3月,顺丰速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可以在指点的授权空域内商业化运营。同年5月,中国邮政EMS水陆两栖无人机试飞成功,“饿了么”获准开辟中国第一批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目前已有17条无人机航线,覆盖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等等。无人驾驶货车开始上路进行测试,“无人配送车”开始在特定区域常态化运营,并在繁忙的市区继续进行配送测试。在青岛、厦门、上海,无人港码头空无1人,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抓起、平移、放下,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运输。三是仓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自动化仓储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完善,仓储系统是到目前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领域。特别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无人的全自动化物流系统发展最早,由于产品品类简单,产品包装标准,智慧无人化仓储已经越来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装备已经接入互联网。据有关媒体报道:到2018年底,全国已有600多万辆道路运营车辆、近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近30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定位导航。使用GPS定位导航的货运车辆估计更多。这些接入互联网的货运车辆,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五是货运互联网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利用物联网打造的车联网,实现了货物运输的透明化管理,实现了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升了货物跟踪与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几年来物流领域资本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聚集已呈饱和状态。目前,5G应用已经开始试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统物流领域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将迎来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装卸、搬运机器人等将高速增长。物流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在电商物流领域,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自提货柜快速增长。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拣选系统、机器人等也快速增长,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物流网络的神经系统。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在商贸物流领域,仓储业转型不断升级,智能物流系统快速发展。带托运输、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按托盘订货交货将快速增长。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增速较快。在智能追溯领域,各项感知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如RFID、视频技术、传感技术、条码技术等应用更为广泛。物流技术装备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巨大。在“物流业+物联网”创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统将开始应用,并推动全面的创新与升级。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得到应用并不断创新。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不断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与创新。物流领域大数据计算模式将不断创新,边缘计算、雾计算出现,会朝着实时/离线计算融合方向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仓储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仓储柔性自动化系统和作业模式不断成熟,相关技术标准将得到全面推广。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视的客观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产生源于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处于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应用阶段,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在于:
(一)这是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被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对于其重要性,有专家学者曾这样论述: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绝对不能没有物流业。国家也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从出台《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到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既彰显了物流业的重要性,也为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这是解决我国物流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必然途径我国虽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国,但也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在8%~10%之间。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利用率运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约物流各环节资源,不断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大物流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
(三)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是信息社会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各行业各领域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深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信息化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在社会信息化水平日趋提高的环境下,物流业智慧化水平水涨船高是客观必然。
三、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智慧物流的发展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充分。尽管如此,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显现。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部、南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经济条件弱的地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考察及思考,同时借鉴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如何引导推动本区域内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从业务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务、科技等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看,对物流的管理却比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统一。有的发改部门管理,有的交通部门管理,有的商务部门管理等等。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不利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管理物流的职责进行集中。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办),作为政府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专班,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导推动智慧物流有序快速发展。上述创新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另外,最好将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行政管理队伍中,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二)充分发挥区域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区域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推动区域智慧物流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创造性地推出实施区域智慧物流政策,是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缩小甚至是弥合区域分化的重要手段。立良策促发展。为使区域政策更有活力、更有效力、更可持续,推动智慧物流更好发展的政策制订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充分调研的原则。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地在制订推进智慧物流发展政策之前,必须事先进行调研。要对全国甚至全世界智慧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智慧物流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比较成熟的领域是哪里,将来会沿着那个方向发展。要对本区域的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本区域内共有多少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运输领域、仓储领域还是综合服务领域,区域内物流企业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物流企业的智慧化已达到什么程度。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智慧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准本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领域和方向。二是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智慧物流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必须让企业充分了解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意义及客观必然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要求政府不能越位,但智慧物流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政府也不能缺位。政府要搞好物流的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把通讯、互联网等智慧物流共用基础设施同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从而为智慧物流的发展营造环境,引导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三是坚持人才支撑的原则。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离不开的是人才。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既懂得现代信息化知识又深知物流业务运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但企业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也需要配置这样的专业人才。因此区域智慧物流政策的推出,必须包含高端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等内容,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四是坚持创新与相对复制并行的原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智慧物流的产生是创新的结果,智慧物流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必须把创新放到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政策中必须体现一系列重视创新、鼓励创新、引导创新、激励创新的内容。
创新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不同的区域以创新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有所区别。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力薄弱、人才相对贫乏的区域,可以鼓励、引导企业采用相对复制的方式提高物流的智慧化水平。所谓复制,就是对智慧化程度较高、运营比较成熟的领域、企业,采用学习借鉴引进来的办法。所谓相对复制,就是企业学习先进企业的发展模式,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五是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物流信息由感知、传导到执行所形成的智慧物流系统,由软件和硬件构成。软件是智慧物流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操作系统、思考系统、控制系统,是智慧物流运行需要的各种程序。硬件是智慧物流系统中的各种物理装置,包括摄像头、红外感应器、读卡器、智能机器人等等。软件和硬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物流业务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各地要把推进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高度,同时规划、同时引导、同时推进、同时考核、同时鼓励。六是坚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区域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政策的推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即要有针对性。在智慧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达地区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坚持补“短板”与接“长板”并举,不断推动智慧物流向更高层次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在现状的基础上接“长板”,瞄准本地有优势的物流形态发展智慧物流。所谓可操作性,要求制订的政策不能笼统、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无从下手,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考核奖惩标准,要明确具体负责实施的部门和单位,奖励要有明确程序、经费渠道、兑现时间等等。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还要求政策制定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能好高骛远。
作者:曹建生 冯冉冉 单位:济宁市流通业发展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