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下的农业物流战略
1引言
在21世纪关键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发展期即将到来之际,作为江苏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南通市,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农业结构调整是南通市建设国家现代高效农业样板区、江苏沿海农产品加工和出口集聚区、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农业结构调整新形势下制订科学的物流战略并有效实施,是确保农业结构调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南通作为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其科学的农业物流战略对长三角乃至对全国不少城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2南通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目标
2.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完善
到2018年,南通市全市形成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现代渔业、规模畜禽、休闲农业六大优势产业。在坚持规划引导、生态发展、产能保供、富民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现代渔业四大主导产业“6231工程”,即保障优质粮油播种面积600万亩,蔬菜园艺200万亩,生态林业300万亩,现代渔业浅海养殖100万亩。规模畜禽、休闲农业两大特色产业实施“双百行动计划”,即畜禽肉蛋奶年产量100万t,市三星级以上休闲农业项目100个。
2.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到2018年,建成万亩现代农(渔)业“标准园”60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30个、规模以上农业休闲企业100个。南通市全市家庭农场达到4000个,示范性合作社达到5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0家,农业生产全托管经营主体200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2:1。
2.3农业装备和技术条件明显改善
改善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现代化和农业信息化发展。到2018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均达到90%以上。
2.4农业产出效益显著提升
南通市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到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340万t,实现稻麦周年亩产吨粮食目标;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
3农业物流的优势
3.1区位条件优越
南通市位于长江、南黄海结合处,江海交汇,是江苏唯一的江海门户,南面苏南、上海,背依苏中平原,具有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面,具有形成国际国内物流聚散节点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3.2交通顺畅便捷
南通市交通便捷,其南面通过苏通长江大桥、崇启大桥等与苏南、上海紧密相连;国家高速沪陕高速、沈海高速穿越全市的东西、南北,通洋高速等多条省级高速公路在境内分布,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并在6年以前就实现了水泥公路村村通;除江海运输大通道外,境内河网密布,并有通扬运河、通吕运河、如海运河等多条水运通道;境内有新长铁路、宁启高铁(计划年底宁通段通车)及南通机场。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将对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作用。
3.3经济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规模是影响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南通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经济发展势头多年来一直比较强劲,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其GDP、公共可支配财政收入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并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有关情况见表1)。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的《201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南通市所辖的海门等五县市全部榜上有名,为排在苏州之后的江苏第二个“满堂红”地级市。
3.4政策优势
近年来,南通市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颁布了各类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内容涉及物流业的各个基本环节,形成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2014年以来,特别是2015年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南通市陆续出台了有利于农业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文件,为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政策通道。
4农业物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物流规划相对滞后
南通市2011年制定并实施了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3年制定并实施了南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但至今为止,尚没有专门的农业物流综合规划。农业物流园区、农业物流企业及农业物流项目的规划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规划中。由于农业物流规划滞后,作为江苏农业生产、贸易大市,其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性、协同性及其现代化程度与南通市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要求间有较大的差距。
4.2物流人才比较缺乏
农业物流一般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涉及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等,农产品物流涉及粮食、经济作物产品、畜牧禽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等物流。目前南通的农业物流人才在上述两个方面无论是总量上还是分项的数量上都比较缺乏。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上缺乏具有现代物流思想理念的专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在农产品物流上,高层次的、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及具有物流从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4.3物流信息化匹配性不高
农业物流信息化主要涉及基础环境建设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其关键之一是基础信息采集及信息的共享、交换。近些年来,南通市物流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真正从供应链的高度来进行信息化系统性建设的比重不高,农业物流中系统的、高效的信息机制尚未健全,信息的支持能力和服务能力不够高,严重影响了南通农业物流的一体化、现代化发展。不久前,南通市政府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将“互联网+农业”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从其制定的2016年全市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目标(25亿元)及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15%以上)等目标看,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及其匹配性仍任重道远。
4.4物流一体化、协同化水平不够高
农业物流涉及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其水平的高低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其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与其和市域外城市、地区的协同化程度紧密相连。近年来,南通市在农业物流一体化、协同化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面对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农业物流在一体化、协同化的发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市域内农业物流一体化的水平不够高,条块分割现象仍较严重,农业物流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彻底打破,农业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及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在运作上仍面临诸多思想、制度问题;另一方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作为区域性农业物流节点城市,在农业物流协同化发展上存在协同面窄、协同度低等问题。
5南通市农业物流发展的战略建议
5.1立足市情,科学制订农业物流发展规划
区位条件独特、水资源及滩涂资源多、交通便捷、农业生产条件好、主要农产品产出水平高、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势头好,是南通市农业物流业发展可凭借的重要形势。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的南通市,在推进陆海统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围绕农业物流有诸多工作要做,制订农业物流发展规划应作为农业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密相联,质量高、竞争力强、效益好是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要实现高质量农产品生产的布局、数量巨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适销对路并取得好的效益,如果没有科学的农业物流规划和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及行动,则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处于盲目状态。在制订农业物流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总体要求,立足南通实际,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战略,大宗农产品专业物流中心(园区)等“点”上的工作要积极推进(如2014年年销售额超过70亿元的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有关农业物流基础建设、瓶颈突破上的“线、面”工作更要大力推进。
5.2明确重点,分类做好农业物流供应链工作
多年来,南通市的常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左右,其用不到全省8%的土地面积,在产出了9%以上粮食及10%以上的猪牛羊禽肉的同时,水产品、禽蛋、蚕茧等的总产量在全省的占比远远高于其土地面积占比(2014年南通市有关农产品占全省的比重见表3)。考虑到南通市根据区域经济等发展要求制定的近三年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并结合南通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远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畜禽、水产品及蔬菜园艺业等是未来南通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围绕这些发展重点,着力分类打造绿色、高效的供应链,切实增强农业物流供应链的有效性、反应性、创新性和安全性。
5.3培养为主,壮大现代农业物流人才队伍
南通农业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涉及总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的问题。壮大现代农业物流人才队伍要坚持“引培并举,培养为主”的基本方针。在培养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当地高职院校在农业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前南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在校学生数见表4),要加大投入,扩大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培养的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并强化协同性;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在技能操作、企业管理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层面不断普及现代农业物流知识和技术,有效开展物流师资格认证工作,大幅度提高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拥有者的比重。在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的同时,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引进一些紧缺的物流人才,以确保农业生产、流通和服务等领域中各环节物流人才的高标准配置。
5.4整体推进,着力提升农业物流现代化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关键之一是看农产品“进出口”是否畅通。南通的农业结构调整成果如何,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点工作及“863”工程(指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3个休闲农业核心区)实施情况如何,与南通农业物流现代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物流现代化涉及诸多方面,除制订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外,还涉及到交通及市场等基础设施、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及实施和信息服务、标准化、集约化、技术装备条件升级、资源整合利用、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建设、区域物流协调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工作。在农业物流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市情、高点定位、整体推进。这样,才能使农业物流的作用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日益彰显。
作者:顾春茂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